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徹骨的嚴寒(3 / 3)

蘇俄30年代的最大電站,第聶伯電站和其他大型電站都是依靠英、德、美提供設備建成的。

31年,蘇俄向國外購買了機器設備,約占世界設備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這一數字在32年上升到了一半左右。

蘇俄在極短時間內工業飛速發展,獲得了全麵的重工業生產能力,還掌握了最先進的技術,為獨立自主的發展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一五計劃期間,米國累計向蘇俄貸款了17億美元,為其實現工業化立下了汗馬功勞。

32年,在蘇俄各部門工作的外國專家有2萬人,其中6成以上都是米國人。

這些專家的工作受到高度重視,被委以重任,擔任了總工程師,總建築師等要職,很多人還得到政府獎勵,獲得了蘇俄最高技術獎列寧勳章,例如哈爾科夫拖拉機廠的總工程師就是米國人。

西方經濟大蕭條中,出現了一大批的失業技術人員,他們也被招聘到蘇俄工作,幾乎幫助蘇俄重建了整個教育科學體係,培養出源源不斷的科技人才。

到1932年底第一個5年計劃結束時,蘇俄的工業產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並擁有了完整的工業體係,而這一迅猛勢頭在二五計劃中得到了延續。

截止至二五計劃結束,也就是37年,蘇俄鋼產量達1770萬噸,煤產量1.28億噸,發電量365億度,建成包括鋼鐵、飛機、汽車、化工、重型機械等多個領域,共6000多家企業,工業生產總值占全世界的10%。

與此產生鮮明對比

33年與28年相比,米國工業產值下降了44%,德國下降了45%,英國下降20%。

通過上述的經濟表現可以看出,全力幫助蘇俄實現工業化,並沒有增強美歐等傳統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實力,緩解生產過剩的巨大壓力,反而為自己培養了一個強勁對手。

真可謂打落牙齒和血吞,這就是資本驅動政治決策,沒有長遠戰略眼光的惡果。

而這種情況在大洋帝國不存在,但至於國民經濟主導地位的重工業和機床設備製造業,其主要部分由帝國皇家和政府控股,具有很強的話語權。

在短期的大規模裁員後,隨著大規模基建的重新啟動,既然國際市場糟糕透了,那麼重點刺激帝國內需。

在消耗巨大鋼鐵和水泥產能的同時,促使設備加工業,運輸業全麵複蘇,憑空增加了數百萬個就業機會。

而這些產業的複蘇產生巨大的連鎖效應,人們有了工作就有了錢,能夠按時償還房屋貸款,可以大量消費,避免了大量銀行多米諾骨牌一般的倒閉。

而銀行的穩定,逐步恢複了居民信心,在日常消費力的帶動下,食品加工,農牧業生產,服裝業和海洋捕撈業,運輸業也開始全麵複蘇,進一步增加就業人口。

到了30年底

經過一整年的努力,大洋帝國的經濟已迅速反彈,逐漸形成了以太平洋國家安全聯盟17個國家為核心圈子的貿易圈,逐步恢複遭受重創的外貿往來,帶動這些國家緩緩複蘇。

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大洋帝國經濟堅冰的融化,暫時隻能輻射到貿易緊密聯係國,擴散不到全球。

而此前,在國際貿易上對大洋帝國圍追堵截的英國貿易圈,沒有能夠感受到這股溫度。

這讓以倫敦為首的歐洲經濟中心複蘇緩慢,依然在痛苦的深淵裏掙紮。

麵對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投射過來的嫉妒到發紅的眼光,大洋帝國依然有條不紊的推行國內大基建開發熱潮,進一步增強經濟內需,減弱對外貿易極大萎縮對整體經濟的影響。

對歐洲來說

30年的寒冬,是徹骨的嚴寒……

大洋帝國表示對此愛莫能助,除了進一步加強對英國和德國的糧食援助以外,其他的隻能祝他們好運。

。您提供大神葡萄無牙的澳洲風雲1876小說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