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有你無我的殘酷競爭(2 / 2)

司馬遷在《史記·韓非列傳》中講述了韓非入秦後的遭遇:

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悅之,未信用。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韓非的《孤憤》《五蠹》等傳入秦國,秦王十分欣賞韓非子的才華,相見恨晚地感歎說:“我要是能見到此人,與他交往,則死而無憾矣。”不久,因秦國攻韓,韓王不得不起用韓非,並派他出使秦國。這等於是送貨上門,瞌睡給了個枕頭。秦王決心留下韓非為己所用,正在猶豫不決之中。李斯知道韓非的本事比自己大,有了危機感,生怕秦王如若重用韓非,對自己的前途極為不利,於是就向秦王吹起了耳邊風:“韓非是韓王的同族,大王要消滅各國,韓非終歸愛韓不愛秦,這是人之常情。用他則難免投鼠忌器,但如果大王不用韓非,把他放走,以韓非之雄才大略,就給秦國留下無窮後患。用不得放不得,不如幹脆把他殺掉,一了百了。”秦王聽信了李斯的話,就把韓非抓了起來。李斯生怕夜長夢多,很快派人給韓非送去了毒藥,叫他自殺。韓非想要當麵向秦王陳述是非,根據秦國法令的規定,獄中的囚犯無權上書申辯,又不得見秦王。後來秦王後悔了,派人去赦免他,可惜韓非已經死了。

《尚書·大禹謨》中記載了舜對禹說過這樣一番話:“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大概可以這樣理解此話的含義:人都是凡夫俗胎,胸中總有兩顆心,一個叫人心,一個叫道心。人心最危險,道心最微妙。兩者之間,時時刻刻在那裏做著生死搏殺。人心戰勝道心,就墮落為小人;道心戰勝人心,就上達成君子。是放縱人心還是固守道心,往往就在人的一念之間。每個人都有著本能欲望與理性束律之間的激烈鬥爭,一定要把持住心中的這架天平。李斯為了自己仕途的飛黃騰達,留下過不光彩的劣跡。

趙高正是抓住了李斯人性中的弱點,乘虛而入,把他逼上了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