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至情至性,妙手偶成——記許均銓和他的作品(1 / 1)

魏金樹

偶爾的機會,我讀到一本叫《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觀》的書,被其中一篇名叫《鑽石婚》的小說吸引住了,文筆樸實無華,情節生動感人。一看作者,哦,原來是我的神交故友許均銓。

說是神交,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麵,甚至連電話都沒有打過;說是故友,因為我們相識已經十多年了,關係極為密切。

與許均銓先生的相識,源於一次文學作品征文。他作為為數不多的海外投稿者,所以引起了我的格外注意。十多年來,我們的聯係幾乎沒有中斷過,我如果在澳門發表了作品,他總是在第一時間給我寄來樣報(《澳門日報》一般不給寄樣報)。如實在拿不到樣報,他也會複印一份過來,這便讓我非常感動,由此也可見他的熱心和真誠。

在澳門,許先生算得上一位知名人士,也許正是由於他的熱心和誠懇,所以在社會上兼任了許多閑職。估計做這些事不會有什麼實惠,他這樣做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盡自己的能力,為社會、為別人多做一些事情。

他做著這些繁雜的事務,同時還做著一份實業,可以想見,他平時是何其的忙碌。然而,他總能把這些雜亂無章的事務理出頭緒來,將每一件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條,細致入微。更為重要的是,他業餘還從事文學創作,不斷寫出令人豔羨的好文章。他的作品,在內地,乃至整個華文文學界都占據了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許均銓先生的作品,以小小說居多,在澳門的小小說領域,他算得上一個標誌性人物了。他善於從平常的生活中,發現那些有價值的閃光點,經過他的妙手點化,便成了一篇篇洋溢著濃鬱生活氣息的文學作品。他用自己的心靈直接觸摸文學的脈搏,寫出了人的真性情,所以才更能令人感動,讓人產生共鳴。

比如上麵提到的《鑽石婚》,就是一篇真摯感人的作品。

文中通過“我”為一對老年夫婦送東西的所見所聞,揭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兩位老人相依為命,相濡以沫,直到白頭偕老,都始終非常珍惜這段美麗的情感。可子孫們卻很漠然,於是老人真切感到了一種晚年的淒涼。讀到這裏,“我”也被深深地感動了,並遺憾沒有帶一份紀念日的賀禮來。透過文章的表象,我們看到了一種沉重的滄桑和濃鬱的世態人情,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人性的博大和複雜,並不由自主地對人生做了一次深層次的思考。

《有佛心的人》則通過一位女士營救一隻小巴西龜,頌揚了愛的力量。“世間的一切都有生命,都應有一個生存的空間”,許均銓先生的文章中處處充滿著玄機和禪意。在這位女士身上,我們可以依稀看到許均銓先生的影子。許均銓先生原本也是一位“有佛心的人”。

再比如《握手》一文,也寫得頗有理趣:當人們爭相與議員握手時,“我”卻沒有伸出手,隻是禮貌地說了聲“您好”,原因是“手上有油”。讀到這裏讓人忍俊不禁,文中還特別提到“還是握手好,不管是親切還是巴結,比槍聲要好上萬倍”。由此引發了讀者的許多聯想,於是作品的主題也無限地深化了。

上述提到的幾篇作品並不是他寫得最好的,卻有著一定的代表性,可以窺見許均銓先生的創作風格。還有許多優秀的作品,在此不再一一列舉,無論哪篇作品,他都寫得那麼富有理趣,都洋溢著人間難能可貴得的真性情。透過這些至情至性的文章,我們可以看到他至情至性的為人。

許均銓先生講義氣,重友情,心地淳樸而善良,他的這種真性情也贏得了許多知心朋友。於是,包括我在內的朋友們,雖然聯係不多,且相隔數千裏,卻感覺不到心理的距離。

正因如此,許均銓先生有著十足的人格魅力。與他相識,也算是一種緣分吧。

許均銓先生本人,值得交往;許均銓先生的作品,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