第一節 美麗的“月宮”之謎
皓月當空,人們一眼就能看出月麵的下部顯得格外明亮,月麵南部的陸地與月麵的月海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因為月陸主要是由斜長岩組成,對陽光的反射率較高。通過天文望遠鏡觀察,會發現這裏密布著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給人以千瘡百孔之感,是典型的月麵山區。
月麵南緯30°以南的月陸基本上連成了一片。這塊陸地的地形是從東西邊緣和中央區向赤道伸展,構成一個“山”字形。在這片廣闊的陸區也分布著兩個月海,這就是以南緯約50°和東經約80°為中心的南海(月麵的右下方)。與此相對稱的另一邊,即以南緯約50°和西經約50°為中心點的一片月海(月麵的左下方),它是從濕海引申而來,沒有賦予專門的名稱。這兩個月海麵積小,又在明亮的月陸包圍中,顯得很不起眼。月海區的地形地勢有形形色色的湖、灣、沼、島和半島等特征。月陸的地形地勢自然有高地、峭壁、山脊、山鏈和隆起帶等特征。月球南部陸地是環形山最密集的區域,真是密密麻麻、重重疊疊,尤以莫羅利卡斯環形山周圍最為顯著。一般說來,環形山的周壁高度在300~7000米之間,而環形山的直徑相差甚大。直徑在百千米左右的大環形山周壁有如群山環繞的盆地。直徑在幾十千米的環形山一般都比較高和深,有的深達幾千米,宛如洞穴深淵。直徑在幾十米以下的環形山周壁不高,但到處皆是。有人把月麵南部山區比作神秘之宮,小環形山則像是宮中的點綴物。
月球上著名的環形山有:
第穀環形山,是以丹麥的天文學家第穀(1546~1601)的名字命名的。位於月麵西經11°,南緯43°,直徑85000米,環壁高4850米,中央丘高1600米。它的結構複雜,並顯現出年輕環形山挺拔峻峭的風姿。以滿月時可從地球上看到最多最長的輻射線而著稱。輻射線從環形山中心呈弧形向外延伸,最長的可達1800多千米,共有12條。輻射線貫穿整個南部陸地,疊加在許多環形山之上,有的甚至伸展到酒海、靜海、雲海、知海和風暴洋,饒有特色,蔚為壯觀,肉眼可以直接看到。按月麵演化史來分類,第穀環形山屬於哥白尼紀,也就是與哥白尼環形山的年齡差不多。這類環形山的特點是:環形山的周壁形態比較完整;有明顯的輻射線;岩石的反射率較高;屬於年輕型的環形山。月麵學家認為,它們是在現的。第穀環形山一直吸引著天文學家、地質學家和廣大天文愛好者的注意。1968年1月7日,美國發射的“勘測者7號”月球探測器就降落在第穀環形山北側不遠的地方(西經11.44°,南緯40.89°),這是人類發射的探測器降落在月球上最南方的一個。它對月壤進行了分析,還拍下了2萬多張月球照片,其中拍下了第穀環形山一些輻射線的照片,從照片上可以看出輻射線上聚集著許多小環形山。
克拉維環形山:這是以德國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克拉維(1537~1612)的名字命名的。它位於月麵西經14°,南緯58°,直徑約240千米,環壁嚴重坍塌,很像盆地周圍的丘陵。在它的底部
和環壁上還有很多的環形山,其中環壁上兩個較大的環形山,一個叫波特環形山,直徑約為52千米,另一個叫盧瑟福環形山,直徑約為54千米。可以想象,這裏的地形和地勢是多麼錯綜複雜,恐怕在地球上是找不到這類難以認清的重疊的地貌結構。克拉維環形山不僅以其大而聞名,更以它身經億萬年的老態龍鍾被月質學家們所選中,樹它為老環形山的代表。它的特點是:麵積大,環壁坍塌,失去當年原始麵貌;底部平坦,沒有中央丘;重疊著很多後生的環形山。
貝利環形山:是以法國天文學家貝利(1736~1793)的名字命名的環形山。它位於月麵西經60°,南緯67°,直徑約64千米,據說它可能是月球上的一些環形山中比較高的。這是以意大利數學家莫羅利卡斯的名字命名,它的位置在月麵東經14°,南緯42°,直徑114千米,環壁高達4730米。
