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七十二章 幹政(3 / 3)

武元衡微笑說道:“漢王今日心情很是不錯了?”

“是啊,是不錯。”蕭雲鶴笑著說道。“來了一個多月了,難得像今天這麼輕鬆一下。之前那段日子,幾乎天天都是提心吊膽的。西川滿目瘡痍,要是吐蕃這時候殺過來一場,那可就麻煩大了。幸好。雖然有些內憂,一時倒也沒有爆發外患。”

武元衡說道:“時值盛夏,吐蕃人一來極怕炎熱酷暑。二來他們本土也要農作與放牧,於是沒有前來侵略。一路看中文網大人,眼下時局基本算是穩定下來了。但是之前捐贈的物資也幾乎都要耗盡。如果僅憑富戶豪門的支持,是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的,最多隻能緩解一下當前危機。重要的是,要迅速恢複生產,讓西川恢複往常地日常軼序。”

“不錯。”蕭雲鶴說道,“其實我已經在打算。開始整頓吏治了。治民先治吏,西蜀這地方,常年累月養成了一種懶散庸碌的風氣。這一次被外敵侵害,對我們來說,其實也是一個破而後立的機會。正好整頓吏治。伯蒼,你有什麼良策?”

一旁的武琦雲輕輕笑了起來。武元衡偏頭看了她一眼。說道:“大人,是不是舍妹又在你麵前說過什麼了?”

蕭雲鶴不由得一愣:“沒有呀!”

武元衡搖頭苦笑:“我的妹子,我還不清楚麼?看她表情,我就明白了。這幾天裏,她也偶爾跟我提起一起政論上地事情。我曾多次批評他,女流不要幹涉政事。想必,她還是忍耐不住,跑去和大人說事了吧?”蕭雲鶴嗬嗬的笑了起來:“其實也沒說什麼,算不得是幹政吧。一些建議罷了。伯蒼,你這妹妹有學識,有見地,這是好事。女流不得幹政,這固然是鐵的規矩,本王也是一直堅持這個原則。不過,為了集思廣益,聽取一下她們的意見和建議,也是好的。畢竟,沒有誰是完美地,總有思慮失妥的時候。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終有一得。不管是誰,隻要他提出的意見中肯可行,都是可以采納地。其實也沒必要非得局限於男女,你說呢?”

武元衡輕歎了一聲,說道:“大人胸襟如海,這是好事。我隻是……不能讓琦雲養成了喜歡多嘴多舌參預政事的壞毛病。隻不過我也清楚,我這個妹妹,比我這個當哥的聰明多了。她的鬼點子,有時的確還是蠻多的。”

武琦雲在一旁淡然說道:“大人,大哥,其實我可從來沒想過要幹政,要插手你們的事情。如果不方便……以後我就不說話就是了。本朝自從聖皇後以後,就極度反對女流參政。這我也是清楚的。我從小與大哥相依為命,大哥就像父親一般地管束、教導著我,我哪裏還會有什麼參政、幹政的勃勃野心哪?隻是有時候,看到你們為了一些事情而煩惱和憂鬱,忍不住想為你們分憂。具體怎麼辦,還不是你們來拿主意麼?”

蕭雲鶴笑道:“看到沒有,伯蒼。你有這樣一個妹妹,是莫大的福氣呀!武琦雲,就像是個女諸葛一樣,智謀百出聰明過人。如果棄之不用,不是可惜嗎?幹政這件事情,太過敏感,以後還是少提為妙。其實女流幹不幹政,關鍵還是在於當權的男人如何舉措,不是麼?”

武琦雲笑了起來:“大人所言極是。像大人這樣的英主,才不會擔心什麼女流幹政、紅顏禍水這種事情。其實恕我說句大不敬地話,大凡喜歡將這種論題掛在口邊的人,都是喜歡推諉責任地軟弱無能之輩。許多的事情,都如同雙刃劍一樣。如果驅使得法。就能獲益;如果自己無道,就會蒙受災害。可是總有許多的人,事後總喜歡將責任推諉到紅顏禍水、或是天命鬼神地身上,真是可笑。”

武元衡不悅的一皺眉:“還不住口!誇誇其談,虛妄其辭!你莫非還真把自己當成女諸葛了麼?真是放肆!”

武琦雲頓時困窘的吐了一下舌頭,乖乖退到一邊打扇去了,再不敢插言。

蕭雲鶴略自笑了一笑。說道:“好了,不說這些了。伯蒼,關於整治吏治這件事情,我有了一個初步的構想。我是想在西川節度下,成立一下類似於朝廷的監察禦史的獨立衙門。專門負責檢察地方官吏。同時。廣開言路,讓下麵的百姓也可以自由地對官員進行評核。我暫定以半年為限,對西川節度下所有的大小官吏,進行一次政、德考核。能下上,庸者下;清者上。濁者廢。你認為如何?”

