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田園篇(下) 第三十三章 桑基魚塘(2 / 2)

在這個係統裏“蠶絲”為中間產品,不再進入物質循環。鮮魚才是終級產品,可以提供給人們食用。係統中任何一個生產環節的好壞,也必將影響到其他生產環節。

妙兒記得珠江三角洲便流傳著這麼一句漁諺———“桑茂、蠶壯、魚肥大,塘肥、基好、蠶繭多”,這充分說明了桑基魚塘循環生產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的聯係。

妙兒是穿越人士,自然明白桑基魚塘一定是行得通的,但張大郎兄弟卻是地地道道的本土人士,所以他們聽了妙兒想出來的一係列法子後,第一反應是目瞪口呆、驚歎不已,第二反應則是半信半疑、不敢相信有這樣奇妙的好事……

於是張大郎率先問道:“妙兒,你這個法子聽起來是很不錯,且一次能有兩個進項,可這個法子可靠管用嗎?”

“當然了,我可不是胡亂瞎掰出來的,”妙兒說著理了理腦海裏的思路,盡量簡單的把“桑基魚塘”的原理解釋給張大郎兄弟聽:“這土絲比較值錢,我們就拿土絲這一塊來細說———這魚糞混入泥土中能夠讓地變肥、地肥了桑自然也就能長得茂盛,而桑長得茂盛蠶必定能被養得白白胖胖的,蠶一肥胖吐的絲也就會既多又好!”

“咱到時候光賣蠶吐出來的絲,就能掙不少銀錢了!我剛剛聽茶舍裏的人說,在蠶桑最旺盛的時期,順德容奇鎮每日都有‘絲船’運生絲出海賣到海外去,那絲船回程往往能夠運回整船白銀!因此順德一帶有‘一船生絲出,一船白銀歸’的說法。”

妙兒說著頓了頓,給了張大郎兄弟一點時間消化後,才接著往下說道:“可見這蠶絲十分值錢,我們種桑養蠶賣絲一定賠不了錢!哪怕我們把蠶絲的價錢賣低一些,再加上賣淡水魚這個進項,三、五年內必定能賺個滿盆缽!”

妙兒分析得十分仔細、說起來也是句句在理,讓張大郎兄弟聽了後頓時挑不出什麼不好的地方來,張三郎更是被妙兒說得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就開幹。

張大郎倒是比較鎮定,並且他很快就追問了妙兒一句:“妙兒,這個法子是你自個兒想出來的嗎?你怎地懂這麼多物事?還是誰告訴你的?”

妙兒既敢大大方方的把桑基魚塘的法子說出來,自是已經想好了應付張大郎兄弟的說辭,隻見妙兒大大方方的伸手指了指不遠處的茶舍,笑眯眯的說道:“我剛剛從茶舍那夥人嘴裏偷聽來的!”

“偷聽?”張大郎兄弟齊齊反問了句、一臉不可思議。

妙兒見了一臉無辜的答道:“是啊,他們幾個人聚在一塊兒閑聊,正好說到和種桑養蠶有關的事,我自個兒再仔細一琢磨、就想出了這麼一個法子來!”

妙兒見張大郎和張三郎聞言麵麵相窺、似乎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趕忙有些心虛的補了句:“我前幾天不是都在翻從三叔那裏借來的《齊民要術》嗎?那上頭也有提到種桑,我剛剛說的有些也是從上頭學到的!”

自從妙兒在《齊民要術》這本書上發現了“輪作”這個法子後,張大郎就十分崇拜寫這本書的高人,也把《齊民要術》當成一本十分有用、能夠解決很多和種地有關的疑難雜症的書。因此妙兒後麵補的這幾句話讓張大郎很快就釋懷了,不再懷疑妙兒的話,把注意力重新放在桑基魚塘上……

————————————————————7.9號第一更,晚點還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