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語典故
一、緣木求魚典故
孟子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也是儒家的創始人之一。有一次,孟子得知齊宣王想要發兵征討周圍的鄰國,擴大他的疆土,便去求見齊宣王,問道:“大王,聽說你要興兵,有這件事嗎?”“有這件事情。這是為了完成我多年來的一個追求。”“大王,您說這是一種追求,這又是什麼呢?”齊宣王就笑而不答。孟子說:“讓我來猜一猜吧。可是還真不好猜。您哪,是一國之君。您想吃什麼,不管是山珍海味,要什麼就有什麼;您現在有穿不盡的衣服,綾羅綢緞,您需要什麼都會有臣子送到跟前;您的宮廷裏有很多專業的舞女,有專職的樂師樂隊,不管想看想聽怎樣的舞樂,也都能享受到。恐怕飲食、衣服、舞蹈、音樂,都不是您的追求吧?”“先生說的對。我的追求呢,是擴大我的疆土。”
孟子說:“您想擴大您的領地,占取別國的疆土嗎?如果您追求的是這的話,那不應當興兵作戰,應當施行仁政。您施行仁政,老百姓都感激您,您的國力強盛,疆土自然就會擴大;反過來,如果您用武力去征服,我覺得猶如緣木而求魚,是找不到的。”“會這樣嗎?”“對啊,緣木而求魚,爬到樹上找魚,充其量隻是找不著而已,沒有魚您下來就得了。這比您出兵征討別的國家恐怕還要好一些。別的國家,像秦國,楚國,都是強國,您非要出兵把人家征服了,這後果是很難預料的,或許會比緣木而求魚還要糟糕呢!”
二、安步當車典故
戰國時,齊國有位高士,名叫顏蜀。齊宣王慕他的名,把他召進宮來。顏蜀隨隨便便地走進宮內,來到殿前的階梯處,見宣王正等待他拜見,就停住腳步,不再行進。宣王見了很奇怪,就呼喚說:“顏蜀,走過來!”不料顏蜀還是一步不動,呼喚宣王說:“大王,走過來!”宣王聽了很不高興,左右的大臣見顏蜀目無君主口出狂言,都說:“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過來,你也叫大王過來,怎麼行呢?”顏蜀說:“我如果走到大王麵前去,說明我羨慕他的權勢;如果大王走過來,說明他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權勢,還不如讓大玉禮賢下士的好。”齊宣王惱怒他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顏蜀不假思索他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君王並不尊貴!”宣王說:“你說這話有根據嗎?”顏蜀神色自若他說:“當然有。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經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就封他為萬戶侯,賞金幹鎰,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頭,竟然連一個死的士人墳墓都不如啊。”齊宣王無言以對,滿臉不高興。大臣們忙來解圍:“顏蜀,過來!顏蜀,過來!我們大王擁有千乘(一千輛戰本)之國,東西南北誰敢不服?大王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老百姓沒有不俯首聽命的。你們士人大卑鄙了!”顏蜀駁斥道:“你們說得不對!從前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的關鍵。從古到今,沒有能以不務實事而成名於天下的。所以君父要以不經常向人請教為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慚愧。”宣王聽到這裏,才覺得自己理虧,說:“我是自討沒趣。聽了您的一番高論,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徑。希望您接受我為您的學生,今後您就住在我這裏,我保證您飲食有肉吃,出門必有車乘,您夫人和子女個個會衣著華麗。”顏蜀卻辭謝說:“玉,原來產於山中,如果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然仍然寶貴,但畢竟失去了本來的麵貌。士人生在窮鄉僻壤,如果選拔上來,就會享有利祿;不是說他不能高貴顯達,但他外來的風貌和內心世界會遭到破壞。所以我情願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作乘車;平安度日,並不比權貴差。清靜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命我講話的是您大王,而盡忠宣言的是我顏蜀。”顏蜀說罷,向宣王拜了兩拜,就告辭前去。
三、賈人渡河
現代人看來,“商”和“賈”的語意無大差別,都是貿易的意思;但在古時候,“商”和“賈”在經營方式上卻有所不同,所謂少賣為“商”走賣為“賈”。從一個地方買進,到另一個地方賣出,用這種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賈人。
從前有個賈人,在河南辦了一批貨,取水路販往外地銷售。船在河中順風行駛,忽然濃雲密布,狂風驟起,大雨傾盆,河水陡漲。賈人走出船倉查看貨物,一股大浪襲向船頭,把賈人拍落水中。賈人在水中掙紮呼喊:“救命呀!”
一個漁夫聽到喊聲,急急忙忙把船搖過來救人。賈人看到漁夫,大聲喊道:“快來救我,我給你一百兩白銀。”
漁夫把賈人救起來,送進船倉,賈人換好了衣服,拿出十兩銀子送給漁夫,說:“拿去吧,這十兩銀子夠你辛苦半年了。”
漁夫不接銀子,看著賈人說:“剛才你在水中許諾說給一百兩銀子,而不是十兩。”
賈人滿臉不高興地說:“你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魚能掙幾文錢?現在一下子撈了十兩銀子,不少了。”
漁夫說:“事是這麼回事,理卻不是這個理。你剛才不許諾給一百兩銀子,我也會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說給一百兩,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賈人搖搖頭,踱進船倉,不再理會漁夫,漁夫長長歎口氣,回到漁船。
一年後,賈人又辦了批貨,碰巧在河中與漁夫相遇。兩個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賈人說:“我給了你十兩銀子,你為什麼不用來當本錢,做點小生意,何苦風裏雨裏掙這份辛苦錢?”
漁夫來不及答話,賈人的船觸上礁石,船倉進水,船漸漸下沉。賈人急得團團轉,大聲對漁夫說:“快來救我,這次我給你三百兩銀子,保證不失信。”
漁夫搖櫓從賈人旁邊劃過去,回頭不緊不慢地說:“喊信得過你的人來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銀子,可也不救你這種無信無義人的命。”
很快,賈人隨著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四、夜以繼日典故
周公旦是西周初傑出的政治家。他在哥哥姬發領導的攻伐殷商的事業中,起了很大作用。擔起輔助朝政的重任後,他忠於職守,為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嘔心瀝血。
周武王死後,由周公旦輔助成王執政。有些貴族猜忌他,在成王麵前造謠,說他有篡位的野心,有的兄弟還和紂王的兒子武庚勾結起來,發動武裝叛亂。此外,東方的夷族也乘機作亂。但周公堅韌不拔,遵照武王的遺誌辦事,他消除了成王的誤解,擊敗了武庚的叛亂和夷族的反抗,製定了禮法和刑律,繼續分封諸侯,並建築洛邑(今河南洛陽),設立了東都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