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上,轟炸過後,飛艇並沒有發現大型怪獸‘興風作浪’,這座淡水湖內更多的是小型怪獸,鱷魚獸、雙頭狂蟒之類的也並不能威脅到水上飛機的起降,真正值得注意的石油勘察人員離機之時,謹防怪獸襲擊。
所以,配備有車輛的第一和第三小隊,很快奔赴淡水湖兩旁展開,抵近湖邊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煙霧發射器,將特別改製的紅外發光彈發射入水。
這種可以漂浮在湖麵上的紅外發光彈,能不斷的發射出肉眼並不可見的紅外光線,形成蔚然壯觀的紅外光譜帶,讓水上飛機的機組成員能夠通過飛行頭盔看見,為其成功降落於湖麵提供清晰的目標指引。
很快,其他小隊也相繼奔赴湖邊做好了戰鬥準備,而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利用2架無人滑翔機運載而來的鋼製組件,組裝了4座深入湖內深水區的棧橋。
夜色寂靜,在淡水湖的兩側,8支小隊列成兩條戰線,配備人體外骨骼戰甲的特戰隊員們,都擁有著驚人的武器攜帶能力,將一門門機關炮、多管速射機關槍等大殺器,紛紛對準湖內,隨時準備給湖內不安分的怪獸迎頭痛擊。
遠處,傳來了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沉悶轟鳴聲,采用懸臂上單翼和T形尾翼結構的4架水上飛機,那閃爍的航燈很快進入視線。
海軍航空兵精挑細選最有優秀的機組執飛高難度夜間飛行任務,運載人員的一架水上飛機載重相對更輕,首先嚐試降落。
受野外環境條件所限,沒有陸地機場那樣完善的照明和助降設施,更別提盲降係統,飛行機組必須完全相信設備和自身經驗,好在水上飛機擁有優秀的低空飛行性能,在第一次嚐試失敗之後,很快這架水上飛機就調轉航向,重新沿著淡水湖最長的中軸線完成了漂亮的降落。
背負在機身之上的兩台渦輪風扇發動機嘶鳴長嘯,在湖麵上高速破浪滑行的水上飛機,在足足狂奔了一千多米後,終於緩緩按照岸上耀眼的紅外引導燈指引,向棧橋靠近。
而與此同時,第二架水上飛機也轟鳴著降落下來,一時之間,整個淡水湖如轟雷陣陣,間隔降落4架水上飛機,很快讓這座淡水湖仿若多出了4艘30餘米長的艦船。
時間不等人,水上飛機多在淡水湖內停留一分鍾,可能就會多一分危險。
很快,第一架運載人員的水上飛機就打開了側艙門,60名背著行囊的石油勘察隊員以最快的速度狂奔上岸,他們個個手裏都還拎著各種勘探儀器設備。
緊鄰棧橋的4支特戰小隊,早就已經放下了沉重的武器和彈藥,將‘金屬骨骼’功率輸出調至最大,個個很快成為了搬運高手,22個人很快就把水上飛機機艙內的行李包裹一次性搬運上岸。
而對於全部運載石油勘探裝備的水上飛機,特戰小隊,也是借助金屬骨骼賦予的重載搬運能力,如同勤勞的工蟻一樣。
每次每人可搬200公斤,11人的小隊一個來回便是兩噸多,而一架水上飛機貨物運載能力也不過4噸,所以1個小隊搬兩次,一架水上飛機運來的裝備就被搬空了。
4架水上飛機中,主要運載人員的那架第一個降落,也是第一個起飛。
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響,空載的水上飛機很快在湖麵高速狂飆,衝刺不到一千米的距離就已經昂然脫離水麵爬升高度,墜落下無數的水滴,像是給局部湖麵下起了暴雨。
緊跟著,先後完成物資搬運的其他三架也陸續完成起飛,大規模的人員和裝備空運終於宣告結束。
而在三個預定的勘探點,空軍早就動用2個批次的運輸機,分別空投了上百噸的勘探設備器材,以及擔負武裝警戒的2支特戰小隊所需彈藥補給。
如今又有3架水上飛機隨行運來12餘噸物資,用於石油勘探自然完全足夠了,而時間也已經來到了淩晨4點許,他們必須趕在天亮前離開淡水湖。
三支石油勘探隊‘瓜分’了12餘噸物資之後,利用無人滑翔機運來的車輛,將4噸多物資分車裝好,很快就各自在2支特戰小分隊的保護下,奔赴各自的勘探點而去。
作為高機動巡邏力量的第1和第3小隊,則前去幫助作為機動支援力量的2支特戰小隊,建設支援營地,而擔負物資輸送任務的海軍航空兵運輸機,已經在趕來的路上。
4支小隊將力爭拂曉之前,構建出一座物資儲備富足的小型軍事基地,以便於能夠隨時支援任何一個石油勘探點,應對任何突發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