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你這是……”董重質愕然的說道,“你當真不再帶兵了嗎?”
武元衡微微的笑了一笑,說道:“行軍打仗,本不是我的強項。淮西和平盧這邊,攻心重於攻城。撫民重於伐兵。因此皇帝才派了我來。而盧龍那邊,則更多的是硬碰硬的軍事攻堅。這一點,我並不擅長。皇帝陛下知人善用,必定會再派能人前往北伐。因此,你我分手的日子,恐怕為期不遠了。”
正說著,李和李興衝衝地走了進來。剛好聽到了武元衡後麵兩句話,不由得一起驚愕不已。
武元衡招呼大家坐了下來,閑話家常的說道:“東征軍拿下了淮西和平盧,使命已然完成。我們這些人,也差不多到了分手的時候。將會各司其職。今後,不管大家在哪裏辦事、在誰手下辦事,都要牢牢記住一點:我們都是大齊的臣子,都是為江山社稷、為皇帝陛下盡忠效力。”
眾人各自歎息,頗有些無奈。
武元衡接著說道:“不出所料的話。朝廷會派人來問我的意思,怎麼劃分現在駐紮在青州的軍隊部署,也算是給我這個東征軍主帥一個顏麵。我呢。也會借坡下驢將一些事情給辦一辦。董重質,李,你們和淮西、平盧地一些降將的命運,是我最關心的。當初你們投誠的時候,我是保證過的。因此,事到如今我會竭盡會力地幫助你們謀得一個好的出路。不出意外的話,朝廷北伐盧龍,主帥非馬燧莫屬。此人雖然與我交情一般。但或許也會賣我幾份薄麵。董重質,我把你安排給馬燧去當行軍司馬,在他身邊出謀劃策;李,你身上的傷也好得差不多了,又可以衝鋒陷陣了。馬燧從國都而來。麾下肯定缺先鋒。我把你推薦給他當先鋒官。”
“大帥!”李有些激動的站了起來,拱手一拜大聲道。“末將這條性命是你給地,終此一世也隻願意你身邊服侍,誰也不想再去跟了。末將就想和武大帥呆在一起,哪裏也不想去。”
“這不行。”武元衡說得異常的果斷,“本帥之所以留你性命,就是為了讓你為大齊王朝建功立業,並不是出於私心。你這樣跟著我有什麼意義,當個牽馬墜蹬的家奴嗎?你地才能遠不止如此。我武元衡如果留你在身邊,豈不是損公肥私埋沒了一員良將?李,聽我的,去疆場之上打拚一場吧,也不枉男兒一世。”
李重重的歎了一口氣,無奈的坐了下來。
武元衡接著說道:“至於高固、李、房慈、徐戰你們這些人,本來就是屬於右神策衛當中的正規編製,到時候朝廷自然會有調譴,相信也會合情合理。不管怎麼樣,我希望你們都能盡忠職守,為大齊江山盡自己的能力。”
眾人齊齊站起來,一起拱手拜道:“是!”
武元衡也站了起來,麵帶微笑的拱手回了一禮:“多謝諸位。”
李納一家被送到國都了。圍觀的百姓自然又來了許多。不過,這一次李納地進京,卻比吳少誠的情況好多了。當時的吳少誠,是被關在囚車內狼狽不堪,李納則是坐著光鮮的馬車,在衛隊的護送之下進了皇城。
早朝之上,蕭雲鶴當朝宣見了李納,對他也還算客氣。最後,封了他當歸命候,留在國都做了個有祿無職虛職候爺。他這一家人,從此隻要乖乖地不幹出出格的事情,這一輩子也能這樣平平安安地度過了。比起吳少誠等人來說,算是不錯的了。
第二天,北伐大元帥馬燧就浮出了水麵。蕭雲鶴在京城戍衛的左右神策衛當中,再抽調出了三萬人馬交到他手上,讓他帶往河北。另外,武元衡所部的東征軍就此解散。武元衡留守青州暫代刺史一職,高固擔任都督。軍事組改之後,東征軍共計有十六萬人馬。其中六萬人分布在原平盧節度治下的諸多州縣,維持地方治安和穩定。其餘的十萬人,則交予大將李帶往並州,與李光進、李光顏合兵一處,共在馬燧麾下效力。這樣一來,馬燧手下的北伐軍,多達二十五萬人之眾。
二十五萬大軍的征伐之戰,也是蕭雲鶴登基之後最大的一個手筆了。
整個河北,已經變成了一片大戰場。為這場戰爭服務的民夫,多達六十萬人。總共算起來,共計有近百萬人參預到這一次的戰役之中。
盧龍朱滔。手下人馬大約是十萬人。就算背後有契丹等一些蠻族國家支持,其實力比起北伐軍來,也有了一定的差距。馬燧率領著三萬人馬開出了國都,征戰一生的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地信心百倍、鬥誌昂揚。以往在河北征戰時,大多是異常艱苦的以寡勝眾之戰。這一次則不相同,大齊的國力已經今非昔比,鏟平盧龍。已經隻是時間問題了。
二月初一,離馬燧出征已經有半個月了。
這一天,蕭雲鶴坐在武德殿裏和陸贄等人議事,卻有些心不在蔫。因為貴妃吳月琳,已經快要臨盆了。傍晚時分。後宮送來大好的消息。貴妃吳月琳,終於順利的誕下了麟兒,母子平安。
消息傳出,皆大歡喜。蕭雲鶴得了第三個兒子,自然也是歡喜萬分。甚至連名字都早就想好了----李器!
