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嵩嶽鬥群凶 劍氣縱橫寒敵贍 滄江逢絕豔 眉痕縹緲冕仙山(6)(2 / 3)

孫同康依言稱謝,接柬起立,恭身請問仙諱。

少女笑道:“我名楊瑾,前生名叫淩雪鴻,乃川邊倚天崖龍象庵芬陀大師弟子。六、七十年前,與白、朱二老至交。今生重返師門,雖因一願未了,不曾祝發,已然皈依我佛,與二老並不常見。此來有事,與白道友商量;無心相值,也是前緣。我最喜忠實純善之士,適見你不戮妖魂,許人自新,心慈麵軟,言諾無違,頗合我意,因此暫留指點。”

“二老一名追雲叟白穀逸,一名矮叟朱梅,便是引你得劍的矮瘦老頭。昔年嵩山二老威鎮群邪,自我前生開元寺兵解坐化,二老便離開此山;白道友往來衡山、九華兩地,朱道友在四川灌縣青城山金鞭崖,開山重建青城派,均是前輩劍仙中有數人物。你們前兩生原是五個異性骨肉,已然巧遇仙緣,拜在蛾媚派一位名宿門下;隻因一件無心大錯,逐出師門。此時一般同道均覺此事不能盡怪你們,認為處罰得太重了些,朱道友更為此力爭。無如令師風火道人吳元智性情剛愎,聽了別人幾句閑言,一時負氣,不準人情。內中一人,見師父決絕,事由他起,銳身任過,當時自刎;餘人平日誓共死生,見此慘狀,一同自殺。”

“此時你們對頭所派質問的人,隱身窺伺,尚還未去。你五人入道不久,元魂未固,一離當地,必為所傷。幸而現在峨媚派教祖齊道友在座,早就算出前因,有了準備,立用神光將五魂護住。朱道友更是氣憤熱心,當眾聲言,非保五人重返峨媚,拜在齊道友門下不可。”為此,你們一轉世,他便約了白道友,隨時暗中照應引渡。

無如你五人前世運數未終;拜師以前又多娶妻生子,情分甚好,各有前因。第一世難求深造,固吳道友此時在峨媚派中,功力稍弱,一半也為了這些世情牽累;五人又是同居一家,死訊傳到,妻子全家隨以死殉。鬧得一麵是世情糾纏,分割不開;一麵是夙世強仇,難於應付。雖杖二老相助,終於冤孽相尋,未等蛾媚開府,引渡入山,便受仇敵暗算,全數遭難。死時情形更是壯烈。

“朱道友偶然疏忽,趕救不及,本在悔惜;偏又遇著吳道友,說你們世緣難淨,無法造就,二老隻是徒勞,語多譏笑。”朱道友笑答:“他們五人全家,罪已受足;我寧甘費盡心力,再生必使他不特重行到峨媚門下,並還使其稱心如意,為神仙傳留一佳話,隻不會在你的門下罷了。”

“吳道友不知自身轉劫在即,朱道友語有深意,又爭論了兩句,拂袖而去,不久便在成都乓解,你五人也各自轉世。除內中一個姓李的,去年已經大方真人先為引進,拜在齊道友門下,現在川束巫山附近,一個名叫洞天莊的世外桃源隱居,內外功行同時修積,算是領了本門心法外;下餘四人均未入門。就你此去,至多也隻見到令師一兩麵,略得傳授;非俟五人聚齋,根基也都紮固,不能窺見凝碧官牆。為時尚早,途中如有什麼遇合,盡可由心做去。好在柬帖注有時日,是關緊要的多有預示,如不可行,定注出了。”

孫同康一一謝諾,隨即叩問寶藏鏡、劍鏟,及其運用之法。

楊瑾笑道:“佛道兩家,降魔劍訣本是不同;總算峨媚劍訣我已知得,大概傳你不難。此一劍一鏟,大小可以由心,收藏甚易。經我一傳,初學雖難發揮威力妙用,尋常妖邪決奪不去了。”

孫同康重又拜謝。楊瑾命起,將寶鏟要過,分別指點運用口訣、收藏之法,以及初步入門的功夫;並命將鏟藏起,不令外現,劍仍斜插腰間,然後笑道:“此劍已經我行法禁製,靈光隱斂,不用它時,外人看不出它的靈異了。其實你照我口訣,再習數日,便遇能手,也奪不去。你此身又不應凶折,本無可慮;不過你根骨雖好,尚未入門,終以慎秘為是。”

孫同康恭謹領教,又照樣演習了一回,果然隨心所欲,並能脫手飛出,收發如意;自是感謝,喜幸非常。還想請問何時與師父二老相見時,楊瑾隻說:“好自為之,行再相見。”麵前一片金霞閃過,隱聞頭上破空之聲,晃眼無跡。連忙望空禮拜不迭。

孫同康心想:“二老雖未得見,且喜連遇仙人;拜師學道也有了指望。自己本是富家之子,隻為從小愛武好道,到處訪求異人,不知費了多少心力;武功雖有門徑,異人卻一個也未遇上。這次偶往洛陽訪友,聞說少林寺五乳峰兩處,有三位負盛名的武家,欲往請教。行抵偃師,路見不平,一時盛氣多事,激怒當地盤踞多年的盜黨,幾遭不測。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此奇遇。聽適去女仙之言,好友齊良已然入川,所拜仙師又在峨媚,自應早日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