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撞客(1 / 3)

“撞客”是謂我國北方對於活人被鬼怪神力衝撞後所出現的,高燒不退、反複發燒、長期低燒、類似感冒卻藥物治療無效或治療後有後遺症。

其或突發昏迷、神誌不清、言語錯亂、悲喜無常、狂言驚恐、乍寒乍熱或以死人的語氣說話等神誌異常之情誌病,南方則稱其現象為“鬼上身”。

民間普遍認為,鬼是死人之“靈魂”,但正統道教知識的“鬼”並不是人的“靈魂”,而是“三屍”。

古道教典籍記載:“人死後,三魂升天,七魄入地,唯留人生前寄居身體內的三屍(彭質、彭倨、彭嬌)變化生前人形象,稱之為鬼。”。

偏遠山區中,每當村民出現這種情況時,首先想到的不是去醫院就醫,而是請來“神婆”,“道長”等自稱精通天地奧義,力能驅魔斬鬼之人。

但往往此人多為江湖行騙,利用人心善良,收得大量金銀錢財之後就逃之夭夭,不見蹤影,更有甚者,胡亂一通折騰,最終必定會釀成彌天大禍......

雲南臨川邊界一個小山村莊處,烈日灼天,空中雲朵紛紛躲避,絲毫不敢遮擋烈陽的威嚴,地麵上彌漫著灼人心肺的熱浪,連村中的貓貓狗狗都躲在家中或蔭處避暑,但此刻村中的所有村民卻都圍繞在一牛欄圈外,本狹窄的過道此時卻擠滿了人群,嘰嘰喳喳,熱鬧非凡......

“三嬸啊!你看這娃子是遭了啥子罪啊,整天躲在牛欄裏頭,不吃不喝,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太造孽咯。”

“誒呀,他姨,你快別說了,這娃天天都上山打獵,定是山神責怪下來,大仙降罪了。”

牛欄外一身著老舊中山裝的古稀老者聽後急忙拍了拍站在一旁碎言碎語的兩位花衣大嬸,示意道。

“噓!小聲點,道長正在裏麵做法,不要驚動了天神!”

“孩子他爺啊,不是我說你,你都是這村的老村長了,明知道這山上時常鬧鬼,你又不是不知道這半夜裏村子中經常都聽的到鬼叫,你居然還敢任著陳娃子的性子胡作非為,天天上山打野味,你看,這不就出事了嗎?”

古稀老人滿頭白發,聽後眉頭緊皺,甚是不滿其言論,正欲開口反駁,突然身旁另一位大嬸指著牛欄開心道。

“三嬸,陳爺子,別說了,快看,好像陳娃子有點反應了!”

眾人聽後立馬將目光再次聚焦到牛棚裏,隻見原本就擁擠的牛棚地裏鋪滿了幹枯的穀草和濕潤的牛草,四周充斥著一股刺鼻難聞的牛屎味,盡管如此,牛棚裏仍有一身著黃色道袍的幹瘦漢子在裏麵做法,絲毫不為周圍環境所動。

牛棚裏擺放著一張小木桌,桌子正中插著一麵金黃窺天旗,旗高三尺,旗杆紅木製成,旗麵畫滿了各種晦澀難懂的符號,旗旁各插六對紅燭,燭旁擺放著雞鴨魚等各式貢品。

“道長”口中不斷念念有詞,感覺現場氣氛十分肅穆莊嚴,讓圍觀的村民都覺得煞有其事,紛紛認為這幾萬元花的很是值得。

“天地自然,穢氣分散,洞中玄虛,晃朗太元......元......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告九天;乾羅達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度人千萬......呃......不對,度人萬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誦一遍,卻病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手,侍衛我軒......呃......凶穢消散,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道士背對眾人,左手持一本道經,右手高舉桃木劍,對著牛欄角落一蜷曲著的少年口念真訣,語氣頓頓挫挫,不時低頭翻看道經,若不是背對眾人,想必頭上的冷汗和顫抖的雙手已經出賣了他的無知真相。

不知是否巧合,就在道士吞吞吐吐念完咒語後,一直在角落蜷曲著的少年突然站立了起來,用眼神輕蔑地掃過道士和周圍看熱鬧的人群後,隨後忽的趴在地上用四肢立起,齜牙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