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四十(2 / 3)

三月,金使來賜封冊。

金兵與蒙古戰,敗績於渭河堡。遵頊乘其敗,頻侵邊境,而金封冊使仍至。

攻金葭州。

金延安路兵馬總管完顏奴婢卻之。

冬十二月,遣使如金謝封冊。

遵頊誌與金構難,受冊久之,始遺使謝,而賀正使仍不遣。

嘉定六年、夏光定三年春三月,太陰與太白並見。

相去僅尺餘。

夏六月,侵金保安州,破之,圍慶陽府。

保安既破,獲州刺史殺之;又犯慶陽,殺其同知府事等官。知慶陽府蒲察鄭留出兵力戰,乃引歸。

秋八月,破金州,降其節度使烏林答琳。

答琳尚金郜國公主,為靜難軍節度。夏兵攻城,答琳中風,不能戰,遂降。金主遣通事張福孫來視答琳,公主以其狀付福孫。福孫還以聞,金主諭夏國善視之。

冬十一月,攻金會州,敗於窄土峽。

遵頊知金主永濟被弑,國中大亂,出兵突攻會州。金都統徒單醜兒引大軍拒戰於窄土峽,副都統烏古論長壽先登陷陣。夏兵不支,走東關堡,再戰複敗。

十二月,破鞏州,執節度使夾穀守中,殺之於平涼城下。

夏、金接壤之處雖多溝阪,並無長河大山為屏蔽。金人向恃陝西弓箭手善戰禦敵,夏國畏之。及徙屯他所,遵頊以數萬騎攻破鞏州,執守中,脅降,不屈,載而西進。圍平涼,使其至城下諭降,守中呼城上曰:“夏人矢盡且遁,慎勿降!”夏兵交刃殺之。按察副使盧庸登陴拒戰,矢盡,募人取夏兵所射城上箭以濟,夏兵不能克。

附:《金史?蒲察鄭留傳》:至寧元年,知平涼。是時,平涼被兵,夏人複來攻,鄭留收潰卒為拒守計,夏兵乃退。

按:至寧盡九月。平涼被兵,在《夾穀守中傳》已雲“至寧末”,此更不知何時。

嘉定七年、夏光定四年秋七月,遣使人西和州,請會師圖會。

左樞密使吐蕃路招討使萬慶義勇遣蕃僧減波把波等齎蠟書二丸,至西和州之岩昌寨,議夾攻金人,圖複侵地。製置使董居誼初入蜀,恐其詐,不報,迅遂中絕。

按:夏自安全銜失援之憾,構怨於金,遵頊繼之。平涼、鞏、會間無歲不攏,而又力弱勢衰,不能得誌。因思假宋兵威以逞其忿,何嚐為中國計哉?況戎性輕忽,勝則爭趨,敗則四潰。觀後日鞏、秦之役,進退無恒,夏可用宋,宋不能用夏,絕之未為不是。《續綱目發明》以夏之請師為“向義”,宋之不報為“失策”,是徒論其理,尚未揣時勢立言也。

八月,攻金慶原、延安諸州。

初,遵頊令歸國人喬成齎書於金,言邊吏侵掠,乞加禁戢。金主知其飾辭,不答。遵頊率眾攻掠諸州,金主令有司移文責之。

冬十一月,援金叛人程陳僧於蘭州。

金蘭州譯人程陳僧聚眾叛,敗金人於龕穀,遣偽統製董九招西關堡都統王狗兒。狗兒殺九,起兵拒。陳僧來乞援,遵頊以兵三千應之。

嘉定八年、夏光定五年春正月,攻金環州,金使來謝,不可,進圍積石州。

先是,夏兵掠武延川,金邊吏亦稍侵夏境以報。遵頊怒,遣兵攻環州。金主命治邊吏罪以謝,遵頊不可,進圍積石,為都統薑伯通所拒,不克而還。

二月,破安鄉關,複攻環州。

金都統曹記僧、萬戶忽三十禦之,不得進。再攻環州,刺史烏古論延壽及斜卯毛良虎敗之境上。

秋九月,金討叛人程陳僧,複以兵援。破西關堡,圍第五將城。

初,金主議伐夏國,陝西宣撫使奏:“往者夏人侵我環、慶、河、蘭、積石,及出兵應之,悉遁去,蓋為我有備也。今蘭州潰兵猶未集,軍實多不完,沿邊地寒,春草始生,未可芻牧,兩界無煙火者三百餘裏,不可輕舉。”金主從之。遣河州提轄曹記僧、通遠軍節度完顏狗兒討陳僧,以絕內援。遵頊以師赴救,與金兵戰,互有勝負。已,以輕兵襲破西關堡,圍第五將城,與金萬戶楊再興相持數日而解。

按:“討”而書“援”,罪援者也。

冬十月,攻金保安、延安,不克;圍臨洮府,破之。

夏兵攻保安,與都統完顏國家奴戰,不勝。再攻延安,又為戍將所敗。乃合右廂精兵八萬圍臨洮,金陝西宣撫副使完顏胡失剌來援,夏兵伏渭源堡擊敗之,執胡失剌,遂破臨洮。

攻熟羊寨。

夏兵侵金不已,金主以空名宣敕付陝西宣撫使:夏人入寇,有臨陣立功者,五品以下並聽遷授。於是,金兵皆力戰。夏眾數萬攻綏德之克戎、綏平,皆敗;又攻熟羊寨,陝西副統軍移剌塔不也以兵萬人拒戰,遂卻。

十二月,合金叛將程陳僧兵攻臨洮府,敗績。

初,遵頊破臨洮不守,金將陀滿胡土門修複其城。陳僧遣使請攻,遵頊遣兵數萬,合陳僧兵複圍臨洮,扼渭源堡,內外不通者半月,城中粟不支,眾心危甚。胡土門日勉以忠義,皆自奮,偵城中為夏內應者二十人,悉斬之,擲首城下。夏兵四麵力攻,胡止門縋壯士夜襲營壘,夏兵亂,金兵乘之,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