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十二絕句〔有序〕(1 / 1)

論書十二絕句〔有序〕

書道以用筆為主,然明於源流所自,則筆法因之,故紀漢世以來,迄於近今,宗派脈絡,次為韻語。其人所共見,而名實複副者,概從略焉。己卯季秋,書於曆下西司公廨。

程隸原因李篆生,蔡分展足始縱橫。更依分勢成今隸,不辨真源漫證盟。

說詳《筆譚》,自真隸名別,而古人筆法始失。

中郎派別有鍾梁,茂密雄強正雁行。底事千文傳祖法,頓教分隸意參商。

鍾之《乙瑛》,梁之《孔羨》,北朝隸石,恪守兩宗。至隸不本分,草不本篆,實濫觴於真草《千文》。其自題曰真書,蓋亦有意變古也。

《呂望》翩仙接《乙瑛》,峻嚴《孔羨》毓《任城》。歐徐倒置滋流弊,具體還應溯巨卿。

西晉分書,有《太公望》,《任城太守》《孫夫人》二碑,雖峻逸殊科,而皆曲折頓宕,姿致天成。至率更法《任城》,會稽法《呂望》,惟於波發注意,其牽引環轉處,多行以今隸之法,中郎洞達之風息已。

朱揚張賈是梁宗,渤海滎陽勢紹鍾。更有貞瑉鐫《般若》,便齊李蔡起三峰。

滎陽《鄭羲》,渤海《刁遵》,《朱義章》《楊大眼》《張猛龍》《賈思伯》,皆北魏碑。《般若碑》字方二寸,三百言尚完好,無時代年月,書勢敦厚渾雄,予臆定為西晉人書,實古今第一真書石本也。

從來大字苦拘攣,岱麓江崖若比肩。多謝雲封經石峪,不教山穀盡書禪。

泰山《經石峪大字》,完好者不下二百,與焦山《鶴銘》相近,而淵穆時或過之。

梁武平書致有神,一言常使見全身。雲峰山下摩殘碣,嘯樹低腰認未真。

鄭文公季子道昭,自稱中嶽先生,有雲峰山五言及題名十餘處,字勢巧妙俊麗,近南朝郗超。謝萬常疑其父墓《下碑》《經石峪大字》《刁惠公誌》,出其手也。

中正衝和《龍藏碑》,擅場或出永禪師。山陰麵目迷梨棗,誰見匡廬霧霽時。

隨《龍藏寺》,出魏《李仲璿》《敬顯雋》兩碑,而加純淨,左規右矩,近《千文》,而雅健過之。《書平》謂右軍“字勢雄強”,此其庶幾。若如閣帖所刻,絕不見雄強之妙,即定武《蘭亭》亦未稱也。

伯英遣篆為狂草,長史偏從隸勢來。八法幸窺龍虎氣,東明春草總成灰。

伯英變章為草,曆大令而至伯高,始能窮奇盡勢,然唯《千文》二百餘字是真跡,他帖皆趙宋以後俗手所為。餘玩《千文》,而悟伯高為草隸,藏真為草篆,景度為草分,雖同出伯英,得筆各有原本,然征西風流遂爾邈絕,此大令所為歎章草宏逸也。

三唐試判俗書胚,習氣原從褚氏開。袞頌隻今留片石,獨無塵染筆端來。

先任城公兗公頌,駿和兼至,唐石本之恪守古法者。

巨川官告是書雄,健舉沉追勢並工。悟入指尖有爐冶,轉毫猶憾墨痕豐。

謂會稽本唐帖,真書之善自變者,行書則《蘭亭》題句,同此妙悟。

洛陽草勢通分勢,以側為雄曲作渾。董力蘇資縱奇絕,問津須是到河源。

東坡香光,俱得力於景度,然東坡謂其雄傑有顏柳之遺,香光謂其以險絕為奇,破方為圜,削繁成簡,是猶未見彼結胎入悟處也。

無端天遣懷寧老,上蔡中郎合繼聲。一任劉姚誇絕詣,偏師爭與撼長城。

諸城劉文清相國少習香光,壯遷坡老,七十以後潛心北朝碑版,雖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興學識,超然塵外。桐城姚惜抱京堂,晚而工書,專精大令,為方寸行草,宕逸而不空怯,時出華亭之外。其半寸以內真書,潔淨而能恣肆,多所自得。懷寧布衣鄧石如頑伯,篆隸分真狂草五體兼工,一點一畫,若奮若搏。蓋自武德以後,間氣所鍾。百年來,書學能自樹立者,莫或與參,非一時一州之所得專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