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三十六章 出征(1 / 3)

深夜,子牌已過。弘文館裏依舊閃亮著燭光。一個身影被拉得許長,投到了門外。

馬燧的白頭發和白胡須,仿佛更多了,根根湛亮。此刻,他正濃眉緊鎖的站在一副軍事地圖前冥思苦想,時時發出一聲輕微的歎息。

身後傳來腳步聲,馬燧回頭一看,是陸贄。隨即冷哼了一聲,繼續看自己的地圖。

陸贄走到馬燧身後,笑嗬嗬的說道:“看來洵美兄對陸贄,很是有些意見哪。”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馬燧頭也不回的說道,“你不讓我去拜會淑妃,自己卻賊頭賊腦的先跑去了。這是何緣故?”

“洵美兄直人快語,那在下也就如實相告。”陸贄說道,“陛下聘在下為皇長子的老師,可有聘你做什麼?”

馬燧愕然一愣:“這……”

“既然沒有聘你,那你這樣跑過去,不是將陛下的用意詔之於眾嗎?”陸贄說道,“在下說過了。妄揣聖意,是臣子大忌。在下去拜會淑妃,是為皇長子授課一事,去的是名正言順。人家淑妃也會認為陸某知禮儀懂事故;你洵美兄這樣跑過去,豈不是莫名其妙?”

“好吧,算你說得有道理。”馬燧是個心胸寬廣之人,也沒想過真和他計較什麼。對於這個陸贄,他還是打從心底裏佩服的。

“其實洵美兄自己可以想想。在下與你,本就是同氣連枝。在下去了,不就代表你也去了麼?”陸贄微笑道,“咱們現在都是在為陛下的家事服務。這個中的情由微妙得很,還是低調得好,不要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不然,陛下會不高興的。”

“嗯,好吧。老夫就聽你的。”馬燧已然沒有心思討論這些事情了。指了指地圖說道,“你來得正好。老夫正為一些事情煩惱。你快給給意見。”

“何事?”陸贄問。

“你來看看這副地圖,這是蔡州,也就是吳少誠的老巢。”馬燧說道,“算起來,武元衡的征討大軍應該已經過了東都,快要和吳少誠交上手了。蔡州這地方。地理位置特殊,城郭堅厚。如果正麵攻堅,王師並不占優勢。老夫曾想征調許、宋、汴、冀諸州地十餘路兵力,從不同方位來夾攻吳少誠以減少武元衡的正麵壓力,為他製造戰機。可是……老夫又有些顧慮。”

陸贄皺眉道:“這很好啊。有何顧慮?”

馬燧瞪了陸贄一眼:“你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陛下派武元衡出征,目的就是讓他建功立業。我這樣分派出十餘兵馬夾攻蔡州,就算最後平了淮西,那功勞就得許多人來分。這不是廢了皇帝之意嗎?”

“你錯了。洵美兄。錯得很厲害,趕緊懸崖勒馬!”陸贄突然正色說道,“皇帝是想要武元衡建功立業這沒有錯。一路看他也想要均衡臣子們在朝堂上的力量。但是,做這所有事情的前提條件,是大齊的整體利益得到保證。就算是黨爭,也不能損害到國家利益,這是皇帝默許的底線,也是我們做臣子地絕對不能逾越的雷池!黨爭,並不隻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彼此戧害中傷。更是大忌!為了國家利益出發的競爭和比對,才是良性的黨爭,才是皇帝允許出現的局麵。如果我們顧及一點私心而誤了國家大事……那後果,就相當嚴重地!”

馬燧惶然一驚:“沒你說的那麼嚴重吧?老夫也是順著皇帝的意思辦事啊!”

“不,你剛好違逆了皇帝的意思!更多的時候。我們要從國家利益出發。如果能和皇帝地意見統一,那是最好。如果不能。也要誓死堅持,這才是做臣子的本份。”陸贄繼續正色說道,“大齊步入景興年,一切都在蓬勃發展,皇帝陛下也是從善如流的明君。什麼對國家有利,什麼有害,他也是非常清楚地。在大的利益麵前,任何私利都是可以拋棄的。洵美兄,你這樣為了照顧武元衡的顏麵而放棄了整個戰局的有利布局,豈不是因小失大?武元衡隻率了五萬人馬,與兵強馬壯的吳少誠相比並不占優。就算他運籌帷幄用兵如神,想要徹平淮西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時間就意味著消耗。大齊剛剛有了一絲元氣,還是盡量不要這樣消耗的好。”

“那你地意思是,老夫應該調集多方兵馬,來配合武元衡作戰了?”馬燧皺眉尋思了片刻,說道,“這……會不會讓武元衡和他手下的官將們不高興啊?他們會懷疑,老夫這是有意搶奪他們的功勞啊!”

“斷然不會。”陸贄肯定的說道,“本來,你馬洵美這個右神策衛大將軍,就是征東的幕後統率,他武元衡也是要聽命於你地。再者,武元衡也是個一心奉公不喜爭鬥的人。能夠速戰速決地討平淮西,他感激你還來不及,又怎麼會怨恨於你?”

