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軍事故事1(2 / 3)

於是班超繼續向西進發。

虞詡巧施調虎離山計

東漢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分布在玉門關以北的羌人反叛,出兵進犯武都郡。武都郡的太守虞詡,領兵五千前往平定叛亂。羌人得知這個消息,派出數千人,在陳倉峰穀一帶阻擊虞詡的部隊。虞詡為避開對方的鋒芒沒有反擊,隻在原地駐紮下來。然後,故意揚言要上書安帝增派兵力,等援軍到後再行進擊。羌人信以為真,決定趁著漢朝的援兵未到之時撈上一把,於是將大隊人馬分散到鄰近各縣去搶掠、搜刮財物。而虞詡則乘羌人分散兵力的時機,指揮部隊不分晝夜,兼程趕路,甩掉了敵人。同時,每當埋鍋造飯時,虞詡都命令全體官兵,每人砌兩個灶,而且每過一天又增灶一倍。羌人大軍會合後,盡力追趕,但很難追上。特別是一路上見漢軍用飯之灶,逐日增多,以為朝廷所派的援軍已到,因而不敢緊追,隻是尾隨其後。

虞詡到達武都郡後,從內線轉到外線作戰,占了地利人和,掌握了主動權,全軍上下,精神振奮。在主帥虞詡的指揮下,三千人馬在縣城西南的赤亭同羌人交戰,人人奮勇殺敵,直打得羌人屍橫遍野,抱頭鼠竄,大敗而逃。

虞詡巧施“調虎離山之計”分散敵人兵力和注意力,得以扭轉局勢,終於以少勝多。

曹操取得官渡之戰勝利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地區對峙。袁紹派他的謀士郭圖和大將淳於瓊、顏良等到白馬進攻曹操的部將東郡太守劉延。袁紹自己則帶兵進抵黎陽準備南渡黃河。四月,曹操北進援救劉延。途中采納了某士荀攸所獻計策,北渡黃河攻擊敵人後方是假,輕裝回襲白馬是真,結果斬顏良於千軍萬馬之中,袁紹眼見損兵折將,氣得七竅生煙,不聽謀士的勸阻而全軍出動,強奪官渡。

曹操知道此事後,采用“誘餌引敵”的辦法破敵,他立刻命令騎兵火速趕到延津附近,卸下輜重,並且把馬也放了,然後隱蔽起來等待命令。曹操靜待戰機,直到袁紹的大隊人馬趕到,正在動手搶奪曹軍有意丟棄的那批輜重馬匹時,才下令發起突然襲擊。由於曹軍猶如“飛將軍從天而降”,袁軍驚惶失措,頓時大亂,大將文醜首先在混亂中被關羽砍下馬來。大將被斬,袁軍士卒像沒頭的蒼蠅,東撞西竄,潰不成軍,完全喪失了戰鬥力,又見無處可逃,隻好舉手投降。延津之戰後,曹軍再接再厲,一舉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最終勝利。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英豪蜂擁而起。關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後,在一次戰役中三人失散。

曹操十分喜愛關羽的德才,欲收入帳下。關羽為了劉備兩位夫人的安全,同時感念曹操對他的恩德,暫時為曹操效力,在一次戰役中替曹操斬了敵將顏良、文醜。

後來,關羽得悉劉備兵敗後投在河北袁紹處,立即寫信辭別曹操,從河南許昌出發,護送劉備的兩位夫人去尋找劉備。由於關羽沒有丞相曹操的文憑,沿途守關將領阻截關羽。關羽英武異常,斬將奪關而過。

第一關,東嶺關,把關將領孔秀要查驗通行令,才肯放行。關羽因走得匆忙,忘記向曹操計取令書。兩人便打起來,孔秀帶領500名軍兵在嶺上把守,兩馬相交,隻打了一個回合,關羽鋼刀起處,孔秀橫屍馬下。

第二關,洛陽關,洛陽太守韓福先命牙將孟坦出馬,孟坦掄雙刀來打關羽。打了不過三個回合,孟坦詐敗,拍馬逃走,孟坦隻指望引誘關羽,撥回馬便走。不想關羽馬快,早已趕上,攔腰一刀把孟坦砍為兩段。

