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冕服(袞冕)
袞冕九章,為明朝皇太子陪祀天地、宗廟以及正旦、冬至、聖節、朝會時穿用,從祭社稷及受冊、加元服、納妃時也穿冕服。
洪武元年製定皇太子冕服,其紋章衣畫而裳繡,洪武二十四年改為全用織紋。永樂三年再次進行修訂,並一直沿用。圖中按照永樂三年所定製度繪製。
冕:綖板玄表朱裏,前圓後方,前後各垂九旒,每旒用五彩繅貫赤、白、青、黃、黑五色玉珠九顆。用玉衡維冠,兩端以玄紞(dǎn)垂青纊充耳,用青玉珠,下承以白玉瑱。用金簪,係以朱紘、朱纓。
衣:玄衣,織五章,龍在兩肩,山在背,火、華蟲、宗彝在兩袖,每袖各三。用本色衣緣。
裳:纁裳,織四章,藻、粉米、黼、黻,各用一對,上下排列,成兩行。裳用七幅,前三幅、後四幅,前後不相連屬,共腰,作襞積,本色裳緣。
蔽膝:纁色,織藻、粉米、黼、黻四章,排列如裳,本色緣邊,施紃(xún)於接縫中。用玉鉤一對以懸掛。
中單:素紗質地,青色衣緣,領織黻紋十一。
大帶:表用素色,裏用朱色。上部用朱緣,下垂部分用綠緣,紐約用青組。大帶以紐襻扣約係,綴有假耳。
玉佩:兩組,如皇帝佩製。每組由珩、瑀、玉花、琚、衝牙、璜、玉滴組成,其間貫以玉珠,佩上有金鉤,佩下副以四彩小綬。
大綬:以四彩織成,纁質,其上用三色小綬編結懸掛玉環二。
玉圭:長九寸五分,圭下套以錦。
襪舄:皆赤色。
親王?冕服(袞冕)
袞冕九章,親王在助祭、謁廟及正旦、冬至、聖節等朝賀時穿用,受冊、加元服、納妃時也穿冕服。其製定與修改皆與皇太子同。圖中按照永樂三年所定製度繪製。
冕:綖板玄表朱裏,前圓後方,前後各九旒,每旒用五彩繅貫五色玉珠九顆。玉衡,金簪,玄紞垂青纊充耳,用青玉珠,承以白玉瑱。朱紘、朱纓。
衣:青衣,織五章,龍在肩,山在背,火、華蟲、宗彝在兩袖,每袖各三。本色衣緣。
裳:纁裳,織四章,藻、粉米、黼、黻各二。裳前三幅、後四幅,不相連屬,共腰,有襞積,本色裳緣。
蔽膝:纁色,織藻、粉米、黼、黻四章,排列如裳,本色緣邊,施紃於接縫中。上有玉鉤一對。
中單:素紗質地,青色衣緣,領織黻紋十一。
大帶:素表朱裏。腰部用朱緣,下垂部分用綠緣,紐約用青組。
玉佩:如東宮佩製。佩上有金鉤,佩下副以四彩小綬。
大綬:以赤、白、縹、綠四彩織成,纁質,用三色小綬編結懸掛玉環二。
玉圭:長九寸二分五厘,圭下套以錦。
襪舄:皆赤色。
永樂三年所定製度中,皇帝、太子及諸王的冕服都不使用革帶,明世宗時更定服製,在皇帝冕服中加入革帶,並令各王府一體更正。
親王?皮弁服
明朝皇太子與親王在朔望朝、降詔、降香、進表、四夷朝貢、朝覲時,則服皮弁。圖中按照永樂三年所定製度繪製。
皮弁:冒以烏紗,作九縫,每縫前後各用五彩玉珠九顆。在冠武及貫簪、係纓處都飾以金。金簪,係朱纓。
玉圭:如冕服內製。
絳紗袍:本色衣緣。
紅裳:如冕服內裳製,但不織章紋。
蔽膝:紅色,本色緣,施紃於接縫中。上有玉鉤一對。
