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陣一個接著一個。
原定11月中旬從橫濱起航,開往美國洛杉磯執行第二次撤僑任務的豪華郵船“龍田丸”輪,拖延至12月2日才徐徐駛離碼頭。臨行前一天,日本海軍當局把“龍田丸”輪船的船長木村叫去,麵授機宜,並交給他一隻裝有16支手槍的箱子。
居心叵測的日本軍方,明知太平洋戰爭一觸即發,卻故意讓這艘排水量1.7萬噸的豪華郵船朝美國方向“自投羅網”,就是為了使美國產生這樣的錯覺:至少在最近10多天甚至一個月裏,即“龍田丸”從橫濱抵達洛杉礬到載著日僑返回日本之前,戰爭不會爆發。可是,木村船長接到的密令是:隨時準備掉轉船頭返回日本!那16支手槍就是用來對付乘客特別是搭乘該輪的十幾名美國軍人在返航時可能發生反抗的。
果然,木村船長在該輪船行到中途島北端時,收到了來自日本海軍省的電令:“‘龍田丸’立即掉頭,全速返回日本!”這時,珍珠港上空已經狼煙四起。
費盡心思的日本軍方不僅在美國人麵前大放煙幕,而且還把“迷魂陣”擺到了自家門口。
12月5日和6日,東京鬧市區銀座大街上,約3000名身穿鮮豔藍製服、腳裹白綁腿的水兵,自由自在地閑逛著,格外引人注目。
“在如此緊張的形勢下還有心思組織水兵參觀遊覽,搞什麼名堂?!”一些市民憤憤不平地說。他們哪裏知道,這裏麵確實有“名堂”。
為了掩飾迫在眉睫的夏威夷作戰,日軍大本營海軍部下令諸海軍學校和訓練機關,組織大批學員和見習生以水兵裝束參觀遊覽東京,帶有學校標記的水兵帽一律換成有“大日本帝國海軍”字樣的正式軍帽。
正如日本軍方希望的那樣,第二天《朝日新聞》報道說:“在波濤洶湧的太平洋上夜以繼日地進行緊張訓練的大約3000名海軍勇士,分批抵達東京遊覽……”
誰又能想到,此刻,在波濤洶湧的太平洋上,一支龐大的突擊艦隊,已經逼近珍珠港!
5.美國高層妙施苦肉計
對日本軍方所做的一切,擁有龐大情報係統和先進偵察手段的美國,難道事先真的完全被蒙在鼓裏了嗎?這的確是一個曆史謎團。
人們都知道,美國的情報人員中沒有一個是吃幹飯的。
當日本為研製出新型的保護國家最高機密的“九七式”紫色密碼機而暗自慶幸的時候,一個19人組成的美軍密碼破譯組,經過艱苦努力,終於在1940年9月仿製出一台相同的密碼機,破譯了日本的密碼。美國將這項破譯工作稱為“魔術”,領導這一破譯組的弗裏德曼上校,因此先後榮獲“公民特別功勳章”、“最高功勳章”和“保障國家安全勳章”。在美國公民和軍人中,一人獲得上述3枚勳章的,僅他一個。直至1956年,美國國會還通過決議,獎給弗裏德曼10萬美元。因為從那一天起,實際上意味著日本已無密可保,來自日本最核心的機密就像穿上了“皇帝的新衣”,一絲不掛地裸露於美國人麵前。
為了不被日方發覺他們的密碼已經被破譯,美軍情報官員采取了極為嚴格的控製措施:所有重要情報均密封於袋中,由特別信使送交總統、國務卿和陸海軍部長以及情報主任、作戰計劃局局長等關鍵人物,限製在很小的範圍內。也許正是過於擔心泄密,致使夏威夷駐軍無法及時得到有關情報。
日本駐美大使野村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收到的數百份“國家級”絕密電報,他的談判對手赫爾國務卿同樣心知肚明。他為完成使命而做出的種種努力,在早已心中有底的赫爾看來,有時簡直是滑稽可笑的。
赫爾在他的回憶錄裏這樣寫道:“通過截獲並破譯的‘魔術’情報,我們知道了東京外務大臣向野村和其他代表所發出的指令,以及野村向東京發出的有關同我會談的情況報告。這些材料表明,日本政府一方麵同我們進行和平談判,另一方麵卻推行其侵略計劃。我仿佛看到了這樣一個證人,他的證詞與他自己所說的完全相反。當然,我得注意,一點也不能讓野村知道,我已經掌握了他們的秘密。”
