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道德感
人們用一定的道德標準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思想、意圖時所產生的一種道德體驗。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道德標準。
12.創造力
人類能根據一定的目的、運用一切已知信息,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和個人價值的產品和能力。
13.自我意識
簡單來說,就是個體對自己作為客體存在的各方麵認識。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具體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如身高、體重、體態等)、心理特征(如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自己與周圍人們相處的關係,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與作用等)。
14.思維概括性
發育充分的大腦思維能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建立事物間的聯係,把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規律提取出來並加以概括。
15.觀察法
指在自然環境中,研究者通過感官或一定的儀器設備,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對象的行為、動作、語言和外部表現,了解和分析其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
16.氣質
氣質,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質,是相當穩定的個性特點。它有著不依活動目的和內容為轉移的、典型且穩定的特征。
17.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自我實現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在自我實現需求之後,還有自我超越需求,但通常不作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必要的層次,大多數會將自我超越合並至自我實現需求當中。
18.自我尊重
又稱自尊,是對自我總體的帶有肯定性的評價,它是自我認同的核心。
19.信仰危機
指人們對原有良好而穩固的信仰,經過一定的困惑和憂患而產生的懷疑和動搖,直至全麵崩潰以及沒有信仰的一種精神意識狀態。
20.青少年非正式團體
青少年由於興趣、愛好和生活等方麵的趨同性而結合成的一種群體,是青少年在相互交流中形成的鬆散組織。
21.多元智能理論
哈佛大學研究所發展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認知上的一個新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類至少具有七種以上智能——言語語言智能、音樂節奏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所以應該進行全麵教育,開發每個人身上的七種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潛能。這一理論也最終促使了美國曆史上一次重大的教育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