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早在銀河曆2135年1月初就已經初現端倪。老於世故的第20艦隊指揮官斯摩萊特-比爾上將,早早看出帝國艦隊的聯合抗命會激起聯盟軍部怎樣的反應。他提早籌謀,在大部分同僚們了解情況之前,以剿匪的名義帶領艦隊離開中樞,也借機逃離了被卷入內戰的可能。
即使以斯摩萊特如此敏銳的洞察力和駕輕就熟的明哲保身之道,他的第20艦隊裏也不免因為聯盟權利中樞間的內鬥而出現不穩固現象,為此第20艦隊高速分艦隊指揮官卡森中將和主戰分艦隊指揮官萊特少將,相繼因為權利鬥爭而殞命。要不是斯摩萊特的及時製止,第20艦隊將在部各分艦隊的互相掣肘中分奔離析。
事件終於在2135年6月9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由泛人類商業共同體在背後搖旗呐喊,眾多星河聯盟重權派人物在前台出力的,針對帝國領所屬艦隊公然違抗軍令,幹擾聯盟軍部行使其保護邊境星域領民義務的事件。星河聯盟做出了一係列的重大決議。聯盟要求帝國領所屬艦隊立刻解除對各要衝航路的封鎖。帝國領需要無條件的協助聯盟委派的調查組,徹查此次抗命事件的幕後黑手。各支帝國領艦隊必須交出至少一名中將以上的軍官,作為為此次事件的直接責任人,接受聯盟軍事法庭的審判。
聯盟內部的卡多爾帝國勢力無法接受這樣的處理方式,並且作為卡多爾帝國勢力的領袖,帝國皇帝阿爾布雷希特三世還在為不久前,聯盟軍部率領艦隊威逼帝國首都卡多爾家園一事耿耿於懷。他把這次聯盟軍部的發難錯誤的定位為,直接針對他個人的**事件。於是驚覺到自己的帝位已經處於生死存亡境地的帝國最高權力者,這位野心大於能力,不善於判斷事件後果的帝國皇帝,向下屬艦隊發出了總動員命令。
原先聯盟軍部之所以下發措辭嚴厲的事件處理通告,並非是想要向卡多爾帝國皇帝開刀。他們隻是希望借此機會強化一下軍部的立場。按照聯盟軍部的最壞打算,卡多爾帝國可能再次抗命,拒不執行軍部關於嚴懲罪魁禍首的命令。這樣聯盟軍部就能以帝國多次無視軍部命令為由,削弱軍部內,傾向卡多爾帝國勢力的實力。
長期在聯盟高層任職的那些高官們,完全忽略了阿爾布雷希特三世,這個不合格的政治家會在其中起到的破壞性作用。聯盟第20艦隊的斯摩萊特-比爾上將,正是看清了帝國皇帝不可能配合聯盟軍部的高官們進行這樣一場此消彼長的政治遊戲,最後的結果必然導致聯盟內部全麵的內戰爆發。於是,惜命的他,才選擇了讓第20艦隊置身事外。
卡多爾帝國下達的全體動員命令,不啻於扇了重視聲譽的聯盟軍部一個響亮的耳光。銀河曆2135年6月10日,有關於出兵帝國領地,用武力打開封鎖的提案被通過。星河聯盟的內戰已經不可避免。
銀河曆2135年6月11日,關於星河聯盟內戰即將開打的消息,通過各種渠道,迅速的傳遍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作為一個新興星際政權,天使聯合取消了所有軍人的休假,準備為可能波及自身的聯盟內戰做好戰鬥準備。也是這一天,戴安娜等人的休假被強行取消了。
……
6月10日開始,聯盟內部戰雲密布。全聯盟內的所有主力艦隊都被動員起來。其中聯盟軍部,動員了其所能召集的所有星艦部隊,共16支主力艦隊。其中絕大部分艦隊為泛人類商業共同體直屬艦隊,還包括最近剛從帝國第1艦隊轉換身份,變為聯盟軍部直屬的第1艦隊。
獲知聯盟方麵正在緊羅密布的集結艦隊的消息後,卡多爾帝國在皇帝阿爾布雷希特三世的動員下,共集結了超過14支星戰主力艦隊。雙方艦隊群幾乎同時接到了開赴卡多爾帝國和泛人來商業共同體間的邊境地區的命令。
數不清的星艦在聯盟各處集結後行軍,讓內戰隨時爆發的新聞甚囂塵上。
銀河曆2135年6月13日,帝國女大公莫伊拉-賀蘭德,在聯盟議院中發表了‘反對內戰,堅守聯盟團結’的提案,隨後提案被聯盟議院艱難的駁回。事後計票發現,讚成內戰和反對內戰的議員人數極其相近,莫伊拉的發難,幾乎隻以1票之差而落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