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汴京篇 第一章 繁華汴京(2 / 2)

過了護龍河,便見城內都建有甕城三層,屈曲開門,唯南薰門、新鄭門、新宋門、封丘門是直門兩重,故此四門為正門,且皆有預留“禦路”———即皇帝出行的禦道。

新城南壁,其門有三———正南門曰“南薰門”;城南一邊,東南門曰“陳州門”,傍有惠民河水門;西南則曰“戴樓門”,傍亦有惠民河水門。

妙兒幾人初次見到那蔡水河,自是停下腳步立在河岸邊駐足觀賞,於是便又有那在河邊乘涼的汴京本土百姓湊過來,指著那蔡河洋洋得意的介紹道:“此河正名‘惠民河’,不過此河還有一別名,你們可知曉?”

妙兒等人俱是搖頭表示不知,那個本土百姓見狀一臉滿意、馬上搖著蒲扇賣弄道:“因此河直通蔡州,所以我們汴京本地人都稱它為‘蔡河’,隻有那些外地來的人才會中規中矩的稱它‘惠民河’!所以我奉勸你們一句———倘若你們上街買物事不想被當成那肥羊狠宰,那說話可得仔細些、揀我們汴京人慣用的詞兒來說。”

那個本土百姓說完把頭揚得高高的,似乎正在等候妙兒一行人感謝他的提點,可惜妙兒最瞧不起這些因生長在大城市、就比別人多出一股優越感的“城裏人”……

於是妙兒直接無視了那個“熱心”介紹的本土百姓,徑直拉著巧娘指著幾座跨河城門上懸著的鐵窗說道:“我猜那些鐵窗到了夜間便會放下來,用來阻止一些船隻深夜由水路進城,否則這宵禁可就失了作用。”

妙兒猜的一點都沒錯,東城的東水門乃是汴河下流水門也,其門因跨河、所以有鐵裹窗門,遇夜鐵窗如閘垂下水麵,兩岸各有門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夾岸百餘丈;次則曰“新宋門”;次曰“新曹門”;又次曰“東北水門”,乃五丈河之水門也。

西城一邊,其門有四———從南曰“新鄭門”;次曰“西水門”,汴河上水門也;次曰“萬勝門”;又次曰“固子門”;又次曰“西北水門”,乃金水河水門也。

北城一邊,其門有四———從東曰“陳橋門”(乃大遼人使驛路);次曰“封丘門”(北郊禦路);次曰“新酸棗門”;次曰“衛州門”。

新城每百步設馬麵、戰棚,密置女頭,旦暮修整,望之聳然。城裏牙道,各植榆柳成陰。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庫,貯守禦之器,有廣固兵士二十,指揮每日修造泥飾,專有京城所提總其事。

進到內城一路慢慢的走到繁華地段後,妙兒才算是真正見識到京都的繁華和熱鬧,一雙眼更是立馬覺得不夠瞧了———隻見長街兩旁店鋪林立,有唐家金銀鋪、溫州漆器什物鋪、百種圓藥鋪、梁家珠子鋪,以及賣京城時行的紙畫花果的鋪席,叫人看得眼花繚亂、流連忘返。

緊接著妙兒一行人走到了浚儀橋之西,一抬頭便瞧見了那鼎鼎有名的“開封府”!過了開封府入禦街,一直南去過州橋,兩邊皆是百姓住的屋舍。

州橋一帶則依舊是一片熱鬧、人來人往,堆著琳琅滿目貨物的店鋪一間挨著一間———有車家炭、張家酒店、王樓山洞梅花包子,以及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鹿家包子、薛家香藥鋪等等!

妙兒一行人一會兒盯著那曹婆婆肉餅看上半天,一會兒又被街邊那熟羊肉鋪散發的香味給吸引過去,這連著看了幾回後、妙兒一行人馬上就嘴饞得緊,隻能加快腳步往下走去,免得被那些香噴噴的吃食給勾得挪不動雙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