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代宗教
有的人常把美育和美術混在一起,自然美育和美術是有關係的,但這兩者範圍不同,隻有美育可以代宗教,美術不能代宗教,我們不要把這一點誤會了。就視覺方麵而言,美術包括建築、雕刻、圖畫三種,就聽覺方麵而言,包括音樂。在現在學校裏,像圖畫、音樂這幾門功課都很注意,這是美術的範圍。至於美育的範圍要比美術大得多,包括一切音樂、文學、戲院、電影、公園小小園林的布置、繁華的都市(例如上海)、幽靜的鄉村(例如龍華)等等,此外,如個人的舉動(例如六朝人的尚清談)、社會的組織、學術團體、山水的利用、以及其他種種的社會現狀,都是美化。美育是廣義的,而美術則意義太狹。美術是活動的,譬如中學生的美術就和小學生的不同;那一種程度的人,就有那一種的美術;民族文化到了什麼程度,就產生什麼程度的美術。美術有時也會引起不好的思想,所以國家裁製,便不用美術。
我為什麼想到以美育代宗教呢?因為現在一般人多是抱著主觀的態度來研究宗教,其結果,反對或者是擁護,紛紜聚訟,鬧不清楚。我們應當從客觀方麵去研究宗教。不論宗教的派別怎樣的不同,在最初的時候,宗教完全是教育,因為那時沒有像現在那樣為教育而設的特殊機關,譬如基督教青年會講智、德、體三育,這就是教育。
初民時代沒有科學,一切人類不易知道的事,全賴宗教去代為解釋。初民對於山、海、光,以及天雨、天晴等等的自然界現象,很是驚異,覺得這些現象的發生,總有一個緣故在裏麵。但是什麼人去解釋呢?又譬如星是什麼,太陽是什麼,月亮是什麼,世界什麼時候起始,為什麼有這世界,為什麼有人類,這許多問題。現在社會人事繁複,生活太複雜,人類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沒有工夫去研究這些問題;但我們的祖宗生活卻很簡單,除了打獵外,便沒有什麼事,於是就有摩西亞把這些問題作了一番有係統的解答,把生前是一種怎樣情形,死後又是一種怎樣情形,世界沒有起始以前是怎樣,世界將來的究竟又是怎樣,統統都解釋了出來。為什麼會有日蝕、月蝕那種自然的現象呢?說是日或月給動物吞食了去。在《創世記》裏,說人類是上帝於一天之內造出來的,世界也是上帝造出來的,而且可吃的東西都有。經過這樣一番解釋之後,初民的求知欲就滿足了。這是說到宗教和智育的關係。
從小學教科書裏直到大學教科書裏,有人講給我們聽,說人不可做怎樣怎樣不好的事,這是從消極說法;更從積極方麵,說人應該做怎樣怎樣的人,這就是德育。譬如摩西的十誡也說了許多人“可以”怎樣和“不可以”怎樣的話,無論那一種的宗教總是講規矩,講愛人愛友,愛敵如友,講怎樣做人的模範,現在的德育也是講人和人如何往來,人如何對待人,這是說到宗教和德育的關係。
宗教有跪拜和其他種種繁重的儀式,有的宗教的信徒每日還要靜坐多少時間,有許多基督教徒每年要往耶路撒冷去朝拜,佛教徒要朝山,要到大寺院裏去進香。我把這些情形研究的結果,原來都和體育與衛生有關。周朝很注重禮節,一部《周易》無非要人強壯身體,一部《禮記》規定了很繁重的禮節,也無非要人勇敢強有力,所謂平常有禮,有事當兵。這是說到宗教和體育的關係。
所以,在宗教裏麵智、德、體三育都齊備了。
凡是一切教堂和寺觀,大都建築在風景最好的地方。歐洲文藝複興之後,在建築方麵產生了許多格式。中國的道觀,其建築的格式最初大都由印度輸入,後來便漸漸地變成了中國式。回教的建築物,在世界美術上是很有名的。我們看了這些莊嚴燦爛的建築物,就可以明了這些建築物的意義,就是人在地上不夠生活,要跳上天去,而這天堂就是要建立在地上的。再說到這些建築物的內部也是很壯麗的,我們隻要到教堂裏麵去觀察,我們就可以看出裏麵的光線和那些神龕都顯出神秘的樣子;而且教堂裏麵一定有許多雕刻,這些雕刻都起源於基督教。現在有許多油畫和圖像,都取材自基督教;唐朝的圖像也都是佛。此外,在音樂方麵,宗教的音樂,例如宗教上的讚美歌和歌舞,其價值是永遠存在的。現在會演說的人有許多是宗教家。宗教和文學也有很密切的關係,因為兩者都是感情的產物。凡此種種,其目的無非在引起人們的美感,這是宗教的一種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宗教注意教人,要人對於一切不滿意的事能找到安慰,使一切辛苦和不舒服能統統去掉。但是用什麼方法呢?宗教不能用很嚴正的話或很具體的話去勸慰人,它隻能利用音樂和其他一切的美術,使人們被引到別一方麵去,到另外一個世界上去,而把具體世界忘掉。這樣,一切困苦便可以暫時去掉,這是宗教最大的作用。所以宗教必有抽象的上帝,或是先知,或是阿彌陀佛。這是說到宗教和美育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