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星係數量眾多,如何直觀、準確的在星圖上顯示出目標星係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在這種背景下,2098年12月1日,地球聯合天文協會通過了《通用星圖命名規範》,這份文件詳細規定了人類星圖的標準規範,並且沿用至今。
在該標準下,一個主權星係同時擁有若幹個名稱和一個編號,名稱一般是為了便於稱呼和書寫,它們並不具有唯一性,一個星係在不同的人口中可能擁有許多個名稱,也就是說,星係名稱隻是為了方便稱呼,使用麵廣泛,但是不準確和嚴謹。
而編號則不然,這是一串複雜的編碼,它表明了這個星係的大概信息,是唯一且通用的。一般情況下,一個星係編碼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主權代碼)——(星服代碼)——(星區代碼+星係序列號)——(黃道偏移值)
【主權代碼】
主權代碼代表著當前星係的主權所屬,理論上,除去極少數由地球聯合政府共管的星係(它們大多數是連接各個殖民地的交通要道),以及沒有開發的大荒原星係之外,所有的星係均有主權代碼。它們分別是:
新華聯邦:C
自由同盟:L
北方聯邦:R
歐洲經濟合眾國:E
都柏林共和國:B
【星服代碼】
星服是對星圖的粗略分區,用於縮小範圍,我們所說的“天狼星區”、“大荒原”等地理概念就對應著相應的星服。
相對於星區而言,星服更大,是若幹個星區的統稱。
例如:
大荒原地區:TW——The.wilderness
天狼星區:SA——Sirius.area
…………….
【星區代碼】
將星服建立坐標軸,X軸劃分為若幹份,以A——Z為名稱,Y軸劃分為若幹份,以1——N為名稱,兩者連接所圍區域即為星區。
【星係序列號】
在一個星區內有不止一個星係時,在每個星係的星區代碼後依次標記字母以表示區分。
【黃道偏移範值】
用於表示各個星係Z軸的值,以地球黃道麵為基準,定義為O,在此之上沿銀心旋轉方向做右手定則,在其之上為A——C,反之為D——F。
例如:新阿拉斯加星係,編號為L-SA-D3b-C。
新阿拉斯加即為該星係名稱。編號中的L意味其屬於自由同盟,SA意味著其屬於天狼星區。
D3b表明該星係在天狼星區星服的D3區,星係序列號為b。
C表明該星係Z軸在地球黃道麵之上,偏移等級為C。
——————————————————————————
【附錄】天狼星區星圖[[[CP|W:332|H:257|A:L|U:http://file2.qidian.com/chapters/20144/29/3111705635343993822181250790322.jpg]]](起點會壓縮圖片,大圖我會發到書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