當野村向東京報告“赫爾非常仔細地看了我們的方案”時,赫爾正為自己不動聲色的“表演”而沾沾自喜。他之所以“仔細地看”,也許隻是想鑒定一下美軍情報官員的翻譯水平,看看與“原件”是否一致。
據統計,自1941年7月初日本禦前會議作出“不惜與英美作戰”之決策,到珍珠港開戰前夕,這期間被破譯的日本外務省發往駐美使館的絕密電報達270份之多。而日本駐檀香山總領事館向軍令部發回的密碼情報,也幾乎一份不漏地被美軍截獲和破譯。
然而,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上將確實被蒙在鼓裏。但與其說是被日方所欺騙,倒不如說是被自己和自己的最高領導層所蒙蔽。
對籠罩在太平洋上空的戰爭烏雲,羅斯福總統比誰都看得清楚。擺在他辦公桌上的一大堆“魔術”情報表明,日本已向美國發出最後通碟,談判的最後期限是“11月29日”,“在那以後事情自然會發生”。
“下星期一我們有可能遭到進攻,因為日本人不警告就發起襲擊是出了名的。”11月24日,羅斯福提醒他的內閣注意。3天後,根據總統的授意,參謀總長馬歇爾上將向菲律賓和夏威夷等地的陸軍部隊下達了“日本的敵對行動隨時會發生”的警戒令。
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海軍上將在給太平洋艦隊和亞洲艦隊的電令中,說得更直截了當,一開頭就是“此電應視為戰爭警告”,並預計“日本將在最近幾天內采取侵略行動”。可是,在對日本攻擊的重點方向做預測時,該電列舉了菲律賓、泰國等地,卻未提及珍珠港。本來就盲目自信的金梅爾上將,接到這份電報似乎並沒有增加多少加強防備的緊迫感,也許還反而吃了一顆“定心丸”。
11月30日,東京致電駐德大使,要求他將下列情況通報德國希特勒元首和裏賓特洛市外長:“日本同英美之間存在著突然爆發戰爭的很大危險,開戰的日期也許會比想象的來得更快。”在這前後,東京發給駐美大使野村發出關於銷毀密碼和重要文件、指定某些使館人員立即撤離華盛頓的密電。這些都被破譯,並及時送到白宮和五角大樓決策者的辦公桌上。這些“魔術”情報又一次提醒華盛頓的決策者:戰爭迫在眉睫!
麵對這種形勢,美國總統羅斯福真沉得住氣。華盛頓時間12月6日晚(東京時間為7日上午),他還在橢圓形書房裏與剛病愈出院的密友哈裏·霍普金斯漫談著一個輕鬆的話題:如何以釣魚度過自己的晚年。9時30分左右,總統海軍副官助理體爾茲上尉走進書房,呈給總統一份剛截獲的重要情報。這是近似宣戰的日本對美備忘錄的前13部分,最後第14部分還在待截之中。
“這就是說要爆發戰爭了。”羅斯福說著,便把情報遞給友人看。霍普金斯建議總統先發製人,但被拒絕了。“不,我們不能這樣做。我們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有很好的曆史。”羅斯福其實是言不由衷,因為他知道即便他要先發製人,國會也不會通過。
近似宣戰的日本對美備忘錄最後的第14部分,以及指令野村大使在華盛頓時間12月7日下午一時(夏威夷時間12月8日上午7時30分)正式通知美方的電文,被美軍“魔術”情報組及時截獲並譯出,其速度甚至超過了日本駐美大使館的譯員。
此刻,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海軍上將還在夢境中暢遊。珍珠港碼頭帶日曆的時鍾正指在12月8日清晨4時45分的位置上。沒有意識到絲毫危機的金梅爾上將,醒來以後也沒有馬上想到自己的部隊,竟還想著有一場高爾夫球要打!他壓根沒想到他的艦隊、他的名譽會遭到突如其來的毀滅性的打擊!
