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人要學會感恩(1 / 2)

出了家門,走在村莊的道路上。

楊大福打量著眼前的村容村貌,一條兩邊長滿了雜草,還算平坦的土路經過村前,一直通向田間地頭,淩亂的毫無規劃的一間間土磚房子,無不在告訴世人,這裏的貧窮,落後,這就是自己的家鄉,皖省AY縣關帝廟鄉楊樓村。

楊樓村隻是江淮平原中的無數村莊的一個縮影,這裏的人民世代務農,基本上就靠著田地裏的那點收成來養家糊口。

隨著改革開放,有把子力氣的也有了想走出去的想法,但是世代為農,思想有些陳舊。

什麼父母在不遠行,兒行千裏母擔憂。

想掙點錢的,頂多在不農忙的時候到周邊縣城去找點零活幹。

楊大福記得很清楚,自己前世差不多也就是這幾天出去掙錢的,但是父母不放心,不讓自己遠行,隻好在就近的城市淮海市去找工作。

98年,亞洲經濟危機還在繼續,雖然對大陸影響不是太大,可是除了南方和東部地區民營工廠較多的地方外,別的地方工作哪有那麼好找的,到處都是工廠破產,工人下崗,有關係有門路的才能進那些暫時還能支撐的工廠上班。

而自己呢,沒有經驗,沒有學曆,沒有技術,找工作到處碰壁,無奈之下做起了廢品回收工作,光榮的成為了一個拾荒者,也就是撿破爛的。

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可行行也有自己的門道。

作為一個拾破爛的你也要研究,哪個垃圾桶在哪裏,哪個地方的住戶大方,那個時間點廢品多,在別的拾荒者到之前你能不能提前早一步到,撿到多的廢品,每一種廢品的價格,市場行情變化等等。

貓有貓道,鼠有鼠道。

道通了,才能掙到錢。

這一幹就是三年,每天淩晨趕在環衛工收走垃圾之前,再在裏麵找一遍,每天晚上十二點以後才回去休息,平常時間,渴了就找哪裏有自來水接點喝,餓了就吃撿到的還可以吃的剩菜剩飯,或者撿到的已經過期的食品。

吃著比別人多的苦,受著比別人多的罪。

咬牙堅持了三年,基本上將債還完。然後在零一年左右到東部地區去打工,而村裏開始大規模出去打工是在零三年,先是一些年輕的小夥子,接著是一些女孩子也跟著出去了,然後就是把小孩放家裏讓爺爺奶奶帶著,能出去掙錢的都掙錢去了,也就形成了,留守兒童,老人村。

可是打工並不是長久的事情,家鄉發展才是最重要的,2018的時候,AY縣還是國家級貧困縣,就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出去打工了,而自己本身又是農業為主的縣,工廠都沒有幾家,所謂的gdp還不如人家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高呢。

楊大福想了想,忍不住搖了搖頭,前世的苦,今世的福,同樣的罪絕對不會再受,今世今生,要闖出一片天,不枉重生一回。

這裏貧窮,這裏落後,可這裏都是自己的恩人,自己看病的錢,大多數都是他們借的,他們善良,他們淳樸,他們是自己要去報答的人。

一定要改變家鄉前世的發展道路,要讓更多的人才來這邊發展,讓家鄉的人民都富起來,過上幸福的生活。

“呦,這不是大福啊,你什麼回來的啊,你不是在治病嗎,怎麼回來了?”

一個聲音將楊大福的思緒拉回了現實。

楊大福抬頭看著和自己打招呼的人,一個有點微胖的女人,正坐在自家門口洗衣服呢,她姓白,具體叫什麼名字記不清楚了,年齡和自己老媽差不多,不過因為有點胖因此大家都叫胖嬸。

“奧,是胖嬸啊,我昨天回來的,這不是病好了嗎,好了就回來了。對了,我聽我媽說,您還借給我們家一千多多塊錢呢。謝謝您了。”楊大福說罷,還對胖嬸深深的彎了一下腰表示感謝。

“你這孩子,這是幹嘛,咋還給我鞠躬來著,咱們一個村住著,誰家沒個那事這事得,相互幫助不是很正常的嗎。你瞧瞧你真是的。以後別這樣了奧。”

胖嬸看著楊大福很是欣慰,這建平家的孩子不錯,知道感恩。

“奧,那就聽胖嬸的,對了,胖嬸,那錢等有了就立馬還您。”

楊大福直起腰說道。

“不急,不急,等有錢了就先還別人家的吧,我們家不著急用錢,手頭寬裕了再還,沒有就先放著,什麼時候有了再還。”

胖嬸搖了搖手說道,

“對了,你們兄妹幾個這是幹嘛去啊,還提著桶。”

“奧,我們到河裏看看能不能捉幾條魚,做著吃。”

“奧,那你們注意安全,我昨天看那河裏水挺多的,你們邊上摸一摸試試,別往裏麵去,裏麵水挺深的。”

“奧,行,我記住了,謝謝胖嬸奧,那我先走了。”

“奧,一定要注意安全奧。”

“嗯。”

看著漸漸遠去的兄妹幾人,胖嬸自言自語的說道:“大福這孩子,不錯,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