韓福閃在門首,盡力放了一箭,正射中關羽左臂。關羽用口拔出箭,血流不止,飛馬直奔韓福,韓福慌忙逃走,關羽手起刀落,帶頭連肩,把韓福斬於馬下。

第三關,沂水關,關羽擔心沿途遭人暗算,不敢多留,包紮好傷口,連夜奔往汜水關而去。汜水關守將卞喜假裝殷勤,用酒菜招待關羽,暗地裏埋伏了士兵。

這事被鎮國寺和尚普淨知道了,他與關羽是老鄉,就告訴了關羽。卞喜一聲令下,殺向關羽,關羽眼疾手快,左右伏兵剛要動手,都被關羽拔劍砍掉。卞喜下堂繞廊而走,關羽棄劍執大刀來趕。卞喜暗取飛錘擲打關羽。關羽用刀隔開錘,追上去,一刀把卞喜劈為兩段。

第四關,滎陽關,滎陽太守王植與韓福是兩親家。王植設下詭計,要燒死關羽。關羽得知王植的陰謀,提前出關,王植趕來,大叫:“關某休走!”

關羽勒馬,大罵:“匹夫,我與你無仇,如何令人放火燒我?”

王植拍馬挺槍,直奔關羽,被關羽攔腰一刀,砍為兩段。

第五關,滑州關黃河渡口的守將秦琪,縱馬提刀,直取關羽。兩馬相交,隻一合,關羽刀起,秦琪頭落。

曹操的大將夏侯淳聽說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憤怒極了,拍馬趕到,與關羽殺的難分難解。曹操的使者叫夏侯淳住手,放關羽過去。夏侯淳根本不聽,與關羽繼續大戰。張遼趕到,攔在夏、關中間傳達曹操的命令,一定要放關羽過關。夏侯淳沒有辦法,隻能眼巴巴地看著關羽一行遠去。

關羽請兩位嫂嫂上船渡河。渡過黃河,便是袁紹的地界了。關羽衝破了5道關口,一共斬殺了6員將領。

諸葛亮草船借箭

3世紀,中國正處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期,其中魏國占據北方,蜀國占據西南方,吳國占據南方。

有一次,魏國派出大軍,從水路攻打地處長江邊上的吳國。不多久,魏軍就進發到離吳國不遠的地方,在水邊紮下營地,伺機攻打。

吳國的元帥周瑜,在研究了魏軍的情形後,決定用弓箭來防守來犯之敵。可是怎麼在較短時間內造出作戰所必需的10萬枝箭呢?根據當時吳國的工匠情況,要造出這麼多箭,至少要用10天時間,而對於吳國的防守來說,顯然是時間太長了。

當時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正好出訪吳國,周瑜向他請教怎樣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諸葛亮說:“3天時間就可以了。”

諸葛亮接受任務後,並不著急。他向吳國的大臣魯肅說,要造這麼多箭,用普通的辦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著,諸葛亮讓魯肅為他準備20隻小船,每隻船上要軍士30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並插滿草。

第三天半夜時分,諸葛亮命令20隻小船用長繩子連接在一起,向魏軍的宿營地進發。當天夜裏,大霧漫天,水上的霧氣更是伸手不見五指。霧越大,諸葛亮越是命令船隊快速前進。

船隊接近魏軍營地時,諸葛亮命令把船隊一字排開,然後命令軍士在船上擂鼓呐喊。魯肅嚇壞了,對諸葛亮說:“我們隻有20條小船,300餘士兵,萬一魏兵打來,我們必死無疑了”。諸葛亮卻笑著說:“我敢肯定魏兵不會在大霧中出兵的。”

魏軍營中,聽到擂鼓呐喊聲,主帥曹操連忙召集大將商議對策。最後決定,因為長江上濃霧重重,不知道敵人的具體情況,所以派水軍弓箭手亂箭射擊,以防敵軍登陸。

於是魏軍派出約10000名弓箭手趕到江邊,朝著有呐喊聲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時間,箭像雨點一樣飛向諸葛亮的船隊,不一會兒,船身的草把上都紮滿了箭。

這時候,諸葛亮命令船隊掉轉身,把沒有受箭的一側麵向魏軍,很快上麵也紮滿了箭。諸葛亮估計船上的箭紮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隊迅速返回,這時大霧也漸漸開始散去。

諸葛亮的船隊到達吳軍的營地時,吳國的主帥周瑜已經派500名軍士等著搬箭了,經過清點,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10萬支箭,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智慧。

諸葛亮怎麼會知道當天晚上水上會有大霧呢?原來,他善於觀察天氣變化,經過對天象的仔細推算,也得出當天晚上水麵上有會大霧的結論。就是這樣,諸葛亮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從敵軍那裏弄來了10萬支箭。

