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雷霆出手(1 / 2)

三日之後,李隆基遇刺的消息就已經在長安朝野傳開了,就連一般的官員也都知道了這些事情,甚至民間百姓也都聽說了。

頓時,長安城的氣氛立刻緊張了起來,無論是百官或者普通的百姓,此時的心都不在平靜了,皇帝遇刺,這說明了有人要造反,這可不是一般的事情,太平了上白麵的大唐竟然有人要造反,這實在是出乎眾人的意料。

而且,這些天大唐的長安城局勢非常緊張,到處都是全副武裝的禁軍在大街上巡視,並且整個上陽宮也全部都是被清空了,李隆基下旨,將上陽宮裏麵的女人全部遷往東都洛陽,然後令陳玄禮對上陽宮進行全部的清理和排除,最後封鎖。

伴隨著緊張的局勢,整個大唐的進入了一陣詭異之中,同時李隆基也召開了一次大朝會。

清晨,百官雲集興慶宮,李隆基一身紫金龍袍,麵色上毫不掩飾震怒之意,此時的李隆基還在為當晚上陽宮的事情後怕,回到興慶宮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徹底排查興慶宮。

大朝會一開始,李隆基就一臉怒意地說道:“帶人上來。”

眾人聽到皇帝上來就發言了,頓時一陣的驚訝,同時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竟然要帶人上來,立刻都將目光轉移到了大殿的門口。

此時,一隊禁軍士卒已經押解著兩人上來了,這兩的人的出現立刻讓眾人肅然起敬,就連喘氣都凝重了不少,其中一個人是太子李享,另外一個就是李隆基的養子王忠嗣。

看著這兩人被帶了上來,眾人心中都是驚愕萬分,知道皇帝要處置這兩人了,沒有任何的審問,但是誰敢出來反對呢,此時沒有人敢出來觸碰李隆基的眉頭,要知道以現在皇帝的心態,已經是震怒了,要是再給皇帝添堵,那就隻有死路一條了。

此時,就連一想了解皇帝李隆基心態的李林甫此時臉上也泛起了一陣陣的凝重,他不知道皇帝的意思是什麼,如果按照之前的計劃,此時的李隆基已經有了廢除太子的心意了,而且殺了王忠嗣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但是,三天之前李隆基遇刺,這件事情一下子將李林甫的計劃全部打亂了,甚至此時李林甫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因為那晚隻有李隆基和道士張果老知道發生了什麼,等到眾人趕到的時候,隻見到了一具燒焦的屍體。

李隆基並沒有向外人說起此事,因為他還無法接受一個死去了十五年的王皇後竟然還一直活著,而且還要殺他。

並且事情牽扯重大,背後是一個隱秘的勢力準備對大唐發難,這些事情是不可以被一般的超越官員知道的,這樣會讓長安朝堂動蕩不已。

即便如此,李隆基依然感覺到了長安城的緊張和不安,畢竟皇帝遇刺就已經說明有人要造反了。

此時,長安城中議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刺客是誰派來的,有人猜是吐蕃人派來的,畢竟吐蕃和大唐的關係那是不用說的,已經打了上百年了。

還有人說是刺客是突厥人派來的,因為此時的突厥人已經是苟延殘喘,滅亡已經不遠了,於是最後掙紮了一下,派出刺客刺殺大唐皇帝,以此來達到緩解北方局勢的目的。

還有人認為是渤海人的,也有人說是南邵人的,更有人說是大唐的遊俠義士,所謂是眾說紛紜,一時間長安城中謠言四起。

李隆基知道這件事情的後果,此時知道事情真相的隻有他一人,經過三天的排查,結果是什麼都沒有找出來,但是找到了王皇後躲藏的冰窖了,也就隻有這個結果。

李隆基心中震怒的時候,也充滿了不安和恐懼,他知道大唐麵臨著巨大的危機,於是要準備處理一些事情了。

此時,看到太子李享和王忠嗣被帶了上來,眾人一時間也沉默了,一種詭異的氣氛彌漫在大殿之上。

楊成看著有些消瘦的太子李享,還有一臉剛毅的王忠嗣,心中也有些疑惑,但是楊成可以斷定的是,刺殺李隆基的刺客一定和那個神秘的勢力有關係,心中也不免緊張了起來,那些人會不會帶他動手?

但是楊成看的出來,此時的大唐真的不像一個朝堂,皇帝李隆基雖然將權利交給了李林甫,但是心中還是不信任,而且百官在關鍵時刻都成為了擺設,這不是一個朝堂君臣的關係。

大唐盛世的開創著李世民時代,百官和皇帝非常信任,麵對危機的時候,君臣共同商議對策。

但是,李隆基則不同,他是一個自負的人,從來不相信別人,大唐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意願來行事的,不然李林甫也絕對當不上首相。

可是這樣的朝堂就出現了一個詭異的局麵,那就是君臣不和,皇帝獨裁,此時表現的最為明顯,就連皇帝遇刺的事情,百官都不知道具體的內情,更不要說商議應對危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