中單:素紗質地,形製如深衣,紅色衣緣,領織黻紋十一。
玉佩:如冕服內製,但不瑑雲龍紋。
大小綬、大帶、襪舄皆如冕服內製,皮弁服不用革帶。
《明實錄》記載:嘉靖三十二年,禮部擬裕王(後來的明穆宗)、景王婚後一切禮儀,其中定二王朔望入宮拜見生母及二王和王妃生日時在生母前行禮,都穿皮弁服,而在父皇前行禮則用冕服,以示隆重。
親王?常服
皇太子及親王、郡王常服款式與皇帝基本相同。洪武元年定皇太子常服用烏紗折上巾,永樂三年做了進一步的規定。圖中參考文物和文字記載繪製。
冠:烏紗折角向上巾,即翼善冠。
袍:紅色,圓領,早期為窄袖,後期袖漸大,形製與皇帝所穿常服圓領袍相同。胸背及兩肩處各飾蟠龍一。袍身兩側開衩,有雙擺。袍內穿青褡
和貼裏,褡
領部綴白色護領,衣身兩側也有雙擺,襯在圓領袍擺內。
帶:用玉帶。
靴:皂靴,以皮製作。
《明實錄》記載,萬曆三十五年十二月,潞王喜得第一子,次年正月,明神宗頒敕旨予以祝賀,並賞賜錢物,其中有玉帶一圍、大紅紵絲常服和紅羅常服各一襲。皇太子、諸王的常服袍也稱為袞龍袍。《禮部誌稿》卷七十五“藩給?親王冠服”記載:“弘治十四年四月,徽王奏稱,原賜冕服、弁服、袞龍袍服等件年久不堪穿用,該本部覆題,奉孝宗皇帝聖旨,準與王冕、弁服各一套,袞龍袍服罷。欽此。”
親王?保和冠服
嘉靖七年十月,遼府光澤王上奏世宗:“聖製燕弁、忠靜冠服,中外臣工得賜穿,都以為榮,乞一並賜給宗親官屬。”十二月,世宗諭禮部:“朕參考古代玄端製度作燕弁冠服,以檢約身心,為燕居之戒。因輔臣請求,又製忠靜冠服,賜給在位官員。朕嚐念宗室諸王無相關製度,未及製定。今光澤王所請,朕因此參照燕弁、忠靜冠服再作製式,使上無所僣,下無所逼,其詳細形製都載於《圖說》,命名為保和冠服。夫上下之分,猶如天地不可互易,各知其本分,然後能相保,國家便可長治久安。今自郡王長子以上,其製式已經載明……保和冠服品式有不同之處,是所謂‘親親之殺’,等殺既明,名分攸定,才能知所保,保斯和,和斯安,這就是命名的意義所在。孟子曰: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禮部其以圖說頒布諸王府,如敕遵行。”禮部遂以圖冊刊刻進呈,世宗覽後,命分賜諸王府,頒布天下。
冠:款式同燕弁冠,親王用九襊(cuì),即冠上作九縫,王世子用八襊,郡王七襊,不用玉簪,也不用五色玉雲,冠的後山為一整扇,分畫為四山。郡王長子冠形製同忠靜冠,用五襊。
服:交領,大袖,衣身用青色,素而無紋,衣緣也用青色,飾有雲紋。胸背用龍紋方補各一,郡王以上補子用彩妝,郡王長子則為織金。
襯:深衣形製,玉色。
帶:表為青色,裏為綠色,施以綠緣。製度中雖沒有提及帶上是否用玉,但《明會典》插圖顯示綴有玉片。
履:皂色,上有綠結。內穿白襪。
親王?道袍
道袍是較為常用的男子便服款式,明代諸王日常也多穿著,與一般道袍形製相同。圖中參考傳世容像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