魏蜀吳赤壁之戰

東漢末年,曹操將北方基本平定後,便想統一中國。南方的主要對手有兩個:一個是荊州牧劉表;一個是江東的孫權。

官渡大戰時,劉表趁機奪取了長沙等地。官渡大戰後,劉備投奔劉表,駐守在樊城,作為抵禦曹操的屏障。

曹操領兵南下攻打劉表,緊要關頭劉表卻患病去世,劉琮繼承了劉表的位子。曹軍到達新野,劉琮嚇得不知所措,便瞞著劉備給曹操送去了降書。劉備不肯趁機奪取荊州,便到劉表的墳前大哭一場,然後領兵向南逃去。

曹操搶先占領了江陵,親自率領5000精銳騎兵追趕劉備。曹軍一天一夜急馳150多千米,在長阪坡追上了劉備。多虧張飛、趙雲浴血奮戰,劉備才得以逃脫。

占據江東的孫權聽說劉表已死,召集部眾議事。魯肅認為荊州極為重要,是塊能奠定帝王基業的寶地。魯肅在長阪坡與劉備相遇。他建議劉備跟孫權聯兵,劉備采納了魯肅的建議。

曹操攻入荊州,收得荊州七八萬降兵。他決心擊敗孫權,於是親自率領30多萬大軍,號稱80萬,浩浩蕩蕩沿江東下。魯肅建議孫權將周瑜召回,共商抗曹大計。周瑜力主抗曹,他自願領兵進駐夏口,抵禦曹軍進犯。當天夜裏,孫權已調集30000人馬,讓周瑜等人先行,並繼續調集人馬,作為周瑜的後援。

劉備領兵駐紮在樊口,這一天,巡邏士兵看到孫權軍的船隊駛來,劉備連忙乘船去見周瑜。周瑜率軍在赤壁與曹軍相遇。

周瑜部將黃蓋看出了曹軍的弱點,於是與周瑜密談,定下了“苦肉計”。第二天,黃蓋假裝不服軍令,被周瑜痛打,黃蓋寫了封投降信,派人送到曹操那裏。曹操看了來信欣喜若狂,準備接應黃蓋投降。

到了約定投降那天,江麵上東南風正急。黃蓋早已選好了20艘大船,船上裝滿澆了油的木柴,外麵用篷布遮好,再在上麵插了些旗幟。他又準備了幾隻輕快小船,係在大船船尾,留待放火後使用。

這時候,東南風越吹越緊。裝滿柴禾的大船行至江心,黃蓋下令揚帆,帆一升起,戰船飛一般向前疾駛。離開曹軍船隊還有2000米多遠時,黃蓋下令點火,火起後,戰船上的人跳上快船,看著張起巨帆的戰船像一條條火龍一樣向曹軍船隊衝去。

曹軍的船隊全用鐵索連在一起,想逃逃不掉,眼睜睜地看著20條火龍衝到麵前。霎時間,烈火熊熊,曹軍戰船一艘連一艘地燒了起來。曹軍正慌亂間,周瑜領兵殺到,曹操的水軍頃刻間被消滅幹淨。江麵上火勢不斷蔓延,曹軍設在江岸上的營寨也被燒著,整個曹營變成一片火海。

劉備、周瑜水陸並進,將曹軍一直趕到南郡。經赤壁一戰,曹軍元氣大傷。孫、劉聯軍徹底擊潰了曹軍,劉備乘機占領了荊州等地,三國鼎立的局麵初步形成。

諸葛亮使空城計

諸葛亮出兵祁山,一舉奪取了安定、南安、天水三郡和翼城,並收降了薑維,正準備大舉伐魏,不料馬謖在街亭失守,魏軍扼住了漢中要塞,諸葛亮征魏大計受挫。諸葛亮對街亭失守十分痛惜,揮淚殺掉了馬謖,並決定撤兵回國。

為了防備魏帥司馬懿的追擊,諸葛亮派關興、張苞到武功山一帶設疑兵,命薑維率領大軍先行,諸葛亮親自斷後。諸葛亮正準備啟程,探馬便報告司馬懿已經帶著魏軍逼近了。

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隻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5000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隻剩2500名士兵在城裏。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讓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4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都派了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

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

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麵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麵也有一個書童,手裏拿著拂塵。城門裏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讓後軍充作前軍,前軍充作後軍撤退。

這時,司馬懿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

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裏麵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

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諸葛亮見魏軍人馬已經走遠,便帶領人馬迅速地撤退了。過了不久,司馬懿回過神來了,又命令部隊掉頭往回趕。等他們到了城下,早已不見諸葛亮的蹤影。

諸葛亮的士兵道:“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15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他說:“兵法雲,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如果是司馬昭和曹操的話,我是絕對不敢實施此計的。”

諸葛亮七擒孟獲

劉備在永安病勢越來越重,臨終前對諸葛亮說:“您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一定能把國家治理好。”