由於月球自轉軸不垂直於它的軌道麵,月球赤道與軌道麵有6°41′的夾角。同時月球在公轉中,自轉軸指向基本不變,這樣就產生了月球兩極傾向地球的角度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就叫做月球的緯天平動,最大變化為6°41′,變化周期為一個交點月。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隻要經常仔細地觀察月麵,就會發現這種有趣的月輪變化。如果能進行天體攝影,可以從中測量這種變化的角度,了解並確定月麵南極附近部分區域時隱時現的可見程度。南極點雖然無法直接觀察到,但我們提供南極點附近的幾個目標,幫助判斷南極點:在南極點之東約3°的地方有一個叫德裏加爾斯基環形山,直徑約176千米,西經90°線正好穿過它。我們關於月球南極陸地的特征的了解,遠不如我們對月球赤道區域了解得多,還有待於人們進一步的認識。
第二節 月球轟炸機之謎
據前蘇聯一位首席航天專家斯坦諾夫·麥傑維耶夫博士說,他們發射到月球的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那裏拍攝回來的一批照片顯示,一架屬於美國空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重型轟炸機就停放在月球的一個火山口中,而它表麵雖然有部分被太空墜落的隕石毀壞,但大部分仍然完整。
他又補充說,該機機翼和機身上的美國空軍標誌,經放大後皆清晰可見,照片還顯示出整架飛機表麵布滿了一層綠色物體——好像它剛從海底打撈出來,機身長滿了青苔。“我們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而我們也相信美國方麵也和我們一樣,無法解釋這件事。”這位專家說:“我們隻能推測這架飛機可能被外星人劫持,將它送到了月球上去。但我們永遠也不知道那架飛機為何在那裏,以及怎樣到了那裏。”
就憑這點跡象,善於聯想的瑞士飛碟協會主席威廉·格達甚至推測說:它極可能與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域的飛機、船隻神秘失蹤有關。言下之意,他們幾乎表示同意麥傑維耶夫博士的見解:我們隻能推測這架飛機可能是被外星人劫持,將它送到了月球上。而最令人驚奇的是,據麥傑維耶夫博士說,一年以後,這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過的美國飛機又神不知鬼不覺地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人因此神乎其神地解釋說:這是因為蘇美聯合組成調查小組的消息被外星人獲悉,他們搶先把飛機堅壁清野,保護起來了。真的如此嗎?誰也說不清。
對於這張前蘇聯衛星照片,美國官方拒絕作出評述。其中一位官員指出,在月球上發現美國飛機一說是“荒謬無稽”。但麥傑維耶夫卻堅稱,那些衛星拍回來的高密度照片完全是真的,飛機的位置就在月球一處仍未被探測到的地方。
第三節 月麵“金字塔”之謎
上世紀60年代初,前蘇聯人在月麵發現了金字塔狀物,這件事對美國有關當局來說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衝擊。然而1966年11月20日美國的“月球軌道環行器”2號在執行月麵探測計劃時,也發現了月麵上的塔狀物,地點就是人類在月麵首次留下腳印的靜海。當時這艘探測器正從距高月麵47千米處進行拍攝。從照片上可見,那些塔狀物有點兒像陳列在美國紐約中央公園的“克婁巴特拉之針”,可以說它們像埃及的方尖碑,也像華盛頓紀念碑。
科學家們分析了這些照片後得出結論說,這些塔狀物高度在12~23米。而前蘇聯科學家估計,這些塔狀物比美國科學家計算的結果高出3倍,其高度相當於地球上一座15層的大廈。原在美國航空航天局供職、現在史密森尼安研究所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地質學家法爾克·埃爾·巴斯博士說,這些塔狀物與地球上任何建築物相比都要高得多。不過,比塔狀物的高度和尺寸更重要的是它所處的位置。
