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鋒坐在辦公室,也沒什麼事做,看著電腦屏幕,不自覺的上網閑逛,時不時的慢騰騰的吃兩口午飯。
網上的新聞都沒啥好事,一鋒轉頭看看窗外,默默的出神:“空調真是個好東西。”北京城裏到了七月,天氣實在是難受。前兩天還是瓢潑大雨,整個北京一片汪洋,今天就豔陽高照,剛剛出門去買幾個包子,包子沒好,他自己倒是熟了。“唉,無聊啊。”一鋒歎了口氣,把網頁關掉。
“喲,最近沒什麼大事,鋒哥果然是閑啊,哪像我們這些幹雜活的,一個個累的要死。”一個短頭發,戴眼鏡的女生探過頭來。
“誰閑啦,我這隻是暫時沒事做。”一鋒頓了頓,“別總叫我鋒哥,聽著別扭。”
她聽了一撅嘴:“行行行,這臭脾氣,吃你包子去吧,吃的跟個包子似的!我回去幹活了。”
一鋒本名叫張峰,是“零號偵探事務所”的偵探。說起來,在現在這個年頭,偵探事務所可不是好幹的營生。別看小說、電視劇裏麵偵探一個個風流倜儻,運籌帷幄,那都大多是國外的事。就算真是中國的偵探,也都是古代的狄仁傑啊,拍案驚奇啊之類的傳說,至多也就是民國的一些事情。虛構的、演繹的私家偵探事跡都基本沒有以現代中國為背景的,就更不用說實際生活中,私家偵探的數量多麼少了。
為什麼做私家偵探的這麼少?因為難啊。
真正做起來,調查、取證這個工作本身就太辛苦,就算真有一個機智的大腦,沒有那個耐性去一點點篩選、排查,那都遠遠不行;更何況在國內,有法律條文明令禁止私家偵探、調查事務所一類的活動和機構,他們的運作就更加的舉步維艱了。也正是因為國內民辦調差事務所環境的惡劣,包括“零號偵探事務所”在內的北京各大民辦調查機構的職員們,基本上都是名副其實的“地下工作者”。
為了大概強調一下“零號偵探事務所”在北京乃至國內調查機構中的分量,這裏還是簡單介紹一下這些調差事務所的基本情況。當下在國內,這類機構大至可以分成三個檔次:第一種幹的活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調查個丈夫的秘密啦,跟蹤下兒子放學都去哪呀,幫老奶奶找找小狗啊,這種事,行話叫“底活”。因為掙得錢很少,又不好搞什麼宣傳,這樣的機構一般都規模很小,在“業界”也不被重視;一旦做的好一些,有名氣了,或者幫哪個大老板幹活幹的有了成效,就慢慢可以升為第二個層次,有機會接到一些更複雜的任務,比如探查商業機密,調查某競爭對手“黑曆史”等等。這樣的事情需要的人手更多,周期更長,所以一般就需要更好的運作方式,目前京城裏邊大部分這種機構的運作模式基本相似,都是大客戶出錢,這些“職員”們組成一個部門,作為客戶公司的一個附屬,每個人都是公司的員工,隻不過幹的事情不是公司所對外宣稱的而已。有時候一個事務所甚至同時在多家公司下掛靠,哪個公司的活幹完了,或者關係不好了,就悉數“辭職”,繼續找下一份“工作”。圈子裏管這樣的事務所叫“包工隊”,打一槍換個地方。
“零號偵探事務所”基本上也遵循著這樣的軌跡,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經曆了四五年的蛻變,漸漸的從第一類的事務所升級成為了第二類的調查事務所。然而,名字裏的“偵探”兩個字,卻是兩年前才加上的。
剛剛提到,京城內的這些調查機構大致分成三種,除了上述兩種之外,還有最“頂級”的一種。這種事務所工作範圍內“偵探、推理”的比重要比前兩種大得多,更加貼近偵探迷們對“偵探事務所”的認知,往往可以參與一些委托人委托的案件的偵查工作,這些案件可能仍然是商業機密調查,也可能是重要財務的保護,有時候甚至是對命案的私家偵查,這些往往都需要偵探事務所參與到案件中去,對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的調查方向有所了解,進行建議甚至幹預,獲取調查中重要的線索,進行進一步的推理。在這種大環境下,想要做成這樣的“頂尖”的偵探事務所,要麼就是這個事務所有很好的後台關係,可以和警方一定程度上合作,要麼就是這個偵探太強,沒了他,警察沒法破案——福爾摩斯就屬於後者。
而張峰更多是屬於前者。
張峰來事務所快三年了,來的時候是躊躇滿誌的小小少年,現在卻成了身體微福的怪叔叔。說他是屬於前者,是因為他老爸就是人民警察——北京市公安局海澱分局的副局長。雖然隻是三四把手,不過張峰爸爸也沒有什麼太多的野心,依然“兼職”刑偵支隊的隊長。說是兼職,其實哪有這種編製,隻是張峰爸爸之前是從刑偵支隊出來的,人稱“老隊長”,和警員們感情很深,經常來一起研究案情,有時間甚至一起出警,過把癮。局裏的人呢,也都敬重他資格比較老,沒有誰會去找他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