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近衛軍艦隊的犧牲並沒有白費,永遠的流民號借此機會從末日武器的影響中恢複,並再次啟動了‘自由長槍’的單體攻擊功能。一艘叛亂軍的瑪塔利級無畏艦被擊沉。超級巨艦在爆炸前胡亂的衝撞中,鬼使神差般的撞傷了附近作為友艦的另外一艘無畏艦。
受到重創的叛亂軍艦群在隨後趕來的近衛軍艦隊無畏艦的攻擊下紛紛化為華麗的能源的波濤,潰散在他們目標的周圍。
是役銀河流民聯合受到了重創,包括叛亂軍所策反的戰艦在內,總共損失了無畏艦3艘,航母1艘,戰列艦136艘。包括永遠的流民號在內,受到重創的泰坦艦1艘,無畏艦1艘,航母2艘,戰列艦23艘,戰列巡洋艦及以下級別星艦更是不計其數。
這些表麵上的損失隻是冰山一角。為了肅清內部的反對派勢力,共有7支艦隊的高層受到了長老會的清洗,還有不計其數的底層軍人受到牽連。短短的數天內,銀河流民聯合就已經完全喪失了對外發動征戰的能力。
事後聯邦軍總參謀部出具的一份報告明確指出,這次在銀河流民聯合內部爆發的叛亂,很有可能是星河聯盟勢力,為了在其內戰爆發時不受銀河聯邦艦隊的幹擾,而特意策劃的。
沒有能夠及時洞悉敵對勢力的陰謀,在自己內部大搞清洗運動的銀河流民聯合長老會,可以說是被人被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雖然聯邦艦隊總參謀部及時揭穿了事實的真相,但是銀河流民聯合的整肅運動已經開展,銀河聯邦軍的實力因此大受打擊。短時間內,銀河聯邦艦隊將無力就星河聯盟的內戰,開展‘漁翁得利’式軍事行動。
……
銀河曆2135年8月24日,星河聯盟一方,聯盟軍部和帝國艦隊之間的戰爭也正是開始。
長期的征戰的曆史,造就了聯盟內部兩大勢力的軍事機器,各自擁有不同的特點。聯盟軍部的艦隊實際上就是泛人類商業共同體的直屬的艦隊。他們秉持著政權建立時,注重導彈武器的開發傳統,所有類型的戰艦,幾乎都是各型導彈發射的優秀平台。另外,極其注重戰爭成本的商業共同體的領袖們,把強化星艦用電磁護盾看做降低戰爭消耗的最好手段。比起昂貴無比的各類裝甲板,能夠通過能源自行恢複的電磁護盾顯然要比戰艦裝甲更加便宜,因此商業共同體所屬艦隊的戰艦,絕大部分是以電磁護盾為主要防禦手段的戰鬥兵器。
卡多爾帝國艦隊,秉承了曆史上豐富的大艦隊作戰的經驗。帝國戰艦,統一使用最為先進強大的光束炮為主力武器,配合以強悍堅厚的裝甲作為防禦。這樣的配備,使得卡多爾帝國的戰艦,在艦隊會戰中更加容易集中火力,且有更好的生存率。
星河聯盟內戰中,兩種擁有不同特點的戰艦群艦的戰鬥,往往是指揮官們想要全力發揮己方艦隊的優勢,挖掘敵方艦隊劣勢的過程。
戰場上,卡多爾帝國艦隊,為了發揮自己善於打正規艦隊戰的優勢,頻頻追著擁有數量優勢的聯盟軍部直屬艦隊,尋求艦隊決戰的機會。而聯盟軍部直屬艦隊,更加善於打了就跑的大艦隊遊擊作戰。長期的消耗作戰能夠更大限度的發揮電磁護盾為主要防禦的艦隊的優勢。
於是聯盟內戰中出現了一個怪現象,隻有13支主力艦隊的卡多爾帝國聯軍,經常性的狂追猛打擁有14支主力艦隊的聯盟軍部直屬艦隊群。因為戰艦數量眾多,而作戰星域的相對狹窄,戰況的發展漸漸的向卡多爾帝國方麵傾斜。開戰15天後,聯盟內戰前線,軍部一方,基本上隻能依托固有的防禦設施抵禦帝國艦隊的進攻。泛人類商業共同體一方的失敗,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
銀河曆2135年,9月17日,羅姆星係的德斯恩星門出口,平滑的空間交彙麵上能源的波濤洶湧,一支小規模的護衛艦隊以隱形狀態從躍遷中脫離,並向停泊在不遠處的聯盟第1艦隊緩緩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