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商戰謀略典故(3)(3 / 3)

第五天,內容改為:“讓您久候的這部無論外型、衝力、耐用度、耗油量等都能令您滿意的野狼125摩托車,就要來了,煩您再稍候兩天。”

第六天,內容又改為:“對不起,讓您久候的野狼125摩托車,明天就要來了。”

第七天,這種新產品正式上市,刊出了全頁麵積的巨幅廣告,造成了大轟動。三陽工業公司發送各地的第一批幾百部“野狼”摩托車,立即全部售罄。以後,銷售應接不暇。若幹地區的經銷商等不及廠方送貨,自己派人到工廠爭著取車,以應付買主的需要。“野狼”成為市場上的熱門貨。經銷商的信心提高了,三陽工業公司也聲譽日隆。因而,不僅“野狼”,就連三陽工業公司以往生產的其他摩托車的銷路也變得好銷得多。

廣告公司對這次廣告策劃進行了評估。他們調查到,全台灣以往日銷摩托車約200輛左右,停購六天,少說要延滯了700~800輛的車子成交。新產品一上市,便從中爭取到了不少成交量。他們還從公路監理部門了解到,廣告發布的這幾天中,申請牌照的少多了,過了那幾天,又突然增加了許多。這就是先聲奪人策略的無窮魅力。

評析

這則廣告之所以大獲成功,給三陽帶來了巨大的利潤,是由於其“先聲奪人”的策略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造成一個吸引力很強的懸念,而被人們所注目,所關心,隨著時間的推移,懸念如層層剝筍,步步推進,最終“野狼”摩托車“千呼萬喚始出來”一下子形成轟動效應,掀起了購買熱潮。

6.走為上計,鄭周敏適抓機遇步青雲

鄭周敏(Tan Yu),祖籍福建省石獅市永寧,年幼時由於家貧,他進學校讀書的機會很少,10多歲時即開始以打漁為生,從早到晚飄泊在江河之中,每天將捕撈到的魚蝦拿到街上去擺賣,換回幾塊錢養家糊口。後來,他又轉行做小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到首都馬尼拉去尋找工作,由於他年齡太小,又沒有專業技術,踏破了鐵鞋也覓不著一份工作。他反複思考後,決定再當小販,在街邊擺賣小商品。一次,他在擺賣中獲悉紡織紗廠十分需要繞紗用的紗管。於是,他四處詢問收購破爛的店鋪及一些織布廠可否供應紗管。他的目標果然選對了,那些紡織廠用完了棉紗後,一個個的紗管成了廢物,一般情況下當垃圾扔掉,如有收購破爛的小販需要,亦會很便宜賣給他。鄭周敏很快與這些織布廠建立了紗管買賣關係,然後又向急需紗管的紡紗廠簽訂供貨合約。他以賤入貴出的辦法,不到兩年時間賺了10多萬披索。

當一些紡紗廠發覺到紗管的來源後,也逐步自己直接與織布廠建立供紗及供紗管的關係。鄭周敏在這樣的情況下,果斷地放棄這項業務的經營,自己辦起小型織布廠,利用他在買賣紗管時建立的客戶關係,使他的工廠業務獲得了迅速發展。不到10年時間,他先後辦起6家工廠,很快成為菲律賓知名的大廠商。

70年代,他結識了菲律賓當時的參議員阿基諾,並對阿基諾予以了一定的支持,因此得罪了當時執政的總統馬科斯。後來,馬科斯因當時菲律賓政局動蕩,在全國實行了軍管,令當時菲律賓的經濟受到了較大影響。

鄭周敏本來就是位機敏的商人,對市場行情分析頗有卓見。此時此景,經反複思考和深入的市場調研後,他決定如經營紗管那樣,采用“走為上”計策。

鄭周敏敏銳的看到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或競爭對手過於強大,這些情況都對自己不利,感到沒有取勝的希望,便果斷地作戰略戰術的轉移,尋求新的發展點或保存實力,以便東山再起。

鄭周敏非常清楚的知道下例的一個故事:美國汽車行業的兩個“大哥大”,即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它們年產汽車500多萬輛,世上無人能比,在世界汽車市場及美國市場占據著絕對優勢。它們傲視著各國汽車製造商,根本不把別人當作競爭對手。豈料在70年代連續發生了兩次石油危機,使汽車所耗用的燃料價格暴漲,出現了人們買得起車而用不起車的難題。

此時,靈活善變的日本汽車廠立刻盯準了這個機遇,迅速推出耗油比美國汽車少一半的輕型轎車。美國通用汽車及福特汽車像決堤一般,被日本汽車占據了許多市場,並且產品積壓如山,出現大量虧損,麵臨裁員、停產的威脅,為什麼會突如其來地出現這種惡運呢?原來美國的汽車製造廠是一貫以“豪華、體積大、耗油多”為特點占據市場的。在石油危機未發生前,耗油多的缺點未充分暴露出來。

在此危急關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不愧為有豐富經營經驗的老牌勁旅,果斷地采取了“走為上”的計策,不再堅持以老大的傲氣,及時調整策略,在日本汽車如洪水猛獸般衝來後,通用汽車公司卻屈於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之下,以自己現有的廠房和技術設備力量,與豐田在美國合作生產日本的輕型耗油少的汽車。這樣才穩住了自己的陣腳。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亦不是笨蛋,它考慮到的是與通用合作就地生產,可以衝破美國汽車入口的關稅壁壘,更大地占領美國市場,故亦作了“走為上”的善敗決策。

福特汽車公司在這危機之時,同樣采取“走為上”計策。其不同之處是調整內部的傳統生產和經營方式,把長期固守的“大而全”策略(即所有汽車零配件自己設廠生產,連購進礦石煉鋼、買進橡膠生產輪胎、購進玻璃砂加工擋風玻璃等等,一切歸自己工廠生產經營),改變為公司外的協作廠商提供,這樣可減少自己的包袱和管理、技術跟不上的難題,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渡過了危機。

上述兩家世界級大廠商的“走為上”計策給鄭周敏啟發很大。他感覺到菲律賓當時形勢不可能一時好轉,於是他“走”到當時正在經濟騰飛的台灣省去經營。他把大部分資金移到台灣,在那裏開設亞洲信托公司,大規模地經營房地產和各種貿易。由於他把握住了台灣經濟當時正在上升的機遇,他的業務因此直步青雲。到目前為止,鄭周敏光在台灣的亞洲信托銀行及華僑銀行所投的股權,就值15億美元。

進入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菲律賓的政局發生了變化,阿基諾夫人曾一度執政。此時,鄭周敏又折回菲律賓投資和經營。現在,他在台灣和菲律賓擁有大量的土地,在馬尼拉灣畔預計投資180億美元興建亞洲世界城。他旗下的亞洲世界國際集團分別在菲律賓、台灣、香港、美國、加拿大擁有農工商集團、亞洲與亞洲人集團、環亞集團、中美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加州銀行、亞世分公司等數10家公司,近年還向中國大陸投資。據《福布斯》雜誌公布的資料,鄭周敏現有財富約20億美元。

評析

為保存有生力量而躲避或擺脫種種障礙,以求再戰並且獲利,乃是本計要義所在。商戰之理與兵戰相通,經營者麵對不盡如人意的行銷現實,做出走為上的決策,不僅“左次無咎,未失常也”,有時還能贏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鄭周敏正是這一次次的“走為上”,終使自己在商場中崛起,進而躋身世界“億萬富翁”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