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注意,您現在看的是前傳的第一章。請從正傳第一章開始看起會有更好的體驗。
————————————————————————————————
“本艦球麵坐標,東經20度,北緯45度,直線距離140公裏處,星際穿梭門80公裏處,發現疑似敵隱形特勤艦痕跡。”
“各類索敵係統均無報警,怎麼判斷有敵方艦艇?”一個爽朗的女聲反問。
“炮術長凱倫用腦域感知做出的判斷,長官”隨著偵察士官的報告,整艘巡洋艦內部響起了刺耳的警報聲。艦長戴安娜毫不猶豫的發出了全艦戰鬥指令。
偵察兵級巡洋艦流浪號於銀河曆2132年7月8日17點38分26秒進入戰鬥狀態。
戴安娜少校留著一頭談金色的短發,眉目清秀,劉海處用翡翠紫的發卡別住一邊。她出生於銀河曆2107年,隸屬於銀河聯邦第7艦隊,快速艦偵察大隊。現配屬在流浪號上,作為巡洋艦艦長。以她25歲的年齡就能坐上這個位置,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
戴安娜成為流浪號艦長不到兩年。流浪號就屢建戰功,火力偵察、敵對宙域探索、追擊殘敵、特務輸送等等任務,全部順利完成。她因戰功,一年前被破格提拔為少校。
擁有海藍色眼眸的女艦長,向艦橋上炮術長的位置盯了一會。巡洋艦處於戰鬥狀態中,所有艦上人員都被生命維持艙包裹著,無法看到本人。戴安娜這隻是一個習慣,每次戰鬥前隻要能夠看一眼那位流浪號的秘密武器,她的緊張心情就會平靜下來。
流浪號炮術長凱倫。銀河曆2113年出生,現年19歲。軍校星艦操作專業畢業,軍銜少尉。他因自己的特殊選擇在聯邦軍星艦駕駛員中頗為出名。
這是一個腦域開發的時代,人類通過植入特種智能芯片的方式,開發人腦的潛力。人的腦域被分為智力、記憶、毅力、感知四個功能區,腦域開發芯片主要通過刺激腦域中的不同功能區來開發潛力。這種人為的刺激有其極限,當超出極限後,再做腦域刺激會引起大腦不可逆的損傷。所以選擇刺激四個功能區中哪幾個區域,計算每個區域的刺激程度,這樣的組合方式成為人們對自己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選擇。
人們在15歲植入芯片時,都會考慮自己未來的發展,選擇性的加強四個功能區的不同部分。一般星艦科學員,為了有朝一日能夠有機會配屬到更高一級的戰列艦甚至是掠奪艦服役,都會采用智力、記憶、毅力、感知的優先順序加強大腦,這種配置也是公認的,最能夠在戰列艦上發展的組合。
凱倫的腦域加強方式和他的學們不同,是以感知、智力、毅力、記憶為優先順序。這樣做就把自己的未來限製在巡洋艦及以下級的艦船上。這種腦域芯片配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會阻礙星艦駕駛員的發展前途。為此軍校的老師們特地找到這位成績平平的學生,深談了很多次,最終沒有說服凱倫改變決定。
凱倫是一個有著東方血統的青年,在這個混血及其普遍的年代,血統的分異已經很不明顯。他身上的血統主要體現他那一頭稍嫌淩亂的黑發和黑色的眼眸上。他身材勻稱,外表很有些書卷氣,看上去比實際歲數更年輕一點。他的臉龐線條有著東方人特有的柔和特質,看起來一點都不像一個軍人。
戴安娜已經把流浪號的操作權下放給凱倫。根據聯邦軍的作戰守則,在作戰時,星際戰艦的所有操控,實際是掌握的炮術長手上。聯邦軍以進攻為最優先事項,炮術長戰時掌權就是這種傾向的體現。
凱倫把自己的大腦和流浪號的戰術掃描器相連。4種掃描器都沒有在指定位置發現目標。他並沒有感到意外。對方是隱形特勤戰艦,這麼容易被掃描到就不用在站場上混了。
凱倫能夠發現這艘戰艦也是巧合,他的腦芯片主要增強的是感知,任何細微的變化都會引起他的注意。對方的隱形特勤艦剛才微調了艦首的位置,造成它所在的空間有細微的波紋產生。一般情況,戰艦戰術掃描對這種微米級別的信息變化會進行自動補正,掃描器的設計理念是盡量讓使用者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微米級別的信息變化有很多原因造成,可能是一片星際塵埃、可能是一股能源亂流、也可能是掃描器探頭上的冷熱不均造成。戰艦智能係統會在發現這種現象後的0.5秒內做出修正。凱倫是在0.3秒的時候觀察到這個變化,並且立刻判斷出有特勤艦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