劉備死後,諸葛亮回到成都,扶助劉禪坐了王位。劉禪即位後,朝廷上的事不論大小,都由諸葛亮來決定。

益州郡有個豪強雍愷,聽說劉備死去,就殺死了益州太守,發動叛變。他一麵投靠東吳,一麵又拉攏了南中地區一個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叫他去聯絡西南一些部族起來反抗蜀漢。

225年3月,諸葛亮率領大軍出發。他率領蜀軍向南進軍,節節勝利。不到半個月,就消滅了叛軍。但是,南中酋長孟獲收集了雍愷的散兵,繼續反抗蜀兵。

諸葛亮知道孟獲不但打仗驍勇,而且在群眾中很有威望。他決心把孟獲爭取過來,便下令隻許活捉孟獲,不能傷害他。

諸葛亮知道孟獲有勇無謀,做了生擒孟獲的部署,他命蜀軍避開孟獲的鋒芒,在一處樹林裏設下了埋伏。孟獲見蜀軍逃進樹林,拍馬跟了進去。一進樹林,蜀軍一擁而上活捉孟獲。

孟獲以為被活捉很難活命,諸葛亮走上前,親手給孟獲鬆了綁。諸葛亮拉著他的手說:“將軍受驚了。”諸葛亮說:“我要是放將軍回去,讓你領兵再來打一場,你能不能取勝?”

孟獲豪氣頓生,說:“怎麼不能!隻怕你不放我回去。”

諸葛亮道:“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孟獲真的被放回去了。當天晚上,孟獲率領人馬準備向蜀軍發起突襲。可他再一次中計,蜀軍從四麵八方圍了過來。孟獲被俘後又被押到諸葛亮的麵前,孟獲說:“這次兩軍沒有真正交鋒,要是在兩軍對陣時你抓住我,我才服氣。”

諸葛亮又將他放了,讓他回去擺好陣勢對壘。孟獲將帶來的人馬撤回金沙江南岸,在岸邊築好工事等待蜀軍發起進攻。

諸葛亮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擊敗孟獲的計策。諸葛亮撥出部分兵力伐木趕製木筏,擺出準備強行渡江作戰的樣子。其實,蜀軍主力已分別從上遊和下遊的水流平緩處渡過金沙江。

一天夜裏,蜀軍從後麵殺進孟獲的大營。前有金沙江、後有蜀軍,想逃也沒處逃,孟獲和他的部下再次成為俘虜。孟獲還是不服氣,認為兩軍正麵廝殺時自己被俘才算輸,又將孟獲和他的部下放回。

孟獲一連被逮住6次,每次都被放回。諸葛亮為使孟獲口服心服,答應孟獲的要求:正麵打一仗。

有一天,兩軍在一片開闊地擺好了陣勢,孟獲大吼一聲,率領部下直朝蜀軍衝去。原來,這一次諸葛亮擺出的是八卦陣,孟獲衝進了八卦陣就像進了迷宮。折騰到最後,他第七次被俘。

孟獲被押到諸葛亮麵前,他跪倒在地,動情地說:“丞相仁至義盡,從今以後,我一定為丞相效力。”

諸葛亮連忙將他扶起,說:“將軍快起。漢人、南人都是一國之人,應當世代和好共創太平盛世。”

孟獲聽了,連連點頭。

秦晉淝水之戰

370年,前秦苻堅統一了北方,隻有南方的東晉與他對峙。383年,苻堅征調各族人民,組成87萬人的軍隊南下進攻東晉。

東晉得知前秦大軍南下,急忙派謝石、謝玄率精兵80000人,抗擊敵人。這時前秦的先遣部隊已到達離東晉國都不遠的洛澗,截斷了淮河交通,形勢十分危急。

謝石、謝玄派了5000輕騎兵偷襲洛澗的敵軍,大獲全勝,晉軍士氣大振,水陸並進直達淝水東岸布陣。

苻堅得知打了敗仗,急忙趕來督戰。他登上城樓,觀察淝水東岸的晉軍。隻見對岸營帳林立,旌旗簇擁,軍營裏還隱隱傳來陣陣鼓聲,苻堅心中一驚,忙轉身遠眺北方的八公山。

可是苻堅心裏還想著剛才晉軍軍容嚴整的景象,恍惚之時,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成了漫山遍野的敵旗、如林的戈戟。

苻堅心裏非常恐懼,不敢再抬眼看了,轉身對部下說:“晉軍有這麼多人馬,分明是強敵,你們怎麼能說他們弱呢?”

