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們換上最幹淨的衣服,步槍上好刺刀,脫掉槍炮衣,編好軍號,以軍旗為前導,整個部隊排成三路縱隊,踩著有力的步伐,浩浩蕩蕩地向市區進發。

貴陽市的各界人士和當地老百姓,打著“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巨幅標語,在油榨街歡迎戰士們的到來。

部隊沿著紀念塔、大南門、大十字,到達銅像台。一路上,紅旗飄飄,步伐鏗鏘有力,戰士們唱著嘹亮的軍歌,喊著將解放戰爭進行到底的口號,並和百姓揮手致意。

那天的貴陽城人山人海,到處都是歡慶的場麵,歡呼聲、鑼鼓聲、鼓掌聲、鞭炮聲連成一片,就像過年一樣熱鬧,整個貴陽城都沸騰開了。曆史也會記住這天的,因為這天貴陽終於獲得了解放。

劉、鄧命令占領畢節

四十六師順利進駐貴陽之後,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大部隊。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六軍全軍戰士精神更加振奮,加快了腳下的步伐。

十六軍軍長尹先炳覺得,負責控製和接管貴陽市的十七軍還沒有到,當即決定:

四十六師留兩個團,在貴陽暫停2至3天,控製這個城市的交通樞紐,保護好城市,等十七軍到後接管。

十六軍主力按原定部署繼續前進。全軍於1949年11月18日進至清鎮西北地區,抵近烏江上遊的鴨池河南岸,勝利地完成了打開大迂回通道的任務。這一任務的完成,使國民黨經貴陽的退路被切斷了,也割斷胡宗南集團與廣西境內白崇禧集團聯係的紐帶。

剛剛到達清鎮,十六軍就接到兵團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的電令,上麵說道:十六軍仍為一梯隊,繼續向黔西、畢節進擊。

為了順利通過鴨池河,楊俊生參謀長和幾個作戰參謀進行了反複研究。之後,楊參謀長還帶人站在附近高山上用望遠鏡觀察地形。

在鴨池河兩岸,到處都是連綿起伏的山巒,河的邊沿也多是陡峭的懸崖,根本無法通行。河寬雖然不到100米,但水流過急,落差也較大。不過雷家大土附近,河南岸的山較低一些,有利於通行,但對岸離河邊不遠,有一座大關山,像一個巨大的屏障橫在前方,緊緊地卡住通往黔西的公路。

接著,楊參謀長就鴨池河兩岸具體情況找當地老百姓進行實地了解調查。當地老百姓告訴解放軍,除在長征期間,賀龍的軍隊曾從這裏強渡過去一次外,曆史上多次軍閥混戰,還沒有哪個軍隊能夠通過。

逃亡貴州西部的國民黨軍隊,有一個兵團據守在這裏,依靠險要的地形,在重要據點已構築有塹壕、地堡,嚴密控製渡口和後麵山上的通路。從雷家大土往東北下遊,越往前,河穀越陡峭。往南麵二三十裏是鴨池河上遊的白貓河,往西北還有許多支流,水較淺,利於通行,還有道路通往織金、大定等地,可以繞到黔西的後麵。

根據了解到的情況,楊參謀長決定用一支部隊,從左翼進行迂回比較好,這樣不但可以切斷黔西之敵的退路,還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占領畢節,不至於因正麵進攻而造成傷亡。

尹先炳軍長、王政委聽到楊參謀長的建議後,都覺得是一個很好的作戰部署,於是命令:

以四十七師由左麵向黔西側後穿插,待其進至雞場、羊場壩地區後,四十六師主力再開始從正麵實施強攻,同時,以一三七團乘敵不備,由右麵的青杠壩偷渡,插黔西東北,協同殲滅黔西之敵,迅速占領畢節。

到了11月21日,五兵團接到劉伯承、鄧小平二野首長發來的作戰命令:

從戰役全局來看,解放軍左翼迂回部隊極為重要。判斷敵人於南川、接江掩護收容後,大概會退守重慶,或西退至滬州、宜賓、畢節、昭通迄昆明地區,而以後者可能最大。因此我十六、十八、十等三個軍,如能先敵到達敘永、筠連、鹽津地區,即可完成斷敵退滇後路,而各個殲滅之。計算時間,十六軍28日可達畢節,12月2日左右可達敘永或鹽津,十八軍比十六軍遲三天,十軍28日可達茅台,12月2日左右可達赤水。而敵人由接江到滬縣約四天行程,由基江到敘永約七天行程,由泰江到鹽津約十一二天行程。假如敵於25日開始西撒,則12月1日可達敘永,12月6日可達鹽津。因此,除五兵團及十軍應確實計算行程與時間(包括戰鬥)求得先敵占領土城、敘永、鹽津之線爭取主動外,三兵團以從正麵多拉敵幾天為有利。

