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三十二章 城破(2 / 3)

出於求生的本能,朝一旁奔去。“嗡……”又一劍,劃破了虛空,發出一聲龍吟般的低嘯,從朱泚的左腿邊淩厲閃過。朱泚又是一聲慘叫,整副身體頓時失去平衡,轟然倒在了一邊。左腿從膝蓋已下,已經落到了一邊。血流如柱。蕭雲鶴的臉色,卻越發的變得沉靜而冷酷。這個時候,他就像是一名主持傺祀的祭師,聲音低沉而莊嚴:“這一劍,是陣亡在戰爭中的大齊將士們所贈!”“哧啦”聲響,再一劍揮出。“這一劍,是被你屠殺的李家王親龍子龍孫所贈!”“這一劍,乃是大齊的萬裏江山八荒縱橫所賜!”四劍砍削下來,朱泚四肢分家,已經變成了一條人棍,躺在血泊裏奄奄一息不停的抽搐。他用最後一點力氣,喃喃的說道:“給個痛快吧!”蕭雲鶴提起朱泚的頭來,死死的盯著朱泚那雙寫滿惶恐的眼睛看,明明布滿殺機的臉上,笑意卻是更濃。朱泚顫著聲長歎了一口氣:“成王敗寇。想不到,我居然輸給了你這樣一個出了名的廢物!……把我的人頭拿去邀功領賞吧!”蕭雲鶴卻在他耳邊悠悠然的輕吟道:“最後一劍,是……大齊的太宗皇帝,‘親手’賜下!”本來已是半死不活的朱泚,駭然一下瞪大了眼睛,眼睜睜看著眼前這個詭異的男人,正準備發出一聲驚叫,那一抹寒光,已經在他的眼前閃過。承影劍,的確是好劍。切過肢體,如同豆腐一般。到了最後這一刻,朱泚或許沒有了太多的痛苦。取而代之的,是永遠也不法排解的滿胸驚怨。蕭雲鶴將朱泚的人頭提起,站起身來,聽著耳邊滴滴的血流聲,環視了這個被朱泚霸占了許久的蓬萊殿一眼。轉眼蒼蒼,百年已逝。誰能想到,時隔這麼多年以後,我蕭雲鶴會親手提劍,如同屠夫一般,在這個宛如錦繡天堂的地方,將一個人千萬萬剮分屍數段。就在剛才,蕭雲鶴抬腳踏入蓬萊殿的那一刻開始,他原本如同怒濤排溝壑的心湖,突然間就像是結了一層堅冰在湖麵。麵對落入自己掌握、有著切齒仇恨的朱泚,他居然一時不知道該如何來麵對。仇怨?憎恨?仰或是聯想起了大齊的境況、想到了無數飄蕩在天際的英魂,卻有一陣深入骨髓的酸痛?大仇得報前的那種心境,隻能用詭異、複雜來形容。酸甜苦辣,百味夾雜。或許那堅厚的冰層之下,仍然是怒濤奔騰。他提著步子,緩步走出了蓬萊殿,腳步卻突然莫名的變得有些沉重,身體也仿佛有了一些虛脫。恍然間,他有點迷失的錯覺。剛才殺朱泚的時候,那個殘忍冷血、滿麵猙獰的劊子手,真的是自己麼?殿外,數千名神策軍將士,整齊劃一的列隊站在那裏。看到蕭雲鶴走了出來,齊聲大吼:“大帥!”看來,大明宮中的戰事,已然可以宣告結束。神策軍以驚雷閃電的速度,摧枯拉朽一般的踏平了朱泚的老巢;迅雷不及掩耳之間,已經將叛軍黨羽悉數剿滅。蕭雲鶴走出來幾步,仰頭上望。黑色的天,星月無蹤,隱隱隻看到彤雲飛走。蕭瑟的秋風,帶來一陣血腥的氣息,仿佛想告訴人們,昔日瑰麗無雙的皇宮,此時已經變成了人間煉獄。心湖的冰,仿佛在一刻突然破碎。狂泄的怒濤奔湧而出。萬緒歸宗,蕭雲鶴捫心問天……李晟、宋良臣、高固和數千名將士,驚訝的看到,提著朱泚人頭的漢王,突然朝著西麵重重的雙膝一跪,雙手將朱泚的人頭舉過了頭頂。“為國捐軀的大齊英烈們!”蕭雲鶴所有的悲愴和豪情,都在這一刻噴發而出。他的聲音,已經有些嘶啞和變調,甚至可以說是扭曲--“你們看吧!”“你們的血,沒有白流!”“今天,我就用朱泚的人頭,以饗你們在天之靈!”數千的將士,都被這嘶啞的聲音所震撼了。騎兵下馬,步兵棄槍,傷員也不要隊友扶持了,全都齊齊跪了下來,聲音幽沉的喊道:“大帥……”蕭雲鶴,居然已是淚流滿麵,渾身顫抖。“蒼天厚土、祖宗明靈、大齊的億兆子民們!”“朱泚已滅,大齊必勝!--漢唐的榮光,永爍華夏!”數千人,都從靈魂深處發出大吼--“朱泚已滅,大齊必勝!--漢唐的榮光,永爍華夏!”這是今夜,最瞭嘹亮、震撼的一個聲音,蓋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刻的喊殺之聲,如同滾滾驚雷一般,層層湧向天際。蕭雲鶴終於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但願那些在雲山之間悠遊的英魂們,能聽到我們的聲音……大明宮被攻破、蓬萊殿陷沒的消息,通過那些四下奔逃的叛軍敗兵們,迅速傳遍了整個皇城,乃至長安城。