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周寶林起死回生之後,武功全失,經脈俱損,心如死灰,於世界萬物索然無趣,然一夜之間,平生武學不僅盡數恢複,且大有增進,不可估量,如獲新生一般,聽到二婢女講起這百花州燕子樓的事情,頗感興趣,遂問二婢女道:“那七位長老,可有些本事?”
二婢女聞言,顯得極為驚訝道:“周公子千萬不可能這樣問,否則會被視為褻瀆七位長老之尊!”
周寶林一聽七位長老有如此受人尊敬之處,定大非凡輩,心想既有卓絕超眾之能,應該濟救於世,行俠仗義,何故躲藏於這汪洋孤島上裝神扮仙的,縱是能長生不死,又有何意義呢,修道成仙,於世無補之行,何必往之。於是向二婢女微微笑了一笑,突然想到郭姑娘於是問道:“郭姑娘現今何處?”
二女子回道:“郭姑娘如今正在本州州府衙,做一名書吏。”
周寶林不由大吃一驚,想來郭姑娘才學見識,世間難尋一二,竟然在做小小書吏,如此肮髒之地,竟難為於她,於是道:“快帶我去見她。”
二女婢女微驚道:“此去穿山而過,一百三十裏,水路繞行需三百裏,周公子是要走山路,還是要走水路呢?”
周寶林微微吃驚,尋思小小一島,還有設州府衙門,真是可笑之極,然來去甚遠,水路山路,皆耗時日,如今郭姑娘有此處世外桃源安居,何必又去驚擾於她,不如就此離開此地,待日後有緣,再行相見,於是又向二婢女問及如何出島,抵達中土,誰知二婢女並不知情,而且還向周寶林詢問中土是何地,在何處,直問得周寶林哭笑不得。
午時與蘇千惠相會於山腰樓閣之中,商議如何離開此地。蘇千惠早有離開百花州之意,但並無良策,隻能請示百花州燕子樓周公子,誰知二人打聽一番,才知周公子已遠赴中土,需數月方能返回,島上百姓,雖知離州路線,卻皆知蘇、周二人乃周公子盛請貴賓,不敢擅自相告,況且此去漂洋過海,甚是凶險,如若有難,必葬深大海。周寶林越想越急躁,遂與蘇千惠帶領一行人,取舟向衙門而去。
四日水程,小舟方至府衙,海島之城,竟如中土,一般模樣,街道縱橫,人來人往,唏唏嚷嚷,往來商販,多為漁民,肌膚透出青幽之色,可見是此地土生土長。府衙設於離水最遠的街頭,大門直迎七裏長街。此時兩邊各有門子看守,見到周、蘇一行人,二人忙下階深深一禮道:“卑職參見周公子。”
周寶林突然心生計,裝著一副公子哥的德行,朗聲道:“本公子要見郭書吏,還請二位通凜一聲。”
一人自去通報,另一門子引周寶林入內廂客座。周寶林打發門子,便向隨行的幾個婢女小生道:“此來,你們辛苦了,你們先去擇宿休息去吧。”
誰知二婢女笑道:“周公子,這百花州裏,方百裏之地,莫不是滄海派燕子樓所官轄,至於這衙門府地,隻是虛設,以處理州內繁務才設立在此,此處便是我等落腳之處。”
蘇千惠已知周寶林心思,笑道:“那好,周公子要見舊故,外人在此不便,請帶我到客房歇息吧。”婢女小生這才隨蘇千惠出了客廳,不多時蘇千惠又悠悠地回來,向周寶林淡淡一笑。
一盞茶的功夫,郭姑娘方隨門子來到客廳。且說周、郭二人昔日互為知己,情意綿綿,隻因周寶林奉尊之命,方與康家小姐結為夫妻,自此郭姑娘抑鬱寡歡,不能言由,隻寄情於詩詞歌賦之中,周寶林何常不知,但世俗禮節已是如此,又能如何隻奈造化弄人,蒼天無眼。此人二人眼睛,當直是相看淚眼,無語凝咽。良久郭姑娘才喃喃道:“哥哥怎麼削瘦如此。”
蘇千惠見二人聊敘舊情,當直不便在場,也不忍心向周寶林暗示此來計劃,於是悄無聲息地離開。
周郭二人相敘彼此過往經曆,皆生感歎。原來郭姑娘與父親奔喪回家不久,就接到周家被貶遷原藉的消息,便直尋周家老宅,誰知已遭人暗算,血洗滿門,郭父遂令舉家微行,喬裝一番,星夜馳行,離陸向海,誰知駛入海上,突然大風浪,一家十餘口人,僅保住父女兩人,被過往船隻所救。那救命恩人,正是滄海派周公子。
周寶林突然發現蘇千惠不知去向,才想起離島之事,遂問及郭姑娘,郭姑娘卻搖頭道:“哥哥要離開此島,妹妹確是無能為力,但……此島……不比中土好嗎?你我皆已無親無故,何必又要向那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