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科學研究所的生物工程學博士威廉·布萊亞認為這些塔狀物是按照幾何學法則排列的。這位考古學、自然人類學及遺傳工程學方麵的權威強調說:“如果這些突起物(塔狀物)確實是基於地質學的理由建立起來的話,那麼它們就會零落分散。而不是整齊排列。但是根據測量結果,將它們置於x、y、z三維坐標係中構成立體形狀時,便明確無誤地顯示了它們的存在。也就是說,它的兩條底邊和三個頂點構成了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美國《洛杉磯時報》1966年2月26日刊登了布萊亞博士運用幾何學分析和顯示的這些塔狀物的位置關係圖,他是根據“月球軌道環行器”2號拍攝的照片擬出這張草圖的。布萊亞博士確信:“這7座塔狀物絕不是漫不經心之作!”因為在《洛杉磯時報》一刊出的右側鳥瞰圖上,塔狀物的3個頂點和兩條底邊構成了6個等腰三角形,這樣的東西當然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更何況在這些塔狀物的兩邊正好有一塊長方形的窪地。
布萊亞博士證明說:“仔細觀察這些塔狀物的陰影部分後可知,那裏構成了4個90°的角,很像是建有建築物的地基。”他認為有必要就這些建築物進行更透徹的研究。因為在地球上要是有了類似的發現的話,考古學家們為了更深入地調查,會在該地進行發掘研究。這位人類學權威不無遺憾地說,如果我們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地球上的建築物的話,瑪雅文明和阿茲特克文明就肯定不會直到今天仍沉睡在莽莽叢林之中了。
布萊亞博士得出了如下的結論:“如果那些古代文物原來在哪裏仍待在哪裏的話,那麼由考古學的發掘研究進展而來的地球物理學,到今天也不會有什麼起色,我們所知的人類在物理方麵的進化注定仍是迷霧一團。”
不過科學家們未必與布萊亞博士持同樣看法。也在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科學研究所供職的理查德·肖特希爾博士認為:“一模一樣的岩石在月麵上俯拾皆是,隨便翻幾張月麵照片就能看到,難道不能從中找出幾個形狀相近的嗎?”這番話概括了肖特希爾博士對塔狀物的見解。也就是說,這些針形突起物是自然形成的也罷,是充滿奧秘的建築物也罷,這些明顯具有幾何學特征的物體數量隨著科學家對月麵觀測範圍的擴大而激增。
前蘇聯空間工程學家亞曆山大·阿布拉莫夫在研究過“月球軌道環行器”2號拍攝的照片後,也得出了與布萊亞博士相同的結論,即這些建築物(塔狀物)是按照幾何學法則排列的。不過阿布拉莫夫也指出,這些塔狀物的排列方式總在發生很顯著的變化。他計算了這些塔狀物的建造角度,運用幾何學原理進行了分析,結果令人驚奇——這些塔狀物與人們所知的“埃及三角”的排列方式完全一樣。月麵上的據信是人工所建的建築物竟然與地球上的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熟知的“埃及三角”構形相同,這難道是偶然的嗎?
阿布拉莫夫說:“如果對這些月麵物體進行分類的話,事實上它們與開羅郊外吉薩的胡夫、哈夫拉、奇阿普斯等埃及法老的大金字塔群何其相似!”如果以月麵阿巴卡地區的塔狀物為中心的話,那麼它們的排列與埃及三大金字塔的頂點的排列就毫無差別了。如果情況正如伊萬·桑達森博士的報告所言,假定阿布拉莫夫的計算是準確無誤的,那麼這不正可以引為月麵上存在智慧生物的證據嗎?難道我們就不能認為在地球上也會遺留下同樣的智慧生物嗎(或者有這種智慧生物存在過的跡象)?遺憾的是,今天我們還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