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器,也表示了對吳月琳生的這個兒子地器重。同時,他更希望大齊的神器。從此能夠發揚光大。北伐的時候,蕭雲鶴得了這麼一個兒子取名李器,用意著實非常之多。
郭、吳二家的人,也總算是籲了一口長氣。兩個女兒嫁進皇宮,終於給皇帝添上了一個兒子了。這樣一來,他們的地位將更加穩固。對此,蕭雲鶴心中也是暗自歡喜地。有了李器這個世子,他與郭吳二家的關係將更加緊密。如果一直沒個兒子。身為皇親國丈的郭與吳仲孺,也多少會有些尷尬。
河北的戰事,在老而持重的馬燧地指揮之下,有條不紊的進行。數十路兵馬徐徐向北方推進,大有泰山壓頂之勢。馬燧並不急於速攻。他已經做好了進行一場浩大而持久戰役的心理準備。
馬燧高坐帥帳指揮若定。在六七個分戰場上,大將李光進、李光顏、李、李珙、王沛、李。各自得勝連連奏捷。短短地半個月之內,向國都連送了三十七封捷報,滿朝歡騰。
就當國都城內一片歡天喜地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原本與朱滔關係密切的契丹等北狄蠻國,在打了幾場敗仗後,似乎突然一瞬間看清了眼前的形勢,毅然決然的與朱滔斷絕了關係。與此同時,朱滔殺了幾個打敗仗的將軍,其他一些人不幹了。跟隨他這麼多年,說殺就殺了,豈不令人寒心?眼前大兵壓境,內無繼力外援翻臉,形勢是大大的不利。
終於,盧龍節度使朱滔在一次酒足飯飽之後,正當趴在幾個女人肚皮上風流快活的時候,被兩個名不見經傳地小將割去了腦袋!
然後,這兩個被朱滔毒打了的小將,連夜帶著朱滔的腦袋南下奔逃,將朱滔的人頭送到了馬燧帳前。
一場本該是聲勢浩大曠日持久的巨型戰役,居然以這樣一個鬧劇似地方式劃上了句號----朱滔一死,盧龍內部四分五裂再也無法抗衡馬燧的威武之師。最後,已經被劃分成數塊了地軍事勢力,非敗即降,在短短的半月之內被馬燧收拾了一個幹淨!
勝利的捷報來得是如此的突然。甚至連蕭雲鶴也不敢相信這樣一個事實!
李器滿月的當天,大明宮望仙台裏正在擺酒慶祝。河北平定的消息就在這時候傳了來。
高坐在上位的太上皇老頭高興得一拍龍椅幾乎就要跳了起來,他仰天放聲大笑:“成功了、成功了!朕終於可以向列祖列宗交待了!”
蕭雲鶴隻坐在一旁微笑。他的幾個妃子,各自抱著自己的孩兒,都圍到了他的身邊來。台下,文武百官一起拜倒高聲齊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蕭雲鶴站起身來朝前走出數步,向文武百官伸出了手:“諸位平身!”
他自己也有點不敢相信。他沒有想到,自己的確是做好了打三年內戰的準備的。居然在短短的半年之內,就解決了一切的問題。占據了大齊半壁江山數十年之久的河北諸鎮蕃王,幾乎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
大齊九州,在這一天重歸一統!
蕭雲鶴也不知道,這一刻自己的心情該用什麼來形容。
而當一天真正來臨時,他內心居然沒有什麼特別的激動。雖然時間比自己預料的要短了許多,但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情,便談不上是什麼驚喜了。
他知道,自己仍有許多許多的事情要做。
河北的半壁江山,淪落在朝廷的掌控之外達數十年之久。民生凋敝、北狄作亂,連臣服大齊的新羅等一些屬國那邊,也有許多許多的事情要做。大齊與吐蕃休戰已經快有三年了,吐蕃這一個以戰為生的民族,是按捺不了多久的。更何況,河西與隴右的大片土地,仍淪陷在吐蕃人的手中。
這一刻,他才明白。他蕭雲鶴所想要的,似乎永遠也不能滿足。從一個手無寸鐵的旁係親王,慢慢發展實力最終隆登寶鼎,再然後統一大齊。
這一路走來,或許辛酸或許蕩氣回腸,他都不願意去想太多了。
擺在他眼前的路,依舊漫長。心中的報負與理想,將不斷的延伸,永無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