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三十四(2 / 3)

冬十月,使賀金天清節。

使臣奏請師期,金主命俟副元帥宗弼檄至。

十一月,金人為求侵地。

宋通問使、宣義郎傅見金左監軍完顏希尹於雲中,希尹以國書授,為夏國請熙寧以來侵地。蓋因前奪夏地,欲責償於宋以報也。

宋高宗建炎二年、夏正德二年春正月,使賀金正旦。

金主問夏國事宜,使者以歲饑告,命發西南邊粟市之。

陝西撫諭使謝亮來議和。

乾順屢從金兵入邊,高宗以主客員外郎謝亮為陝西撫諭使、從事郎何洋為太學博士,持詔諭乾順約和。陝西製置使王庶遺亮書言:”夏國為患小而緩,金人為患大而急。況夏國秋稼不登,饑餓困敝,庶可保其無他。閣下曷不持節督諸路兵,先其急而後其緩。“亮不聽。慶曆後,中國使者常止宥州,有偶至國中者,與國主以賓禮見。亮至,乾順倨坐見之,亮不敢爭。

三月,連金兵破鳳翔、西京,以檄索延。

乾順遣兵會金將婁室陷鳳翔、長安,隴石大震。諜知關陝無備,命宥州監軍司移檄延安言:”大金以延割隸本國,理當索取,若敢違拒,當行誅討。“帥臣王庶報曰:”金人初犯本朝,嚐以金肅、河清畀汝,今誰與守?國家以奸臣貪得,不恤鄰好,遂至於此。貪利之臣,何國無之,豈意夏國躬蹈覆轍!比聞金人欲自涇原直搗興、靈,方切寒心,不圖尚欲乘人之急。幕府雖士卒單寡,類皆節製之師,左支右吾,尚堪一戰。果能辦此,何用多言!“乾順得檄不報。

秋九月,遣謝亮還,以兵取定邊軍。

乾順留亮數月,偽與約和,遣歸。亮既行,潛以兵躡其後,由多移嶺襲破定邊,悉取其諸堡寨。

冬十月,使賀金天清節。

金徙徽、欽二帝於韓州,使人隨君臣表賀。

十一月,黜將軍李遇。

遇自取威戎,欲盡收關陝,頻以兵擾延。王庶患其強,遣諜入夏間之,乾順心疑,黜遇而收其兵。

建炎三年、夏正德三年春正月,使賀金正旦。

金諸將兵破陝西諸郡,蕃、漢由綏德城逃入夏界者甚眾。使人入見,金主諭謹守邊備,勿納流民。

二月,金使約兵入寇,勿應。

金婁室久圍晉寧軍不克,遣使約夏國夾攻。乾順恐晉寧破,金兵日逼,不應。

秋七月,取德靜寨。

延戎馬倥傯,其東皆金兵,西北即夏境,屬中國者惟鎮安一軍、德靜一寨。乾順攻德靜,破之,權帥耿友諒僅以身免。

冬十月,使賀金天清節。

金蒲察、婁室悉取、坊二州,地與夏境接壤。乾順懼其兵威,遣使先期至,金主命仍隨高麗使同見。

建炎四年、夏正德四年春正月,使賀金正旦。

宋兵敗於高橋,高宗航海。金將阿裏、蒲盧渾狀聞,金主出示高麗、夏二國使人,以誇其強。

太常卿謝亮複奉使來,不納。

開封尹宗澤疏請北伐,乞使辨士西說夏國出兵為助;知樞密張浚宣撫川、陝,亦奏請國書連夏。高宗複以亮為太常卿、權宣府參議官,再使夏國。乾順聞其至,拒不許入。亮不得要領而還。

冬十月,使賀金天清節。

金人立劉豫為齊帝,豫遣使謝封冊並賀天清節,夏使遂班於齊使、高麗使之下。

環慶統製慕洧自慶陽來降。

張浚富平之敗,斬環慶經略使趙哲。哲將統製官慕洧為環州豪族,遂自慶陽叛附夏國,乾順納之。

十二月,熙河副總管劉惟輔請附,不納。

金人寇熙河,與惟輔戰,不勝。一日,乘其出焚積聚,襲敗之。惟輔與親信數百匿山寺中,遣人求附,共扼金兵,乾順畏金,不納。已而,金人執惟輔,死之。

紹興元年、夏正德五年春正月,使賀金正旦。

乾順表內以不納熙河劉總管告,金主賜賚甚厚。

夏四月,金使來索遼臣耶律大石。

大石,遼太祖八世孫,仕遼為都統林牙。金兵入居庸關,大石迎戰被執,後乘間脫歸。及遼亡,大石率其部眾西行萬餘裏,歸者數國。至起兒漫,群臣冊立為帝,稱西遼,改元延慶。金遣降將耶律餘睹等至兀納水,不得濟,還報曰:”聞大石已駐兵和州之域,必與夏國合勢。“金主遣使索之,乾順報曰:”小國與和州地非接壤,且不知大石所在也。“

冬十月,使賀金天清節。

和州回鶻執耶律大石之黨撒瓜、迪裏、突迭獻於金,金主知夏國不與大石合,使人入見,諭慰之。

慕洧叛降於金。

金將撒離喝攻慶陽,破之。慕洧乘勢取環州,見金兵強,遣使以城降。

十一月,川陝宣撫副使吳使以書來,不報。

川陝地金已十得其四,時敗金將兀術於和尚原,西路稍通,乃貽書夏國,使背擊金人。乾順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