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兒一言驚醒了張大郎,讓他強迫自己暫時不去管剛剛聽到的噩耗,而是馬上找到了劉嬸和禾花,一麵讓禾花趕緊去請個遊醫回來、一麵讓劉嬸趕緊到屋裏給尤氏搭把手,也算是解了尤氏的燃眉之急、讓尤氏慢慢的恢複冷靜。
話說這古人都比較早熟、早慧,因此今年已經九歲多的張大郎也算是個小大人了,深知眼下正是家裏最忙亂的時候。因此張大郎冷靜的吩咐完劉嬸和禾花後,就意識到他必須照顧好弟妹、才能讓尤氏全心全意的處理眼下這攤亂子,更是深知他身為兄長、絕不能讓弟妹在這個時候給家裏添亂子。
如此一想,張大郎馬上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不輕,也讓他感覺到了身為兄長必須負起的責任,因此張大郎很快就自覺的帶著妙兒和張三郎回屋,一邊帶著弟妹在屋裏做功課,一邊悄悄的關注家裏的情形。
而張家經曆了最初的慌亂後,很快張老爺子就發話了,讓唯一在家的二兒子張耀隨小夥計去江南西路一趟,把船沉後該打點的事宜打點下,再雇幾個人把張宗兄弟的遺體抬回家來,怎麼也得讓他們葬在張家祖墳裏才是。
張老爺子隻強撐到叮囑完張耀就倒下去了,於是身為長嫂、尤氏隻能接過這個擔子,一麵讓馬氏在床前侍奉病倒的張老爺子,一麵取了麻布孝衣來給張家眾人換上。
這辦喪事一點都不比辦喜事簡單,張家突然舉喪、什麼都沒有提前備下,因此尤氏得張羅著搭設靈堂、通告鄉鄰,忙完這些尤氏又親自寫了一封信,請人快馬加鞭的送去與在外遊山玩水的張光,讓張光馬上趕回家來。
而張耀得了張老爺子的吩咐,很快就隨著小夥計去了趟出事的地方,證實張宗和張祖確實出事後,張耀便花了些銀子、請人幫忙在出事地點尋找張宗的屍身,但一連請了幾個水性極好的人、連著尋了好幾日都沒尋到……
張耀無法,最終隻能先買了口上好的棺木,將張祖的屍身放入後,雇了幾個人一路抬回了張家。而抬死人多少犯點忌諱、不是人人都願意抬的,加之從江西南路一路抬著送回福建路路途頗遠,因此這一來一去、光是張耀這頭便花去了不少錢銀。
張祖的遺體一運回來,劉嬸就按照閩地風俗,把家裏的雞鴨貓狗之類的動物都捆綁起來、關到一處。因閩地人認為貓或其他動物靠近死者,會讓死者跳起來詐屍,還可能會讓死者死死的抱住活人或其它物事不放!
因此張家家裏的活物,除了人外都不能靠近靈堂。而這張祖的遺體既然抬回來了,那就該先進行入殮。
入殮閩地人也稱作小殮,是指由至親之人替死者穿衣服。眼下張老爺子臥病在床、張光這個長兄也沒未趕回,張祖的至親之人自然便是杜氏這個未亡人了。於是張祖遺體被抬回來的第二天,張家眾人便都把頭上的飾物卸了下來,並且按照規矩把頭發盤束在頭上,把準備好的物事取了出來,陪著杜氏到了張祖遺體邊。
隨後由杜氏替張祖穿衣和整理遺容,隻見杜氏一邊哭一邊先在床上鋪席,隨後再鋪絞,這些物事的質地都是據張祖的身份製定的。且按照北宋習俗,無論死者生前貴賤尊卑,入殮時都應該穿上十九套新衣,好風風光光的離去。
————————————5.21第二更奉上,請大家多多支持,記得收藏和投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