本來就做賊心虛一點也不齊心的叛軍們,失去了朱泚這個大樹根基,頓時就像腐朽不堪的枯樹,瞬間崩塌。他們是沒有信念的逆天叛徒,當唯一的精神寄托完蛋了以後,就如同行屍走肉一樣,變得脆弱而又麻木。叛們大小的將卒官員們都知道,朱泚完蛋了,所謂的‘大秦’皇朝覆滅了。他們這些人,都成了無根的飄萍,想要再掀風鼓浪,已是不可能。唯今之計,最重要的就是……為自己討得一條性命!宋良臣將朱泚的頭發綁在了自己的那根鐵棒上,高舉著他的人頭縱馬在皇城裏四處飛奔,用他巨雷一般的聲音巨吼道:“唐軍統帥漢王大人軍令:朱泚已滅,其餘人等到願意棄械歸降者,一律赦罪輕辦。負隅頑抗者,殺無赦!”一千多名神策軍鐵騎跟隨在他身後,如同擴音器一般,將這個聲音迅速傳遍了整個皇城。本來皇城裏還有不少散落在各處巡哨戒嚴的叛軍,聽到這個聲音,紛紛扔了刀槍跪地請降。更有一些迎風倒的小將小校,為了討好未來的新主人,帶著手下的人‘慷慨投誠’,充當了開路先鋒,一路從大明宮蓬萊,衝殺到了太極宮。駐守在太極宮的叛軍們本來就已經是惶恐不安信心不堅,看到同伴們都倒戈相向了,十之八九的人都紛紛大開城門投降。神策先鋒宋良臣的一幹人馬,幾乎沒有動任何刀槍,就一路席卷了大明宮、太極宮內,比預計的還要順利、迅速。很快,皇城陷破、朱泚被誅的消息,也傳到了西門春明門一帶。正在這裏與楚彥大軍殊死搏鬥的叛軍,頓時陷入了一陣巨大的恐慌之中。他們就像是陷入了重圍中的孤狼,沒有外援更沒了精神的支柱。想要反撲皇城,卻又群龍無首。除了和楚彥大軍繼續無休止的纏鬥下去,然後最終被團團包圍圍剿殆盡,似乎成了他們既定的宿命。這些人不像皇城裏的叛軍,他們和楚彥大軍死戰了一夜,殺死唐軍無數。大齊如何能夠饒得了他們?幾個領頭的叛軍大將緊張的聚頭商議了一陣,覺得投降決不可行,眼下隻有奮力抵擋住楚彥大軍的攻勢,再看機會有沒有可能反攻皇城。朱泚死了,自己莫非就不能像他一樣,也坐上龍庭麼?麵對夾擊和重圍,這些人不僅心生僥幸,還忍不住做起了春秋大夢。大明宮蓬萊殿前的殿坪扶欄邊,蕭雲鶴和李晟前後而立,居高遠望。李晟一直靜靜的站在蕭雲鶴身後,等候著蕭雲鶴下達最後的一道軍令。從軍這麼多年了,他還是頭一次碰到像漢王這樣值得他尊敬和期待的主帥。其實剛開始提出‘祥攻九門實取北苑’的構想時,李晟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十分精細而又明確的作戰方案。隻要蕭雲鶴再問下去,他就會和盤托出。那個方案,穩打穩紮,就如同他李晟的為人一般,縝密而穩重,想要攻下長安,也不是沒可能。隻是傷亡的代價可能會更大一些,時間會拖得更長一些。可讓他奇怪的是,他隻是起了個頭,後麵漢王沒有再追問到底。這件事情,也曾讓李晟有些耿耿如懷。直到前幾天,他突然被蕭雲鶴請到了帥帳,得知了這樣一個詭異而又瘋狂的行軍計劃。這一場仗,贏得那樣的輕鬆而又意外。唐軍總共四萬人馬,居然在一夜之間席卷了朱泚老巢,勝利在望。李晟不由得不打從心眼裏佩服這個方弱冠的漢王。他居然先將自己置之於死地擔當了奇兵,同時不惜讓主力大軍當幌子,不顧傷亡的全力正麵攻堅,從而牽製了七成以上的叛軍。當神策軍這一柄尖刀狠狠插入朱泚心腹之間的時候,整場戰爭發生了驚天的大逆轉。出奇不易避實就虛,唐軍,必勝。李晟心中暗自尋思道:奇、狠、準、快,是這一次偷襲成功的關鍵所在。一名統帥做到了這一點,已經殊屬不易。更何況……他還如此的年輕。後生可畏啊!想我大齊,有了這樣的人物,我李晟還何必擔心自己一天天年邁?現在想來,當初他並沒有詳細的問我的行軍計劃,是怕最終未能采納擔心我下不來台吧?李晟的臉上,露出了一些釋然的笑容:漢王,天才仰或是鬼才?……我李晟這輩子,恐怕隻服過你這麼一個人物了。蕭雲鶴一直靜如蒼鬆遙遙的看著西南方向,傾聽著那邊大軍激戰的聲音。臉上的表情,十分的平靜。此刻,他心中反而變得空靈起來,什麼也沒有想。當心中所有的情感發泄出來以後,他又變成了那個冷靜而專注的蕭雲鶴,眼前的一切仿佛都已經與他無關,淡漠如蒼狼的眼神,平平靜靜地俯視著眼前的一切。秋風蕭瑟,席卷著一片一片的枯黃落葉,讓金碧輝煌的蓬萊殿,平添了一股肅殺蕭瑟的味道。四下流淌的殷紅鮮血,更顯得刺眼與猙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