“看來老夫,對武元衡是一點也不了解啊!”馬燧感慨道。

陸贄微微笑了一笑,說道:“在下簡單的概括一下他,洵美兄就會心中有數了。武元衡和我們這些人,都不相同。我們都是做臣子,想著如何忠君奉國,實現自己的理想與報負。他武元衡,則是把大齊當成了自己的家,把皇帝的事當成了自己的事。他與我們想的,是不相同的。說句大不韙的話:皇帝與武元衡,簡直就是一體。”

“哦,老夫明白了……”馬燧聲音拉得長長的感慨道,“那老夫,就把這一次的東征,當成皇帝禦駕親征好了。是這個意思嗎?”

“噓,噤聲、噤聲!你活了六七十歲,我還隻有三十多呢!”陸贄一驚一乍,把馬燧也唬得一愣一愣的。

第二天,馬燧把熬了一個通霄製定的布兵計劃上報皇帝。不出陸贄所料,皇帝果然是龍顏大悅的準許了他的進諫,還對他大肆褒獎了一番。馬燧欣喜之餘,對陸贄是越發的佩服得五體投地。

蕭雲鶴自己心中也是暗自歡喜:臣子們都能一心奉公的為國家著想。這是一個大好的局麵。雖然我有意平衡朝中黨派地力量方便自己駕馭,但大的前提是他們再如何爭鬥,也不能損害到國家的利益。誰敢越雷池半步,那就是自取滅亡。現在看來,幾個主要的大臣,還都是能深刻體會到這一點的。

淮西大戰場,征東大軍的軍營裏。

武元衡一身白衣負手而立。雙眉輕鎖的站在地圖前暗自尋思。高固、李、房慈和徐戰,都在帳內屏氣凝神,靜靜地侍立一聲不吭。

過了許久,武元衡伸出一手指了一下地圖上的某一點,說道:“高固。派人堪測一下直平戍。明天,大軍撤退到那裏。”

“又要撤?”一向不多話的高固,也忍不住說出了這個疑問。

李年輕氣盛,也急心接道:“是啊大帥!出征半月,連敗七陣撤了一百多裏。再照這樣打下去。士氣都全沒了。還是讓末將率軍與吳少陽死戰一場,決個勝負吧!”

武元衡轉過身來,表情平靜的看了一眼眾人。說道:“此次征東,以攻心為上,伐兵下策。吳少陽是吳少誠的結義兄弟,率軍五萬來阻擋我軍,準備充分來勢洶洶。淮西軍本來就驍勇善戰,再加上占據地利;我軍卻是遠來疲憊,不宜與之正麵爭鋒。吳少誠地女媚董重質,另率一萬人馬阻塞水。隻要我們與吳少陽正麵開戰,他就會從水路包抄我身後形成夾擊。我早有聽聞,董重質才是吳少誠手下第一將。文韜武略極善用兵,此人絕不可小視。”

李爭得牙癢癢,急急的道:“大帥何必怕了他們!前番吳少陽派個李來叫戰。末將才與之戰了一炷香的時候大帥就鳴金收兵了。再多給末將一炷香的時間,定當斬那李於馬上。任他還誇說是什麼淮西第一猛將!”

“李將軍稍安勿躁。會有讓你痛快廝殺與之較個高下的時候。”武元衡耐心地說道,“今天李肯定還會再來叫陣,到時候你出戰,依舊隻許敗,不許勝。房慈徐戰,你們二人轉運糧草輜重先行,退往直平戍。高固統領中軍,待李與李開戰,就從後接應。你們二人,且戰且退,不可戀戰,全都退往直平戍。”

“末將領命。”高固二話不說,接過兵符。李則是恨恨的唉了一聲:“又要敗!”也不上前來接兵符。

武元衡麵色一沉:“軍令如山!”

李恍然醒神,大步向前接過兵符,重重應諾:“末將聽命!”

“各自準備,細心辦事,不得有誤。”武元衡揮了一下手,眾將盡皆退下。他再度起身站在地圖前看了半晌,喃喃的道:“吳少誠,你準備了這麼大地一個圈套讓我來鑽,我偏偏要把你牽出來打。吳少陽的兵馬隻是個噱頭,他是不敢丟了老巢來跟我拚命的;真正的殺手鐧,是水邊的董重質才對。也就奇怪了,朝廷這時候應該分派諸路兵馬,趁虛而攻打蔡州才對……難道,朝堂上的人,心裏還有別的想法?皇帝這時候,在幹嘛呢?”紅日高掛蒼穹。溫暖的陽光灑在皇城太極宮,讓人有些暖洋洋地。承慶殿裏,一陣陣歡笑聲傳了出來,站在殿外值哨的兵卒和宮女宦官們,也不禁露出了笑臉。難得見到皇帝像今天這麼開心了,那爽朗的笑聲,仿佛讓所有人都要開心起來。

蕭雲鶴抱著自己還沒滿月的孩子,樂嗬嗬的哄他玩。隻不過李淮這小子並不太給這個皇帝麵子,非但沒哄笑,還哄得大哭起來。武琦雲連忙接著抱了過去喂奶,小家夥馬上不哭了。

蕭雲鶴環抱著武琦雲嗬嗬地笑道:“這小子還隻認得娘。什麼時候才會認識我這個爹呢?”

武琦雲輕拍著懷中嬰兒,一臉沉醉的微笑道:“他身上流著你地血,父子連心,怎麼會不認得你呢?陛下,你今天怎麼這麼高興,是有什麼大喜事兒嗎?”

“的確是有喜事,朕才特意到承慶殿來,與你分享。”蕭雲鶴說得有些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