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上了賊船隻能隨波逐流(1 / 1)

《讀通鑒論》reference_book_ids\":[7317851770451921931,729896981516989548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趙高在勸說李斯時曾這樣介紹胡亥:“慈祥仁愛,忠實厚道,沒有伴君如伴虎之憂患。”然而,這隻是對君王未繼位前的判斷。“子係中山狼,得誌便猖狂。”胡亥一朝君權在握,馬上露出其頑劣的本性。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實施苛政暴法,殺死了大臣蒙毅等人,10 個公子在鹹陽街頭斬首示眾,12 個公主也在杜縣被分裂肢體處死,財物沒收歸皇帝所有,連帶一同治罪的不計其數。胡亥的法令刑罰一天比一天殘酷,群臣上下人人自危,胡亥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此起彼伏的反叛浪潮。

“李斯數欲請間諫,二世不許”,李斯好幾次想進諫勸說胡亥改邪歸正,誰料胡亥是個好歹不分、油鹽不進的昏君,根本聽不進去,反而質問李斯:“我聽韓非說,堯統治天下,殿堂隻不過三尺高,柞木椽子直接使用而不加砍削,茅草做屋頂而不加修剪,即使是旅店中住宿的條件也不會比這更艱苦的了。冬天穿鹿皮襖,夏天穿麻布衣,粗米做飯,野菜做湯,用土罐吃飯,用土缽喝水,即使是看門人的生活也不會比這更清寒了。夏禹鑿開龍門,開通大夏水道,又疏通多條河流,曲折地築起多道堤防,決積水引導入海,大腿上沒了肌肉,小腿上沒了汗毛,手掌腳底都結滿了厚繭,麵孔漆黑,最終還累死在外,埋葬在會稽山上,即使是奴隸的勞苦也不會比這更厲害了。難道擔驚受怕當皇帝就是為了享受這樣的生活?一個安定天下治理萬民的君王,倘若連給自己撈好處都不會,又怎麼能治理天下呢?你既然是我的第一高參,請你幫我出出主意,怎樣才能為所欲為而又永享天下沒有禍害?”

麵對這樣一個黑白不分,拿了無恥當享受的君王,再足智多謀的李斯也隻能一籌莫展。上了賊船,隻能由著慣性而隨波逐流。這時,李斯的兒子李由鎮壓農民起義軍不利,大將章邯要追查李由的責任,並譏諷李斯的無能。胡亥不是反省自己,而是屢次譏諷責備李斯說:“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你官居人臣高位,卻不能為君王分憂解愁,要你何用!李斯因此心中恐懼,於是隻得迎合秦二世胡亥,提出一套“督責之術”。

李斯的所謂“督責之術”,實際上就是用嚴刑酷法維護君王的獨斷專製。李斯在《論督責書》中說:“彼唯明主為能深督輕罪,夫罪輕且督深,而況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李斯認為,君主對臣下和百姓實行“輕罪重罰”,使得人人自危,不敢輕舉妄動,唯君王馬首是瞻。隻有實行“督責之術”,君主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群臣百姓則隻能逆來順受不敢造反,君王的專製地位也就得到了鞏固。可以說,李斯的《論督責書》就是為秦朝的專製暴政提供了法律依據。此時的李斯,為了自己的爵祿,“乃阿(阿諛)二世意,欲求容”,已經到了不知羞恥的地步。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對李斯向秦二世所上《論督責書》發表了這樣一番感慨:“畏死患失之心迫而有所不避耳。”一個人怕死怎麼能到這種地步呢?竟然能對胡亥講出如此之昏話。

一步錯則步步錯,棋失一著,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