這時,謝石、謝玄經過研究,覺得前秦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都是從各族人民中強行征來的,人心不齊,而且前秦隊伍龐大,遠途行走,人困馬乏,晉軍應該采取速戰速決的戰術。

於是謝石、謝玄就發信給苻堅,要求秦軍從淝水岸邊後撤,留出空地來,讓晉軍渡過淝水,前來決戰。

苻堅心想:乘晉軍渡河之時,出兵襲擊,豈不正好?於是下令前秦軍隊後撤。不料前秦士兵民族眾多,都不願作戰,後麵部隊聽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戰敗了,爭先恐後地逃跑,前秦軍隊頓時大亂。

晉軍乘機搶渡淝水,衝殺過來。前秦軍隊中又有人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

前秦士兵一聽,更加混亂。頃刻間,前秦幾十萬軍隊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苻堅在逃跑中,被追趕的晉軍一箭射中肩頭,他顧不得疼痛,催馬狂奔,一直逃到淮北才停下來歇口氣。

倉皇逃命的前秦官兵個個心驚膽戰。他們不敢從大路走,專揀雜草叢生的小路逃。夜間,聽到風的呼嘯聲和鶴鳴聲,都以為是晉軍的追殺聲。他們餓了就胡亂找點東西吃,累了就睡在田野裏,當時正是冬季,凍死、餓死了許多官兵。

苻堅率領殘兵敗將逃回關中後,部將慕容垂等紛紛反叛。苻堅被姚萇所殺,前秦隨之瓦解。此後,北方先後建立了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後燕、西涼等國,北方又陷入了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麵。

嶽飛計除劉豫

1137年,宋軍元帥嶽飛奉命攻打金兵。

出兵之前那天晚上,嶽飛久久不能平靜:“漢奸劉豫投降金主,賣國求榮,被金主立為大齊皇帝,這賊對宋朝威脅極大!”嶽飛坐下來,在中軍帳前翻閱著最新情報,一行文字吸引了他:“金將粘罕喜歡劉豫,金將兀術討厭劉豫!”

看到這裏,嶽飛心有所動,“何不利用這種矛盾,破壞他們的關係,削弱敵人力量。”

幾天後,軍中有人俘虜了金兀術的間諜,忙送到嶽飛這兒來。嶽飛想:“咦,何不借他的一張嘴巴呢?”

嶽飛屏退左右,突然質問眼前這從未見過的間諜:“你不是探馬張斌嗎?前幾天,我派你到齊王劉豫那裏去,約劉豫和我一起把四太子金兀術誘騙來殺死,你卻一去不回來,該當何罪啊!”

嶽飛頓一頓,把嗓門提高了:“我又派別人到劉豫那裏去約定這事。劉豫已答應聯合,今年冬天我們將以會合打過長江為名,把四太子引誘到清河消滅他。我問你一句,你帶著我的書信竟敢不到劉豫那裏去,你為何背叛我?”

間諜被嶽飛編造的這番“責問”弄得莫名其妙:“我是金兵間諜,哪受過你嶽飛指派?難道我長得像那個張斌嗎?”刹那間,間諜猛然想到:“自己在嶽飛手裏,不認賬,小命不完啦?幹脆認了吧!”想到這兒,他撲通跪下:“小的是張斌,望嶽元帥饒命!”

嶽飛似乎很認真地審視了間諜一番,轉身坐在書案前,筆走龍蛇,“刷刷刷”寫好一封信,迅速裝在蠟丸裏。他站起身子,對間諜說:“給你一次立功機會,把這信送給劉豫,千萬不能泄露。為了不丟失泄密,隻好委屈你受點皮肉之苦啦!”

說完,他喚來親信,在間諜大腿上割了個口子,將蠟信塞進去藏妥。

間諜拿到信,如獲至寶。他哪顧得腿上傷痛,馬上跑回去麵交金兀術。金兀術打開一看,牙齒咬得“咯咯”響:“嶽飛寫信約劉豫一起誘殺我。啊!劉賊真是吃裏爬外,竟敢暗暗勾結嶽飛謀害我!”

兀術馬上趕到金朝皇帝那兒,一五一十作了彙報。後來,金主就把劉豫廢掉了。

嶽飛智退金兵

相傳,宋高宗紹興四年,金國大將兀術率領兵馬進犯宋朝,行至泰州一帶時,遭到嶽家軍的英勇抗擊。兀術仗著兵多將廣,將嶽家軍團團圍困在泰州城內,企圖用圍而不打、斷絕糧草的策略擊敗嶽家軍。嶽飛見彼此兵力懸殊,不能硬拚,便決定據城固守,等待援兵到來後再伺機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