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青少年開展國防體育運動(1 / 1)

第12章 青少年開展國防體育運動

1958年初,賀龍親自寫信給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其內容為:

耀邦同誌:

青年團關於軍事體育工作的7年規劃草稿我已經看了,總的感覺是規劃數字小了。根據國家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到來,也必然會出現一個文化的高潮,一個體育運動的高潮,人民健康情形需要提到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體育事業必須迎頭趕上。

第一條規定的很好,應力求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把基層體育協會普遍組織起來。所提發展6000萬青年成為會員的問題,最好分別按廠礦、企業、機關、學校、農村的不同情況,再具體的研究一下會員發展數字。

據說各級青年團軍事體育部均取消,合並於宣傳部門。這樣做過早,將嚴重妨礙軍事體育的發展。我意應予保留並應加強。請考慮。

賀龍在信中所提到的“文化高潮”和“體育運動高潮”必將伴隨著“經濟建設高潮”而出現的觀點,是極為精辟的。

另外,信中所體現的賀龍對國防體育的重視和一些具體意見,在當時對鼓勵青少年參加國防體育運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其實,許多國防體育項目,如航海、航空、無線電等,都需要較好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基礎,培養運動員也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

對此,1959年12月29日,賀龍在體委委員會上說:

國防體育,如無線電、航空、航海等都是科學技術,不懂科學技術不行,要培養技術人才、工程師。體育隊伍不僅是一個大的幹部隊伍;而且也是科學隊伍,國防的後備力量。

因此,國防體育就應該在青少年中,尤其是在學生中廣泛開展與實施,才能把我們國家的國防體育建設搞上去。

在1960年初,賀龍在舉行的全國民兵工作會議上,提出:

過去國防體協不敢下農村,今年要往下深。

在學校,我們搞夏令營,願意當空軍的到空軍去,願意當炮兵的到炮兵去,願意當海軍的到海軍去,願意學坦克的到裝甲兵去,願意當步兵的到步校去。你在部隊裏就過寒假了嘛:你願意回家,搞一個禮拜還可以回家。這比在學校裏一個禮拜搞一兩個鍾頭軍事課好多了。

此後,國防體協和共青團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吸引了許多青少年和民兵積極參加了國防體育運動,其規模是相當大的,其成績也是相當可觀的。

比如,無線電運動就是一個例子。那還是1958年,全國舉辦了無線電收發報比賽,並成立了中國人民無線電俱樂部,頒布了《無線電報務運動員等級標準(草案)》。

就在這一年,全國參加無線電活動的人數激增到4.2萬人,有184人達到等級運動員標準。

他們曾經在國際快速收發報友誼比賽中,中國隊獲取團體總分第一名,奪得9個項目中的8個冠軍。

11月3日,中國第一部業餘電台正式發訊,振驚了世界無線電界,並引起強烈反響。

1961年5月14日,賀龍相邀羅榮桓、羅瑞卿、李達和黃中,來到位於景山公園北端的北京市少年宮,非常高興地觀看了少年滑翔、無線電、航空模型和摩托表演。

1962年11月,賀龍和李達等檢閱了參加全國無線電工程製作評比的作品。

這些展品,絕大部分都是青少年運動員自製的,有5%到10%的接收設備達到較好水平。

賀龍對青少年的發明創造特別感興趣,但是對展品中純粹仿製外國的“洋玩意兒”則表示不喜歡。

對此,他說;“淨擺些洋玩意兒,那是照搬來的。要提倡青少年搞自己的土東西,不一定追求好看。”

據統計,從1956年到1965年這10年中,全國共有137人356次刷新了各項無線電發報的全國紀錄。

自肖山秀、李茹琴先後超過國際最高紀錄後,使中國的無線電收發報各項成績全部超過了國際最高水平。

這些優異成績說明,賀龍要求各項國防體育都打破世界紀錄的願望,是極為有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