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走向成功篇(1 / 3)

定律1 成功定律

許多人偏偏甘心做金錢的奴隸,結果一生中都為金錢所累,他們為什麼不想一想,讓錢做自己的奴隸,那樣的生活就有意思多了。

卡耐基就是讓錢做自己奴隸的典型。

邁克是卡耐基的學生,可是他的錢總是花得光光的,他感到很苦惱,有一天,他找到了老師卡耐基。

卡耐基在林丘的水塘邊和邁克談起了他自己的經曆:

“早年,我在密蘇裏州的玉米田和牧草地裏幹活,那地方的環境,在浪漫主義詩人們看來,肯定洋溢著詩情畫意。但是,當年對於我來說,那兒簡直像是魔窟。我必須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每天不得低於10個小時,每到晚上,都累得快要散架。付出這樣繁重的勞動,每天所得卻很有限!”

“生活實在是太艱辛了。為了節省5分錢的電車費,我不得不步行十幾裏路。”

“法國作家雨果說:‘貧窮使男人潦倒,使女人墮落,使兒童羸弱。’怎樣才能擺脫貧窮呢?我當時想:假如有一份存款,那就好了。”

“於是,我用步行了20天省下來的一美元電車費,在附近的銀行裏立了一個戶頭。”

“我的心境頓時為之豁然了:我有存款啦!於是,我有了一種踏實感,覺得有了存款就有了希望,有了著落。”

“10天後,我又在賬戶裏存進了一美元。就這樣,我不間斷地每隔20天存一次,每次都是不乘電車省下來的5美分。一年下來,我的存折上便是18美元了。”

“當時,我正需要50美元的款項。50美元,對於每天收入隻有5毛錢的我而言,難道不是一筆金額驚人的巨款嗎?50美元太遙遠了,於是我把目光停落在30美元上。又過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後,我在存折上出現了30美元的目標。接著又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後終於存到了50美元。”

邁克聽得入了迷。他一聲不響地望著卡耐基,聆聽著。卡耐基繼續說:

“所以,為了實現一個大的目標,不妨將它分成若幹個小的目標,分步驟分階段地一個一個去完成,這樣能給人一種心理上的現實感、踏實感,堅定人的信心。沒有小目標而直接盯著大目標,就會使人產生渺茫,遙遠的感覺,從而產生很多障礙性的因素。”

“一位從事自由撰稿的作家曾經對我說,每當和出版商簽約後,麵對著數百頁稿紙,不免心頭緊張,擔心不能按期交稿。但是他又轉念一想,隻要每天寫一二十頁稿紙,那麼不出一個月就能寫完一部書。於是,他心情輕鬆愉快地投入寫作,果然在一個月之內,就順利完成了書稿。”

因此,卡耐基總結說,“存款也是這個道理。不要死死盯著一個天文數字般的金額不放,隻要堅持不懈地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日積月累,存下一大筆錢是不成問題的。相信你的老鄰居也絕不是三年五載,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存了10萬美金的。他是在數十年的歲月中,用涓涓細流彙成大海的呀。”

邁克點頭表示讚同。

“當我們存錢的時候,不妨恪守這樣一條準則,如果你想存10萬元,那麼應先以1萬元為目標。

“一筆筆較小的存款,積累起來就成了一筆較大的存款。一萬元,又一萬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一下子就存足10萬元,那是一般人不可能辦到的。”

但是實際情況是,在通常情況下,一般的工薪族是很難下定決心在銀行裏存一筆巨款的。同時,即使有了這種雄心,也由於一直不能存滿預期的數額而喪失信心,終致存款藍圖付諸東流。

紐約曼哈頓區某公司的一位職員,名叫拉爾夫,在參加卡耐基課程以後,曾就這個問題請教卡耐基的指導。

他告訴卡耐基,他一直希望能存足5萬美金。

曼哈頓的這位白領上班族當時的年薪為2萬美元。他說:“我原計劃每年存入1萬美元在銀行裏,5年時間即可存足5萬美元;可是,從目前的情形來看,這個計劃恐怕是要泡湯的了。”

拉爾夫是怎樣的情形呢?

第一年,他實現了自己的計劃,銀行的賬戶裏有了1萬美元。他很是興奮,因為他覺得在未來的幾年內,五萬美金的存款額是有些的了。

但是,在第二年,拉爾夫由於時常出入於比較高檔的娛樂消費場所,2萬美元的年薪所剩無幾。於是,存折仍然是一萬美元。

第三年,拉爾夫狂熱地追求一位白領麗人,為了博得她的芳心,他不惜一切代價。美鈔像流水一般花去了。這一年的薪水給花了個精光。而且,這還不夠,他還從存款中取出了6千美元,以填補當年的“財政赤字”。

第四年,他的年薪和銀行的積蓄全耗光了,還借了5千美元的債款。結果,他苦苦追求的那位女郎,還是讓一位財大氣粗的花花公子“獵獲”去了。

現在已經是第五年頭了,拉爾夫不但存不了款,隻要能還清欠債,他就謝天謝地了。

拉爾夫為此而非常苦悶。他請求卡耐基為他指點迷津。

“拉爾夫,我們做任何一種事情,都不能沒有一個具體的目標。”卡耐基對他說,“你能確定5萬美元的存款額為你的目標,這一點是相當值得注意的。事實上,為數不少的人是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

“但是,拉爾夫,”卡耐基繼續對他這位白領階層的學員說,“製定了目標還隻是剛剛開頭,更需要我們不折不扣地去執行既定的計劃,實現既定的目標。否則,這個目標就是一個肥皂泡,就毫無價值可言,形同虛設。”

拉爾夫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卡耐基繼續對拉爾夫闡述他對存錢的一些見解:

當存款達到在你心目中比較大的一個額度時,比如既定的那個目標——5萬美元,你就會覺得它是一塊完美而又寶貴的璧玉。於是,你會小心翼翼地叮護著它,怎麼也不忍心損害它一丁點兒。這塊“完璧”將成為你所擁有的巨大財富的第一塊基石。

“然而,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當這塊‘完璧’尚在形成之中時,人們往往忽視了它的魅力,從而不去珍惜它,甚至隨心所欲地拆用它的零部件,使其成形艱難。”

卡耐基和他的夫人姚樂絲在財富問題上有其共識。他們認為,擁有財富的關鍵性條件在於兩點:一是勤奮的工作,二是堅強的自我結束力。而其他諸如機遇、遺產、智商都隻是為你提供可能性,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按照卡耐基夫婦的觀點,一個人無論擁有多少財富,但如果揮金如土,那也就等於零。

他們不認為花天酒地、大肆揮霍、住豪華別墅、乘高級轎車的人就一定是富有者。因為收入並不意味著就是財富。即使你一年賺100萬,但隨即又將它們花光,你仍舊不可能富有。

“所以,在你的存款還未達到既定目標之前,千萬不要去取用。”卡耐基最後對拉爾夫說。

三年後,卡耐基收到拉爾夫的一封信:

“親愛的卡耐基先生:

今天,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銀行裏存入3000美元的時候,我的存款額達到了5萬美元!我的內心感受簡直是無法形容的。我無論如何也要嗬護好這個迷人的‘寶貝’;而且,我還將塑造下一塊‘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