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兒其實心裏也覺得有點小遺憾,但一想到徐東臨臨走前那惡劣冷漠的態度,甚至他還沒和她告別就急匆匆的策馬離去,這讓妙兒馬上嘴硬的反問了巧娘一句:“我為何討要打探和他有關的消息?我巴不得這輩子都不和那個大冰塊再碰麵呢!”
巧娘一聽這話、以為妙兒心裏不待見徐氏兄弟,於是隻能悶悶不樂的打住話題,有一搭、沒一搭的和妙兒聊起別的事來。
這巧娘心思全在徐東漢身上,妙兒的心思則全都在徐東臨身上,兩人聊起天來都有些心不在焉,且妙兒慢慢的心裏也隱隱有些後悔,總覺得這一次她和徐東臨錯過了,以後他們可能就再也不會再遇見了……
於是直到此時此刻,妙兒才意識到原來她一路上雖然一直和徐東臨抬扛,雖然對徐東臨表現出一副不屑的姿態,但她的內心深處其實早就對徐東臨有了一絲奇妙的感覺———也就是說妙兒若是繼續和徐東臨相處下去,這絲奇妙的感覺就很可能會慢慢的生根發芽;但若是兩人從此天各一方,那這絲奇妙的感覺就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被掐斷。
且先不提妙兒和徐東臨心境如何,卻說妙兒一行人離開同安縣後,緊趕慢趕的再走了兩天一夜,最終平平安安的抵達北宋都城汴京的外圍。
這越靠近汴京城、沿途的景象便越是繁華和新奇,妙兒穿越到北宋這麼多年了,還是頭一回出遠門、上京城,因此汴京的繁華讓妙兒慢慢的忘記了心裏的小惆悵,也讓她內心有了一幕幕倒退的畫麵,張光、馬氏、崔氏等人的麵孔慢慢的在妙兒心裏逐漸變得模糊起來,仿佛過往的一切在這一刻突然有了了結般……
慢慢的,妙兒心裏隻剩下那些美好難忘的記憶,那些不愉快的記憶全都讓她趕出了內心!於是此時此刻,站在汴京城外的妙兒暗暗的下定決心,決定拋開過去的一切重新開始,好好的在汴京快快樂樂的開拓幸福的新生活,這樣她才不枉費穿越時空到北宋活一世。
話說妙兒一行人走的是陸路,待他們慢慢的靠近汴京外城後,才發現前來汴京城的百姓大多選擇走水路,也就是從揚州一帶坐船、由汴水北上。
有熱心的汴京本土百姓見妙兒一行人做外地人打扮,並滿臉好奇和興奮的盯著汴河看,便甚是自豪的主動出言介紹道:“這汴河可是我們汴京有名的河道,它通達江、淮兩地的水道,由西到東、橫貫整個都城!且河流上舟船如織,來來往往、日夜都不見停,兩岸土地更是十分肥沃———可謂是物產富饒、百物眾寶!”
妙兒他們這一路上走的都不是水路,因此一聽那人的介紹,幾人立馬再生出了幾分好奇心、伸長脖子多瞧了幾眼熱鬧的汴河,見河上果然熱鬧非凡,稍微遠一些的河麵上更是密密麻麻的停滿了大小船隻,且還有不少輕巧、隻容得下一、兩個人的小舢板,在那些停著的大小船隻中間靈活的來回穿梭。
妙兒見了覺得有趣,於是便拉著巧娘立在岸邊,想瞧仔細那小舢板在河麵上鑽來鑽去、究竟是在做些什麼……妙兒往前走了幾步、定睛瞧清楚後,才發現原來那小舢板其實是汴河上的“移動小賣部”!而它們之所以在船隻間鑽來鑽去,為的就是掙大船上那些有錢人幾個銅板兒!
妙兒深知他們一行人到了汴京城後,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找個能賺錢糊口的活計、或是做些小本買賣。因此在張大郎兄弟興致勃勃的觀賞著四下的風景時,妙兒卻著重觀察起河上那“移動小賣部”,並琢磨著能不能從中找到適合他們一家人的賺錢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