五兵團楊勇司令員看到電報後,馬上命令十六軍:一定要按劉、鄧首長規定的時間,占領畢節、敘永等地。十六軍的尹先炳軍長、王輝球政委也立即作出決定:全軍於21日開始向黔西、畢節進擊。

根據軍部指示,四十七師決定:

以一四一團為主組成先遣支隊,由師參謀長薛宗華率領,於當日黃昏,隱蔽進至鴨池河上遊的白貓河東岸展開戰役,必須用強大的火力壓製對岸之敵,以此掩護迂回部隊。同時,以先頭分隊利用攜帶的渡河器材渡河,搶占橋頭堡,掩護部隊架設浮橋。

作戰部隊到達鴨池河,發現這個地方真的很險要,不太容易通過。鴨池河麵不寬,大概隻有100多米,但兩岸都是很高的陡壁,水流特別急,架橋很困難。薛參謀長一麵命令機槍手以密集火力壓製對岸敵人,一麵把部隊展開,派出偵察,勘探位置,研究架橋計劃和實施方案。

之後,架橋部隊在敵人密集的炮火下,先是由突擊分隊利用黑夜,在強大火力掩護下,乘坐隨軍攜帶的渡河器材強渡鴨池河,占領橋頭堡,擊退對岸守敵。

到達對岸後,戰士們拉起橋軸線,打起架橋木樁。這時,解放軍的其他部隊從各地搜集到的竹木材料也陸續運到河邊,配合工兵戰士快速架橋。

曆經了近8小時的艱苦鋪設,解放軍的工兵戰士們終於在11月22日中午以前,把一座能通過軍師輜重的浮橋架設了起來。橋架好後,戰士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快速通過了鴨池河。

解放軍順利解放畢節

十六軍四十七師過了鴨池河後,隔岸的國民黨阻擊之敵早已逃竄。在完成架橋任務之後,軍、師首長下達了新的命令:

增派一四○團歸薛宗華統一指揮,經羊場壩、大定(今大方縣)直搗黔西北重鎮畢節。

師參謀長薛宗華帶領部隊繼續向前挺進,準備去解放畢節。但在進軍的路上,仍然受到國民黨小股部隊的襲擾,戰士們邊打邊走,快速行軍了兩天的時間,終於在11月25日傍晚抵達羊場壩。

部隊進至羊場壩後獲悉:大定縣城集結有大股國民黨軍。薛宗華立即令部隊支鍋做飯,稍作休息,進行簡短的政治動員和其他準備。

薛宗華為了抓住這個戰機,在天黑後就命令部隊轉入急行軍,對大定縣敵人實行遠距離奔襲。

又經過一夜的急行軍,先頭部隊在拂曉前進抵大定東北方向的山埡口,這個時候,國民黨部隊還沒有任何察覺。於是,解放軍戰士悄悄地潛伏到了敵人的營地附近,當時國民黨的部隊還在被窩裏睡大覺。

一四一團的戰士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起突然襲擊。解放軍仿佛從天而降,敵人大為驚駭,軍營裏一片混亂,早已忘記了反抗。

師參謀長薛宗華到達大定後,在街北路的一所房子裏剛把指揮所安排好,一四一團團長杜倫才就帶來了一個國民黨俘虜。杜倫才告訴薛宗華,此人原來是國民黨四十九軍的少將參謀長饒啟堯。

薛宗華叫饒啟堯坐下,打算問明其部隊番號和有關兵力部署等情況,可是饒啟堯這家夥卻故作清高,傲慢地說:“作為一名軍人,你們別想從我的嘴裏問出什麼。”

聽到饒啟堯這麼說,讓在場的兩個人笑了,覺得這個人太虛偽了。薛宗華便嚴厲地說:“作為一個軍人,你就不該當俘虜!你現在是俘虜,必須老老實實地把情況講出來,否則從嚴懲辦!”

這個國民黨參謀就不再那麼嘴硬了,低下了頭。薛宗華讓人把他帶下去繼續審問。

這一場戰役,用了不到一個鍾頭的時間,在天亮前就結束了。解放軍俘獲了數百敵人和一些輜重,而一些國民黨殘餘部隊就逃到附近的山林裏去了。

薛宗華參謀長率領部隊離開大定,繼續向畢節挺進。在行軍途中,曾多次受到公路兩側小股敵人的幹擾,薛宗華命令部隊以少量輕機槍、六○炮進行火力驅逐,而大部隊則沿公路繼續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