“現在是否立即用電話同金梅爾上將聯係一下?”在氣氛緊張的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辦公室裏,情報局局長威爾金遜向他的上司斯塔克部長建議道。
“不妨先同總統商量一下再說。黎明時分打破金梅爾的美夢是一種罪過。”斯塔克伸向電話機的手,中途又慢慢地放下了。
參謀總長馬歇爾上將這天清晨的心情似乎特別好。他按慣例在公園裏彎彎曲曲的小徑調馬,可是比平時多騎了整整20分鍾,急得手持“魔術”情報找不到他的陸軍情報局遠東科科長布拉頓上校像熱鍋上的螞蟻。接到通報,馬歇爾也沒有直接到辦公室,而是在寓所痛痛快快地洗了個澡,然後不緊不慢地換上衣服,讓急出汗來的布拉頓上校在陸軍部大門口又等了15分鍾。
這時,軍方的許多高級官員先後走進了參謀總長辦公室。他們都注意到“魔術”情報中“下午1時”這四個字,一致認為在這個時間或稍後不久,太平洋的某個地方將遭到日軍的攻擊。有的情不自禁地抬起手腕看表,離這個時限僅剩下不到100分鍾了。
馬歇爾顯然感覺到事不宜遲,該下決心了。“日本軍隊將在今天下午1時,或1時過後不久便開始發動攻擊。”他先作出肯定的判斷,接著斬釘截鐵地說:“我決定向全軍司令發出緊急戒備的指令。”隨即草擬了電文,並電話通報斯塔克部長,特意在末尾加上“也請轉告海軍部隊”幾個字,要求站在身旁的布拉頓上校“用最快最安全的方法”拍發出去。
“最快最安全的方法”其實就在馬歇爾的辦公桌上。隻要他一拿起桌上的專用電話,或者到隔壁房間啟用秘密電話,甚至直接指令使用海軍短波無線電和專供與夏威夷聯絡用的FBI係統,那麼金梅爾上將就能獲得1個多小時寶貴的準備時間,可以命令他的艦隊起航,飛機起飛,使來犯的日軍措手不及!
然而,一向聰明的馬歇爾並沒有這麼做。在留下深深的遺憾的同時,也留下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曆史謎團。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不久,羅斯福總統請求國會對日宣戰。他當然不知道陸軍通往珍珠港瓦胡島陸軍基地的線路出了故障。他要求“用最快最安全的方法”拍發出去的這份電報,12月7日中午12時12分(夏威夷時間12月8日早晨6時42分)由西部聯合電信公司發出,從華盛頓經舊金山再到檀香山,轉手3次,走了整整8小時16分。當美駐珍珠港陸軍指揮官肖特將軍接到此電時,已經是日軍開始攻擊後7小時零3分了。不知出於憤怒還是悲傷,金梅爾海軍上將當著眾多參謀人員的麵,大聲宣讀該電文。
這份“最快最安全”的電文成了曆史的笑柄。
同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工作拖拉的日本駐美大使館,並沒有按照其政府關於必須在華盛頓時間12月7日“下午1時”(夏威夷時間12月8日早晨7時30分)通知美方的電令行事,而是遲了足足80分鍾。
這等於給了美國一份意外的“禮物”——日本不宣而戰。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後,羅斯福的參戰演講和戰爭谘文在國會獲得了一致讚同,孤立主義一夜之間煙消雲散。而在此前,美國國會主張在對外關係中避免卷入歐洲的政治和軍事衝突,堅決奉行孤立主義。
因此,許多史學家對這個曆史謎團的解釋是,美國上層早已獲知日軍的偷襲計劃,日本之所以能得手、珍珠港事件之所以能成為現實,隻不過是羅斯福的苦肉計而已,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當時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思想非常嚴重,使得羅斯福總統的很多計劃受到掣肘。而作為極富遠見的傑出政治家羅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時援助正在艱苦奮戰的英、中、蘇等反法西斯國家,等到軸心國確實控製了歐亞大陸後,美國將無力獨自抵抗已經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軸心國。
