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的多角度研究》是在社會語言學的理論框架下完成的一本小書。從最初開始關注網絡語言,到最後完成這本書稿,斷斷續續經曆了十餘年的時間。下麵把寫作本書的緣起及經過大致交代一下。

2000年,我考取了山東師範大學的碩士研究生。2001年確定畢業論文題目時,經業師劉中富教授同意選擇了網絡語言的話題。當時有關網絡語言的研究成果還很少。在恩師的指導下,我積累了一些資料,逐漸形成了自己對網絡語言的認識。2003年6月,以《網絡詞語初探》為題完成了碩士論文並順利通過答辯。

此後,我經曆了教師、科員、編輯和科研人員等幾種不同職業身份的轉換,其間還重回母校攻讀了博士學位,但對網絡語言的關注一如既往,並陸續撰寫了一些小文章。2009年,學姐艾爾麗副教授申請到了山東省教育廳2009年科研發展計劃立項課題《網絡語言模式與網絡語言觀研究》(課題編號:J09WC53),把我列為課題組的主要成員,我圍繞課題又發表了幾篇論文。2010年結題後,我們兩人計劃共同完成本書,並就此選題討論過多次。但後來艾老師教學任務繁重且還有其他的科研計劃,本選題隻能由我獨自完成,書的內容也是後來我重新設計過的。為了紀念我們共同完成課題的愉快經曆,征得艾老師同意,把她執筆的結題報告收為本書的附錄一。

2011年4月初正式調入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語言所工作,相對安定的生活環境和濃厚的科研氛圍,使我得以集中精力整理資料並繼續撰寫本書。不覺一年過去了,終於在反複刪改中定稿。

多年來一直想把自己對網絡語言的點滴思考整理成書,但因為種種原因,直到今天才完成這個心願。在改定最後一個章節之後又回頭看了一遍書稿,內心非常忐忑,總覺得沒有達到自己預想的目標。書中的疏漏之處一定還有不少,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書中引用了不少網絡語言材料和研究成果,盡量注明了出處,但因為網絡的開放性,有一些不是最早出處,還有少部分內容無法標明出處,敬請原作者諒解。

書稿既成,借此一隅感謝多年來給予我支持、關心和幫助的所有人!

安誌偉

2012年6月於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