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心西域(1 / 3)

張老太公即將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到了此時,臥身榻上的他似乎才真正洞悉了人生真態——他為之耗盡一生心血所追求的功名和地位,此時此刻竟然如雲如煙一般飄渺無形。

張老太公揮手驅趕走了那些圍繞在身邊的郎中,他隻想讓張太夫人陪伴在身旁。他靜靜地躺在榻上,閉目省視自己的一生。

他這一生,確實步步謹慎。在這紛紛撓撓,亂亂糟糟的人世間,能夠像他這般精明清醒的人真可謂是鳳毛麟角。

王莽亂漢時,張老太公先投更始皇帝劉玄,但他很快就看出劉玄根本無力救治亂世,隨後便早早的改投劉秀。早年就這樣追隨著光武皇帝四方征伐。在此期間,他眼睜睜地看到一個個所謂的世間梟雄死無葬所。可憐他們的那些追隨者,皆因跟人不淑而落的人亡家破。

看著周圍那麼多人,一個個的身首異處,而他總算跟隨到了一位真命天子。就憑這種銳利非凡的眼光就足以讓張老太公暗自得意了。

到了光武皇帝定都雒陽稱帝,國內戰亂並未平息。隗囂、公孫述等人強霸一方,交址、犬戎等地蠻夷叛亂不休。好不容易等到光武皇帝蕩平四海,全國統一,他們這些功臣可以憑著前半生的搏命來換取後半生的榮華時,朝庭內卻邀功逐利,相互傾紮。一時間風聲鶴唳,其凶險絕不亞於戰場廝殺。他隻能隱忍偷生,絲毫不敢以複國功臣自居。暗自退至一旁,冷眼相觀,又看到身邊那些同僚,有的落得殺身抄家,又有的落得抑鬱而亡。

而他卻得享天年。

可是,美中不足,張老太公一生娶了二位夫人。元配何氏為他生了二個兒子,卻一個也沒有留下。

老大隨張老太公在戰場上搏殺時死於亂戰之中,後來打掃戰場,卻連屍首也沒有找到。

老二死於更早時間的戰亂逃難途中,當時匆匆埋葬了事。事後想將屍骨遷移厚葬,可是當找到那處荒坡時,隻見到處是亂墳荒塋,哪裏還能再區分出匆忙下葬的兒子的墳塋?

何氏也早早的離世而去。

何氏去世後,老太公娶了現在的這位夫人——周氏。

本認為戰後一切都應該平安了,哪知周氏的第一個孩子有一夜突得急病,等到郎中趕來時,已經斷氣。老三死的時候,張老太公夫婦悲痛異常,當時,張老太公死的心都有了。

老三死時,張老太公已經不再青春。許多年也沒有看到張家有添丁的可能。本來認為張家可能就此絕嗣。可是,誰曾想,就在這時,老夫婦兩人突然被郎中告之有喜。這一下,老倆口高興地什麼似的,盼星星盼月亮地熬過了十個月,終於盼來了張家這根獨苗——張置。

歲月流逝,看著日益長大成人的張置,張老太公的目光卻日見陰沉。

平日裏,兒子的話語中總會表現出一番雄心壯誌,好像封侯取爵如在囊中取物一樣。

若是換了別人的父母見到兒子有這般抱負,定然會欣喜萬分。而張老太公看在眼中,內心卻是憂慮重重。

張老太公心中冷笑道:“你這孩子,哪裏就知道創業之艱辛,世間之險惡。河道中漂流的屍體,山野中刺目的白骨,那一個不是衝著王侯將相而去的,最後成功者又能有幾人?”

想到自己不久於人世,將這麼個不安分的兒子留在雒陽行嗎?

腦中轉念至此,張老太公猛然睜開眼睛,雙手緊緊拉住張太夫人,張開嘴唇,似乎有話要說。

張太夫人忙將耳朵貼在張老太公的嘴邊。就聽張老太公艱難地吐出了三個字:“留——上——村——。”

張太夫人點頭會心地說道:“放心,放心,我一定會將他們帶回去的。”

聽了張太夫人的這番承諾,張老太公放心了,他示意讓張太夫人將兒子、孫子和兒媳一起叫進門來,和他作最後的絕別。

張老太公就這樣撒手而去。走的時候,他依然不放心地將兩眼緊緊地盯著他那唯存的兒子,久久不能移開,瞳孔慢慢放大……

辦完老太公的喪事,張太夫人就按照老太公的遺囑,帶著全家遷回到了丹陽郡黝縣留上村。

原來,張老太公所做的最後安排,就是要求張太夫人在他過世後將全家遷回祖地——丹陽郡黝縣的留上村。他早已在那裏購置了不少的田產,足可以讓他的兒孫享受世外無爭的生活。

張置何嚐願意離開雒陽?他從小就誌向高遠,而離開大漢王朝的都城——雒陽,到一個外郡鄉村,要想實現那一番宏願,無疑是癡人說夢。

當年在雒陽,以他世子(過去僅為王、侯的繼承人,後來也用來稱貴族、高官的兒子,以示尊重。)的身份,本可以“納貲為郎”就是說以他父親為大漢朝所建立的功勳,他完全可以有一個很好的仕途起步。但是,父親卻無視他的想法。看著身邊的一個個朋友都穿戴“郎官”的服飾而出入宮廷,這本身就讓他心有不甘。現在又要他久居到一個如此偏遠的小村莊……這讓他如何能夠接受得了?

無論父親的所為多麼讓他無法理解,他也隻有遵從父命,帶著妻兒隨母親來到了離雒陽千裏之距的留上村。

留上村可謂是個世外之境,這裏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物產極其豐富。特別是遠遠望去的黟山(今黃山),山巒奇特,秀美俊挺。

張置年輕的妻子——亦青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奇山秀水的美麗家園,頗為適應這裏的田園生活。平日裏,她除了偶爾陪同張置練習拳腳槍劍之外,也就是帶著兒子張顧玩耍,或幫著張太夫人處理一些家居瑣事,她享受著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

可是,亦青卻發現,丈夫自從離開雒陽後,便悶悶不樂,似乎總是心事重重。

她了解張置。張置曾不隻一次地和她說過:“大丈夫立於天地間,自當封侯蔭子,以成就一番偉業,絕不可碌碌一生,默默無為。”

聽完他的話後,亦青笑著問道:“你認為當今世上,如何才能成就你的偉業?”

張置回道:“自高祖建漢以來,都是以軍功立業,而現在可立軍功的唯有西北邊陲。如果能像衛青、霍去病一樣統兵萬千,平定邊陲戰亂,稱雄異國,那當然最好。不然,像張騫、傅子介那樣曆險西域,也能封侯蔭子,為萬世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