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五日,楊玄能都處在山洞裏寸步不離。偶爾來到洞口仰望天際,雙眉深鎖。偶爾伸手比劃,袖舞掌飛,偶爾盤膝而坐,閉目入神。
至第六日,楊玄能喚瑜飛三個孩子進來。楊玄能歎道:“這的確是一門高深至極的武學寶典啊,達摩祖師當真是一位萬世不遇的武學奇才!”
瑜飛道:“那楊叔叔你快點修煉吧,練成了就可以把蒙古韃子全部趕走了!”
楊玄能道:“我不能練。”
瑜飛三個小孩“啊”地一聲,同問道:“為什麼?”
楊玄能道:“我這五日便是在洞中深研這部武學寶典。你們看石壁上所有秘笈的第四句,第一套金鍾罩口訣第四句‘心空以明目,思清以掃魔’,第二套鷹爪功口訣第四句‘氣衝虎壇抵雙陰,力達中庭透石關’。”楊玄能將少林七十二絕技口訣的第四句,一句句地念將下去,直念到最後一套揭諦功“萬發起真元,歸一以成功”。
楊玄能轉頭道:“第七十三項絕技便叫‘真元歸一神功’,這套武功的心法與之前的七十二項絕技都有衝突。也就是說,隻要研習了七十二項絕技中的任何一項,都不能修煉這部神功。達摩祖師是想告誡世人,不可徒生貪念,得一想二。武學之道不在於學到的武功有多少,而在於學到的武功有多精。”
瑜飛道:“楊叔叔,讓這樣一套絕世神功就這樣丟棄在這裏,豈不很可惜。”
楊玄能尋思了一會,道:“飛兒,這套神功由你來修煉,如何?”
瑜飛想了一下,問道:“如果我練成了,能夠把蒙古韃子趕走嗎?”
楊玄能微微一顫,想不到瑜飛小小年紀已經有保護國家疆土的大覺悟,此時此刻想到的,不是把的神功寶典占為己有,而是想到國家興亡的大義之事。比之自己初見神功之時,便廢寢忘食地研讀,最終發現不可修煉,不免心感遺憾,其出發點與眼前這少年相比實有天淵之別,不禁大有感觸。
但楊玄能天性豪爽,當下哈哈一笑,道:“能不能趕走蒙古韃子我不知道,但是至少能為保護大宋百姓出一分力。”
瑜飛大聲道:“我練!楊叔叔你教我,等我練成了,就把蒙古韃子趕走,保護大宋百姓!”
楊玄能道:“好,飛兒說得好。”
柔兒道:“楊叔叔,我也要練!我要像父親一樣,保護大宋百姓!”
楊玄能道:“柔兒不可練這門武藝。”
柔兒急道:“為什麼瑜飛哥哥可以練,柔兒不可以練,柔兒又沒有修煉過少林武功,”
楊玄能道:“這真元歸一神功的招式屬於至剛至猛一路,以女孩子的體質,是練不了的,縱使勉強而練,也會對身體造成極大損害,百害而無一利。”
柔兒聽了,憋著小嘴一聲不發。
楊玄能微微一笑,道:“柔兒放心,楊叔叔會把適合女孩兒練的陰柔武功教給柔兒的。”
柔兒聽了才又笑回來。
至此之後,楊玄能每天教導瑜飛與柔兒武藝,從最基本的外功練氣開始,瑜飛與柔兒天資都甚高,許多時候楊玄能所講的心法,瑜飛與柔兒聽後就能立刻領會。
楊玄能把“真元歸一神功”教給瑜飛,把“少林拈花功”教給柔兒。有此江湖上一等一的高手做導師,瑜飛與柔兒的武功可謂一日千裏,而達摩崖上的空氣稀薄,氣候嚴寒,對於內力的修煉更是得益不菲。眠兒每日卻隻是睡覺與看書,對於武藝絲毫不感興趣。
一日,瑜飛與柔兒在木屋外拆招,楊玄能對於瑜飛與柔兒練功的進度十分滿意,指導了數招後,便走進屋裏,看見眠兒正在專心致誌地閱讀,心想眠兒這孩子對武學一點興趣都沒有,卻喜歡博覽群書,縱觀典籍。我書齋裏的藏書她基本都看過了,卻不知道這孩子到底懂不懂。於是便走過去笑道:“眠兒在讀什麼書?”
眠兒放下手中的書,道:“眠兒在看《天機神策》。”
楊玄能奇道:“天機神策?我的書齋裏好像沒有一本這樣的書啊。”
眠兒道:“這本書不是在楊叔叔的書齋裏拿的,是瑜飛哥哥給眠兒的。”
楊玄能道:“瑜飛給你的?”說著,接過書端詳一番後不覺大驚,道:“這本書乃北宋抗遼名將楊業所著,裏麵記載的是楊業一生兵法之精華,瑜飛怎麼會有這種兵家寶典?”
楊玄能把瑜飛喚來問道:“飛兒,這本書你是怎樣得到的?”
瑜飛看了看書,道:“這本書不是我的,是眠兒的爺爺的,就放在他那天給我的包袱裏,我知道眠兒喜歡讀書,於是就給了眠兒。”
楊玄能皺眉想道:“史賢生?他是如何得到這本兵家寶典的?倘若此書落入蒙古人手中,大宋危矣。當日乾州城被困之時,史賢生若把此書獻給張烈,或許有抵禦蒙古大軍之法。還是史賢生壓根就不知道此書來曆,隻道此書非同小可。當日荒廟中,他身負重傷,情知不可保全此書,卻不便當麵托付於我,於是便交給飛兒,實乃想我保全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