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牽黃犬出上蔡東門而不可得(2 / 2)

唐朝詩人胡曾專為李斯墓題了詩:“上蔡東門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歸?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鹹陽血染衣。”

宋朝大詩人劉敞也為李斯墓題了詩:“二事三公何足論,憶牽黃犬出東門。天人忌滿由來事,枉持沙丘有舊恩。”

蘇東坡在《隱公論》中說:“吾獨表而出之,以為世戒。君子之為仁義也,非有計於利害。然君子之所為,義利常兼,而小人反是。”當一個人麵臨選擇之際,不能讓個人急功近利的私欲遮蔽了對公道正義的追求。任何投機心理和僥幸心理,都足以禍國殃己。究竟是什麼把那個年輕時心懷抱負、滿腹經綸、雄姿英發、指點山河的李斯,變成趨炎附勢、阿諛奉承、助紂為虐、恬不知恥的敗類?這真是一個值得好好探討的問題。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一個人當位高權重之際,維護既得利益的本能往往戰勝固守崇高使命的理性,然而這種短視行為終將在曆史的長河中被大浪淘沙。李斯麵臨命運十字路口的自我選擇,成為我們鑒古知今的一麵高懸明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