武元衡深思了許久,說道:“大人的這個想法,不能說不好。但請恕我直言。執行起來,可能頗為困難。首先,這個類似於監察禦史的衙門,本身就會變得十分的敏感。選派什麼樣地人去執行這項公務,就算變得十分的棘手。因為這個衙門的人,將會對西川境內的所有官員,執有生殺予奪的權力。他們本身會不會循私枉法,就是一個大問題。同時。西川這裏地官僚仕大夫階層,大多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彼此之間的關係盤根錯節,十分複雜。要讓他們對自己關係親密地同僚甚至是親屬,做出公正合理的考評。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

“說得不錯。”蕭雲鶴點頭稱讚,說道。“這也是西川吏治難於整治的一個重要原因。我的設想是,讓成都法曹衙門,輔佐你這個代理府尹去執行。至於法曹人員的調配,以外地人為主。也就是說,盡量減少選派本地官員參預此事。”

“不妥。”武元衡搖頭,說道,“大人可能沒有想到一點。如果讓成都法曹接手此事,而且不用本地人,這會讓當地的官僚屬眾,集體產生排斥思想的。他們就會本能地以為,大人是在為難他們。其實,這個衙門在大人的計劃中,應當隻是充當一個監督者的角色。而大人這樣處置,就會讓人感覺,法曹成了打手。”

“說得也是……”蕭雲鶴點頭應允,說道,“那你以為,該如何來辦?”

武元衡想了許久,說道:“首先,這件事情不能讓卑職這個代理府尹去領頭。眾所周知,我是跟隨漢王一起入川的僚屬。這件事情讓我領頭,人家就會以為,大人是在蜀中排除異己,樹立黨羽。這會是一個很不利的輿論。我地意見就是……將人們的視線,從大人身上轉移。”

蕭雲鶴眉頭一皺:“如何辦到?”

武元衡微笑道:“大人地恩師,現如今不是正在坐鎮禦史台嗎?”

蕭雲鶴頓時心頭一亮:“對呀!朝廷每年都要朝地方派譴禦史欽差,查點地方吏治民生的。隻不過這些年來,派出得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做樣子不辦實事了。不過,我倒是大可以趁這個借口,在蜀中大治吏治!伯蒼,這個想法十分的對頭!我馬上上書朝廷,同時寫信給顏老太師。讓他派禦史中丞李景略入蜀,協助我整頓吏治。有了禦史台這個大幌子,我就是撤辦再多的庸官俗吏,人家也放不出什麼怨言了。”

武元衡嗬嗬的笑了起來:“大人說得不錯,就是要這麼一個幌子。李景略入蜀以後,大可以讓他主持西川節度治下的官吏評審考核。而這個考核的依據,自然還是大人定出的那若幹規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隻有讓蜀中的官吏們,自己緊張起來,有危機感。才有可能從根本上革除官場上的這些壞毛病。另外,大人所說的,讓下麵的百姓,也可以由的對官員進行評核。這一條,執行起來也會十分的艱難。”

蕭雲鶴點頭道:“是的,其實我也有這樣預想。隻不過,對於父母官的優劣與否,百姓永遠是最有發言權的。如何聽到他們的心聲,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武元衡說道:“自古皆是官貴民賤,要百姓去討論為政者的得失,是很需要勇氣的。我建議大人,不要搞那種十分公開的調查評論。而是派人到民間去走訪。以暗訪的形式,去聽一聽百姓對地方官員得失的評價。有了這些評價,再派出禦史去有目的的考察,就會變得事半而功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百姓們看到或者痛恨的,或許隻是一些黑暗與不妥的地方。派出禦史,就可以全麵的考評,這樣才可以避免因為聽取片麵之辭,而冤枉了一些官員;同時,有了百姓從旁監督,也可以避免官員之間官官相護。當然,最重要的是,有大人這樣一個英明的上位者,在高位以身作責,並雷霆萬鈞的強力整頓吏治。”

蕭雲鶴一拍手:“很好,就這麼辦。隻要李景略一來,我就讓他這個禦史欽差,開始大肆整頓西川的吏治。另外,我也要開榜納賢。漢王府裏,人才還是不多啊。尤其是像你這樣的才德兼備之士,真是太少了。這一忙起來,你武元衡幾乎就是焦頭爛額了。”

武元衡謙虛的笑了一笑,說道:“大人過獎了。不過,我倒是可以為大人,舉薦兩個人。”

蕭雲鶴頓時興趣大起:“誰?!”

武元衡則是偏頭看了一下,仍然站在身邊的武琦雲,說道:“琦雲,你自己去休息吧。”

武琦雲看了蕭雲鶴一眼,頗有些委屈的矮身行了一禮,輕巧巧的走出了涼亭。

蕭雲鶴看著武琦雲的背影,說道:“伯蒼,我說句題外話。其實……我知道你的用心。你其實很疼愛你這個妹妹,不是麼?但是,你又怕她跟在我身邊,惹來不必要的非議。同時,更加忌諱讓外人議論她幹預了政事。甚至是……怕外人閑話說起,說你武元衡,是因為妹妹的緣故,在漢王麵前頗受信任,對麼?”

武元衡微微一愣,隨即自嘲的笑道:“真人麵前不打誑語,我……多少有一點這些意思。不過,女流不可幹政,這是我一直堅持的原則。縱然是我的親妹妹,我也不能縱容她養成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