因此,對美國來說,早參戰比晚參戰有利。但國內的孤立主義隻圖眼前利益,不願參戰。因此,羅斯福不惜以珍珠港為代價,喚醒民眾的覺醒,粉碎孤立主義的幻想,實現舉國上下同仇敵愾,堅決與德國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血戰到底。
羅斯福總統辦公室裏氣氛異常緊張。總統召集戰時內閣會議,一麵向新聞秘書口述在新聞發布會上美國聲明的內容。總統的言詞非常莊重,雖然珍珠港的損失很大,但任何一個人都對美國一定能夠克服危險事態具有信心。
7日下午12時30分,羅斯福總統召見中國駐美大使胡適,親自把自己寫給日本天皇的親電念給他聽,並加以說明。他告訴胡適,日本在四十八小時以內已經開始進攻,目標大概是泰國馬來半島、荷印、菲律賓,但不致進攻美國領土。
日本偷襲珍珠港把美國決策集團麵臨的一切困難問題一下子給全部解決了。過去他們一直處在舉棋不定之中,憂慮國內有許多人反對參戰或者抱持冷淡態度。現在,全體國民在“不要忘記珍珠港”的共同心聲中緊密團結在一起,已經沒有孤立主義者和戰爭介入論者的區別了。通過日本人血腥的手把全國人民的意誌統一起來,在共同目標下,團結一致奮勇前進。惟有打敗日本,再沒有任何可猶疑的了。
舉國一心的情緒已經化為力量擰到一起了。
12月8日上午,羅斯福總統親自前往國會。他沒有坐輪椅,由他的長子詹姆斯攙扶著走進大廳,向美國參眾兩院發表講話:“昨天美國遭到蓄意的猛烈攻擊,這個日子將永遠是我國的國恥。”他站在眾議院講台上講述了前一天珍珠港遭到卑鄙偷襲的經過。他說:“不能否認這樣的事實:我們的人民,我們的領土,我們的利益,正麵臨著嚴重的危險。”他在十分鍾的講演中要求國會批準對日本宣戰,並滿懷信心地預言:“憑著我國人民的最大決心,我們必將贏得最後的勝利。”這項要求在參議院全體一致通過,在眾議院隻有一位持不同意見的女議員投反對票。下午4時10分,羅斯福佩帶哀悼死難者的黑袖章在對日宣戰書上簽了字。
同一天,中國政府也對德意兩國宣戰。
6.聯合戰線形成
“好了,我們贏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直接反應就是這句話。12月8日下午2時,他在下院宣布英國對日宣戰,比羅斯福宣布美國對日宣戰還早兩個小時。
當丘吉爾首相從廣播中聽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時極度興奮,急忙打電話問羅斯福:“日本這次是要幹什麼?”羅斯福總統回答說:“他們正在夏威夷攻擊我們,我們大家已經坐到一條船上了。”
丘吉爾首相對“我們坐在一條船上”這句話感到發自內心的高興,他說:“我們用自己的力量單獨作戰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他在日記裏充滿自信地寫道:“希特勒的命運決定了,墨索裏尼的命運也決定了。如果問我日本人的命運麼,他一定被打得體無完膚。”丘吉爾首相激動得大聲對文登外相嚷道:“嗨!日本人幹了什麼蠢事,你想想看,往美國牛仔的屁股上捅一刀,這會有什麼好結果!不管怎麼說,我們不會單獨作戰了。”
有丘吉爾這種激動心情的絕對不止他一個人。中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也都同樣懷著激動的心情:和全世界被侵略被壓迫的國家和人民同坐在一條船上,迎接光輝燦爛的曙光。
在莫斯科,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正在掩蔽部地下室昏昏欲睡,蘇聯作戰部長華西列夫斯基中將匆忙把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告訴他,斯大林立即兩眼放光,亢奮起來:“好極了,真是好極了!聽聽,這群黃臉猴子幹得真不賴!”
