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戰使用範例
巧克力間諜大戰
1971年,法國的一家化工廠即將研製成功一種新型的洗滌劑。這時,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的一些報紙上登出了一則醒目的招聘廣告:本公司將在歐洲開設分公司,擬招聘8名高級化學工程師,報酬優厚,應聘者從速。
法國的許多化工專家為這則誘.人的廣告所動,紛紛前往報名。經查閱應聘者名單,這位美國人驚喜地發現其中竟有8人參加了法國那家化工廠新型洗滌劑的研製工作。他借口應聘者眾多,需要一個一個認真麵試為由,分別同他們會麵。這些化工專家為了顯示自己的才能和知識,以博得美國人的賞識,都把自己掌握的技術情報和盤托出。經過麵試,這位美國人從他們的口中分別掏出了新型洗滌劑的部分配方和製造方法,再加以集中分析,便輕而易舉地獲得了新型洗滌劑的配方和生產流程,麵試過後,應試者天天盼望著那位美國人寄來一紙應聘文書,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早已偷偷地溜回了美國。
不久,這種新型洗滌劑便在美國麵世,並打入了國際市場。
商戰中的用間與反間,都充分利用了公眾的某個心理,或以利誘.惑,或打著情義的旗號,卻幹著偷.竊的勾當。翻開世界巧克力食品工業的曆史,你就會看到,巧克力食品工業的發展史就是一個用間與反間的商戰史。
巧克力糖幾乎人人愛吃。據說,著名的法國皇帝拿破侖也對巧克力推崇備至。每次出征,他總要隨從的副官帶上大包大包的巧克力,遇到身體疲乏或者用腦過度時,就往嘴裏塞上幾塊。
製造巧克力的主要原料來自可可樹。這種樹在中美洲和墨西哥南部最多。將可可樹的種子曬幹、去皮、磨成粉,便取得了製造巧克力的原料。古時墨西哥的瑪雅人把可可樹稱為生命之樹,每出生一個孩子,他們便要栽種一棵可可樹,以此祝福新生嬰兒健康成長。他們認為,可可樹果象征著人心,用它製成的食品是血液,能給人以旺盛的精力。
墨西哥人很早就掌握了製作巧克力的技術。印第安人最早吃的巧克力是用可可粉加上玉米、辣椒等攪和製成的一種糊狀食物,帶苦澀味,後來才加進糖和香草等調味料。
14世紀時,巧克力隻是由墨西哥獨自擁有和經營,直屬國家監管。當第一批西班牙殖民軍到達墨西哥時,見當地人都津津有味地喝這種巧克力飲品,有人便嚐了一口,剛喝進嘴裏就又立即吐了出來,並大聲喊叫,這隻能喂豬。原來,當時的巧克力還沒有加糖和香草。
1915年,西班牙騎士列戈以周遊列國為名來到墨西哥。好客的墨西哥人見他風度翩翩,態度友好,就破例答應了他的要求,讓他參觀了巧克力的生產過程。墨西哥人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道貌岸然的“貴客”原來是一個產業間諜。他成了西班牙第一個竊取墨西哥巧克力生產技術的人。他在竊取了巧克力的生產技術後,便偷偷地溜回了西班牙國內。從此,巧克力的生產就在西班牙開始了,並很快成了西班牙新興的食品工業。許多西班牙人因生產巧克力而發了財,這引起了歐洲其他國家商人們的垂涎,他們紛紛前往,想在西班牙“取經”。無奈,西班牙人對巧克力生產的技術始終守口如瓶。就這樣,西班牙的巧克力生產技術,又成了歐洲各國產業間諜的重要目標。
在這場間諜戰中,意大利人捷足先登。1606年,他們用重金買通關節,竊取了西班牙巧克力的生產秘方,一舉打破了西班牙對巧克力生產的壟斷。英國的生產商也不甘寂寞,急起仿效,於1763年偷到生產配方,並大膽加以改進,生產出了奶油巧克力,使英國一躍而成為巧克力大亨。1800年,瑞士工業間諜又如法炮製,竊取到巧克力的生產技術,使自己變成了世界聞名的“巧克力王國”。同時,德國的廠商也偷到了巧克力的生產技術,並把巧克力製成糖出售,和瑞士等國展開了競爭。其後,日本也加入了這場巧克力間諜大戰。由巧克力引起的這場間諜戰和貿易戰斷斷續續連綿上百年,直到現在還沒有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