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帝國的政治版圖無論怎麼劃分,都是皇帝李福壽手中的棋子,這一點毋庸置疑。
1896年致公黨的大分裂,若沒有皇帝陛下私下授意,僅僅憑借在皇帝陛下身邊十幾年的皇室秘書長範仲齋,一個內臣,想要在政壇掀起偌大的風浪,無異於癡人說夢。
誰能夠上台執政取決於聖眷,而非勞什子民主競選。
在大洋帝國
擁有全國性崇高聲望的隻能是大洋帝國皇帝李福壽一人,其他無人敢於邀買人心,除非想作大死。
在當前世界性經濟危機風暴席卷來的時候,皇室宣布建立全國性賑災機構“皇室仁濟總會”,並且對失去工作的底層群眾展開大規模慈善賑濟,將在全國230多個城市雇用數十萬婦女和義工,為挨餓的家庭送去食物,送去溫暖。
這種事兒隻能皇室出麵去做,具有天然的合理合法性,別人即便腰纏萬貫,也隻能把相應的善款捐入皇室或其它慈善機構,由慈善機構代為發放。
直接搞,那是不行的。
在大洋帝國法律體係中,有一部叫做《帝國安全法》,專門懲治各種裏通外國,造謠混亂,意圖不軌謀反的叛國罪行。
一旦罪名成立,起刑就是流放阿拉斯加,嚴重者處以絞刑,可以並處沒收家族全部財產,剝奪貴族爵位,全家流放的附加刑,是重罪之一。
墨爾本距離帝都長安,隻有十來個小時的火車車程,距離非常近,往來公路、鐵路和航空交通也非常方便。
乘坐長安至墨爾本的飛機航班一個小時就可以抵達,這成為了商務人士的最愛,也是對國內熱門航線之一,僅次於帝都長安至紅河穀,至鬆江等黃金航線。
至於從帝都長安前往悉尼,由於駕車隻需要4個小時,而且道路寬敞平坦,絕大多數人選擇駕車前往,反而更加快捷方便。
麵對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
大洋帝國立馬出台了一係列針對性極強的政策,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開始啟動大規模基礎建設,為越來越多的失業人群提供數百萬個就業機會。
數10項大型鐵路工程,數以百計的公路幹線提等升級工程,數以千計的橋梁,各種大型水電站,火電站以及大規模城市建設工程陸續展開。
這些大型基建工程以及其他針對性極強的政策陸續出台,取得了立竿見影的顯著效果。
強勁的需求重新啟動了數以千計陷入瀕臨破產境地的大大小小鋼鐵廠,水泥廠,木材加工廠,設備以及運輸業,海輪滿載著貨物離開港口,一隊隊的貨車行駛在道路上,整體國民經濟肉眼可見的迅速恢複生機。
重新開工的工廠裏,熙熙攘攘的工人臉上露出如釋重負的微笑。各個建築工地上,那些剛剛失去工作的人們正在揮汗如雨幹活。
隻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保住房屋,讓妻兒老小不至於流離失所。
隻有失去了所有,才會更加珍惜現在。
為此,普通勞動者煥發出極大的建設熱情,帝國經濟就像枯萎的樹枝重新煥發生機,抽出代表著新希望的嫩芽。
相比較其他工業經濟體
大洋帝國剛剛落入水中,差不多水淹了半截腰,便開始了強力的經濟拯救工作,很快見到了成效。
大洋帝國麵臨的是全球性經濟大蕭條的嚴重衝擊,外貿出口嚴重萎縮,投資者已經變成了驚弓之鳥,投資信心嚴重不足,從而導致整體經濟陷入困境。
尤其是大宗出口產品羊毛紡織業,天然橡膠業,汽車,鋼鐵,煤炭和成套設備以及電子電器業,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大蕭條中,先後遭受重創,產能大幅衰減。
所以,大洋帝國麵臨的是產量過剩、需求不足的問題,
在開啟國內大基建浪潮的同時,帝國以皇室和政府為主的慈善救助機構,利用雄厚的財力采購大量農副產品,用於賑濟社會底層人士,並且慷慨的援助友邦。
這一行動
無形中卻重創了俄國的糧食出口市場,畢竟免費的比花錢買的更香。
大洋帝國財大氣粗,為了保證國內農牧業迅速恢複,不惜投入上億金洋的巨額資金,將多餘產能出口至越國,琉球王國,密歇根共和國,英法德等國,美其名曰經濟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