日本偷襲珍珠港,一下子解除了斯大林在德軍重壓下的煩惱,給蘇聯幫了大忙。對德戰爭已經勝利在握,又不需要擔心日本從東麵夾攻了。於是,半個月後,蘇聯秘密從遠東軍區抽調三分之一的兵力,包括三十個步兵師,九百輛坦克和全部作戰飛機投入莫斯科前線。遠東方麵隻留下一部分邊防軍和日本關東軍對峙。由於有條約,蘇聯沒有對日宣戰。
法國的流亡政府,自由法蘭西倫敦總部的戴高樂將軍聞訊後,也預見到形勢將開始好轉。當天晚上,他對帕西上校說:“勝利已成定局,今後應該做好收複法國本土的準備。”
荷蘭、自由法國、比利時、希臘、加拿大、巴拿馬、波蘭、薩爾瓦多、新西蘭、澳大利亞、南非聯邦、古巴、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馬拉、海地等二十多個國家相繼對日宣戰。日本軍國主義者用打碎美國太平洋艦隊脊梁骨的辦法促成了中美英法荷澳新等民主國家的鞏固聯合,一場用正義反對非正義的戰爭在地球上全麵展開了。
7.三國軍事協定
正當東條英機笑逐顏開十分得意的時候,德國希特勒卻暴跳如雷,把他周圍的人嚇得目瞪口呆。
他一直指望德國裝甲部隊直搗蘇聯腹地,最後製服英國,但要有一個條件,必須要美國不介入。
自從入侵蘇聯以來,他一直希望日本向西伯利亞出兵,東西雙方夾擊蘇聯,而不惹起對美戰爭,這是他的總的戰略思想。可是,日本在黑龍江國境線上按兵不動。11月,在嚴寒和風雪中德蘇兩軍進行激烈苦戰,12月2日夜,德軍逼近莫斯科郊外距紅場僅32公裏的地方,已經看得見克裏姆林宮的塔尖,卻遭遇朱可夫率領的蘇聯軍隊正麵抵抗,寸步不得前進。12月6日,蘇軍100個師團,從綿延320公裏長的戰線全麵總反攻,希特勒遭受意想不到的反擊,疲勞和嚴寒已超過將士能夠忍耐的極限,德軍陷入大混亂狀態。
就在希特勒決定放棄攻擊莫斯科轉向後退的這一天,他聽到日美開戰,美國已經介入世界大戰的消息,這使希特勒預感到他的世界戰略即將冰消雲散,所以氣急敗壞,六神無主。
希特勒麵臨著嚴重的現實,經過兩三天的冷靜考慮,覺得日本在亞洲牽製住一部分英美的兵力也是可取的,於是在12月11日宣布對美開戰。
墨索裏尼在12月8日早晨還沒有起床的時候,聽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便向他的女婿齊亞諾外相說:“這下子可完蛋了。”他周圍的工作人員也像樹葉似的發抖。隔了一天,經過一番權衡,又覺得壞事也可能變成好事。美英付出相當大的力量在亞太地區和日本打,他在歐洲可能因此而得到好處,可以重溫“非洲大帝國”的舊夢,於是在12月11日和德國一起對美宣戰。
就在12月11日這一天,日德意三國又簽訂了一個三國軍事協定,宣布三國在對英、美聯合作戰取得勝利以前,絕不放下武器,並表示了決不與敵人單獨媾和的不可動搖的決心。在勝利結束戰爭之前,締約國應根據三國同盟精神,在建立新秩序的事業中進行合作。
日本對珍珠港的這次攻擊是成功的,但卻給日本蒙上了汙名劣跡,使它在戰敗以後也洗刷不清。日本以航空兵作戰勝利開始了戰爭,又以航空兵作戰失敗而戰敗告終。這是具有諷刺意味的巧合,而珍珠港事件則成了決定如此命運的先導。
對珍珠港災難,即便50年後的今天,美國人仍不能忘懷。然而,今日的日本仍厚顏無恥地企圖以“奇襲”的謊言代替“偷襲”,這隻能提醒美國和亞洲人民:今天的日本還在繼續作著50多年前稱霸太平洋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