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怒放筆記(1)(1 / 3)

每每我想說點什麼,總有一種擔心,我怕自己說的沒有用,甚至會覺得不說為好。我真的可以隻用音樂去表達,而不再訴諸文字。但是,斷斷續續地,總有一些東西記下來了,既然已經是寫下來的東西,就總會有拿出來與人分享的念頭。

每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有自己的人生經曆,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誰都不能說自己的觀點比別人高明,但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我從沒有想過我的某些觀念可以成為指路明燈,匡時救弊,如果它能給一群數量並不太多的人一點啟發,就還算是有那麼點價值。願這個期望不致落空。

搖滾樂,或幸福的子彈

搖滾樂是什麼,下一個定義並不容易,在音樂形式上很難界定。比如萊昂納德·科恩,從音樂形式上看,根本聽不出他搖不搖滾。但是波諾這樣的人物都會說,我走到今天就跟兩個人有關,一個是鮑勃·迪倫,一個是萊昂納德·科恩,你能說科恩不搖滾?

搖滾樂根本的功能在於:別人不能說的話我來說;別人心裏想的,說了沒人聽的話我來說;別人說了以後成為廢話,或者被忽視和壓製的話我來說。它永遠說的是真話,是針尖麥芒的話,是站在風口浪尖的話,同時也是體現和代表當時社會的人們整個生存背景和生存狀況的話,這是搖滾樂磨滅不掉的色彩,你非要不讓它帶有這樣的色彩,那它就不是搖滾樂了。搖滾樂本身不僅僅是音符,它最大的魅力就是它關心它所處的社會,關心這個社會裏的人,並發出自己的聲音。一個搖滾歌手,特別是在他成為公眾人物之後,便不應該隻享受公眾人物的虛榮、頭銜和財富。麵對社會上的各種苦難,或者重大事件,他必須發言。比如說“7·23”高鐵事故,首先,我會在微博上表明我的態度;其次就是在張北音樂節,我號召現場的十萬人把手指向天空,為死難者哀悼。在我能說話、說出來的話有人願意聽的時候,我就會去說。

為什麼我們有時候不敢說話呢?說白了就是怕承受不了失去名聲給你帶來的一切東西之後的失落。其實一個人所能享受到的東西就那麼多,而真正幸福的人也不在於他擁有了多少,而在於從沒有到有的那個過程。失去一點東西沒什麼可怕的,人,要比就比衣服脫光了以後的能耐,要打架,那就來,誰要想說服對方,那咱們就講道理。

體現在音樂裏麵的時候,我也寫了《名利場》和《有意思嗎》等很多歌曲。你看到那麼多人在過著這樣的生活,即使你不去評價,起碼應該把你看到的東西呈現出來。很多時候,看似最表象、最瑣碎的東西其實恰恰是最深刻的東西,也最能表現一個時代的狀況。安迪·沃霍爾最重要的作品,一個是一片可樂罐,還有就是一百多個夢露。“看著電視上的節日晚會……聽著電台裏的明星訪談……聊著網絡上的花邊新聞……”我寫這樣的歌詞,並不是覺得我過得比別人好,或者我過的不是這樣的生活,這都是我感同身受的情形,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照樣焦頭爛額。也許,這裏麵沒有多少高深的東西,但是在我把它變成音符的時候,你得尊敬我。

搖滾樂也不單單是要抨擊、批判,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向度,就是要讓人發現自己內心深處對生命本身的愛。麵對一件事情,麵對那些邪惡的人,你跟他來硬的,他們不怕,來吧,沒用。你對它直接的抨擊和批判並不一定能改變什麼,但可以從另外的角度,讓他們受到觸動和感動,讓另外的人對這個世界還抱有希望。所以搖滾樂從多個角度去切入現實,肯定要比單一的角度、方式更好,更有用。

如果把搖滾樂看成一種產業,它可以說是娛樂的一部分,但是,作為創作者,不能這樣考慮問題。它作為娛樂的一部分,也僅僅是一種數字上的意義,比如它的市場份額。不可否認,搖滾樂一定有它輕鬆、好玩的一麵,但它不會以娛樂為核心,它更大的功能是建立每個人更強大的心理基礎,給精神層麵帶來更大的快樂。

搖滾樂有它自己必須堅持的東西。第一是不妥協性,首先就是你的世界觀和你的態度的不妥協性,我可以為國家寫一首歌,但是你不要告訴我我能夠寫什麼,不能寫什麼,或者必須出現什麼字眼,要不然你就別找我。這就是搖滾樂的不妥協性,我隻說我發自內心的東西,說自己想說的。拿《我愛你中國》這首歌為例。你可以想像,一個自我標榜為搖滾歌手的人,竟然寫了這麼一首歌,而且從前就有一首這樣的歌,名字還一樣,再而且,這首歌確實不是在批判、在反社會,它就是在說“我愛你中國”。但是一定不要忘了這首歌裏包含的那種心酸和傷感。《我愛你中國》這首歌就是我對自己的一個挑戰。這是我的國家,我憑什麼就不能寫,如果你覺得這是一種恥辱,請問你是不是有病?況且這首歌裏麵表達了那麼多的難過和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