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起源於我國,卻未昌盛於我國。目前已有很多國家對胎教進行了深入細致地研究。高度發達和高速發展的時代、政治、經濟、科技領域的競爭轉為一場智力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從重視教育,重視人才轉而注意到人才成長的起點,注意到如何教育和培養才能使一個人成才。專家學者們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研究。從學前到零歲,從零歲到“負”二歲,終於揭示出了胎兒期的發育發展,在一個人的一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胎兒期給胎兒上好人生的第一課,對於一個人的一生成長有著重大意義。胎教以其自身的重要性,贏得了人們的關注和重視。於是,胎教這門學科快速發展起來。胎教學為一個國家文化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點亮了一盞希望之燈。
(一)提高我國人口素質刻不容緩
“控製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十幾年來的計劃生育工作,使我國人口減少了2億,僅這2億人口中,就會有上千萬的生理殘疾的人。我國是世界上的一個大國,各種殘疾人就算占很小的一部分,其數量也會相當可觀。據國家統計局1987年對國內殘疾人的首次抽樣調查,我國殘疾人的總數約5164萬,其中聽力語言殘疾約1770萬,智力殘疾約1017萬,肢體殘疾約755萬,視力殘疾約755萬,精神殘疾約194萬,綜合殘疾約673萬。
這一大批殘疾人口,給社會和家庭增添了沉重的負擔,對於絕大多數生養了重度殘疾兒的家庭來說。理智上難以接受,情感上苦不堪言。做父母的,看著自己生下的一個缺肢、短腿、小頭、兔唇、瞎眼、聾耳的孩子,內心的痛若是難以言喻的。至於這樣的孩子,長大懂事以後,知道自己是一個殘疾人,難以象一般人那樣學習、工作。這些孩子或對周菌事物視而不聞,或聞而不見,或不能言語,或不能跑跳,與周圍環境缺少某種聯係,他們內心的痛若是可想而知的。
我國現有先天愚型人約160萬,這些人不能參加勞動,生活不能自理,而他們每年的生活費和醫藥費即要花上幾億元,再加上其它能引起重度智力低下的遺傳病人,精神分裂症或躁狂抑鬱症,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等等病人,國家每年要支出的費用達百億元。這是一個國家何等沉重的負擔。
我國低素質人口難以避免,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麵:
第一、通婚圈狹窄
我國自古就有“父母在,不遠遊”,“父母命,媒妁言”,“親上加親”等封建的忠孝理論,這種荒謬的理論,幾千年來禁錮著我們這塊黑土地上人民的思想,尤其是廣大農民的思想。據社會學家對全國6個省市1441戶農民家庭的調查,中國絕大多數農民的通婚圏,方圓不超過25公裏,其中817義的農民的通婚不出縣,57義通婚不出鎮,30通婚不出村。據1991年另一次調查,通婚不出鄉的占73,通婚不出村的占58”。由此可見,我國農村的通婚圈在不斷縮小。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調查表明:通婚圈狹小的民族和較開放的民族比較,前者的各種遺傳性疾病的發病率,要比後者髙215倍,血緣親近通婚圈小的男兒所生子女畸形的發病204率,要比通婚圈大者髙出150倍。嬰兒死亡率也要高出3倍多。
通婚圏的縮小,意味著人口質量的下跌。我國農村由此造成的癡呆傻人約有500萬。據對黑龍江省富錦市的調查表明:這裏的農民同鄉、同村通婚的,高於全國農村抽樣調查的平均數,癡、呆、傻和其它智力低下者的比例,也高於其它地區。在一些偏遠山區甚至出現了傻子村。湖北省某縣的石滾棚和馬家衝這兩個村,就是名副其實的“傻子村”,這正是“姑表開親”、“姨表開親”的惡果。
狹窄的通婚圈使近親婚配直線上升,造成了遺傳病的肆意橫行。目前世界上遺傳病有4000多種,而能夠在母伴內得到診察的卻不過數十種,無數的嬰兒帶著各種各樣的先天性疾病來到這個世界上。據我國衛生部組織的全國出生缺陷監測,我國有生理缺陷的新生兒發病率為13.07。也就是說在我國每年2000多萬的新生兒中,有26萬嬰兒有各種生理缺陷,這其中80”是由遺傳病引起的。這些由遺傳病引起的缺陷嬰兒,20多年後,當他們長大成家,又會連累下一代,縱向擴散開來。
在我國有很多民族都實行族內通婚,致使一些少數民族人員質量下降,人丁不興旺,有的甚至瀕臨滅亡。
另外,從地理環境方麵來看,在不同地理環境中生活的人們,體內所含的微量元素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以至導致疾病。一般在鄰近區域長大的青年男女從同一地域的水中攝入的微量元素基本相同,如果該地域某種微量元素過剩或缺少,則該地域的青年人該種微量元素都會過剩或缺少。這樣本地域男女成婚,這種量元素所導致的病就會遺傳給下一代。如我國黑龍江省樺川縣有個出名的“傻子村”,這就是由於水中缺碘,造成了人的智力低下的克汀病,又由於通婚圈的狹小,使村中的傻子代代繁衍。
通婚圈的狹小,造成了一代又一代的悲劇,這不僅是某些家庭的不幸,不僅僅是某些村落的不幸,更是我們國家的不幸,我們民族的不幸!
第二,母親的文化素質低
母親的文化素質和胎兒出生的生理缺陷率有密切的關係。母親受到的教育水平越高,胎兒發生生理殘疾的可能性越低。一個原因是文化素質低的人,早婚早育率高。經調查,早婚早育的人中,隻有高小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86,而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僅占1.4。這些早婚早育的文盲、半文盲的“媽媽”,有的年僅十五、六歲,身體的高級神經係統和骨骼係統尚未發育成熟,無法承擔起孕育胎兒的任務。由於胎兒的發育受到影響,多數胎兒出生後因先天不足而體質衰弱,對各種疾病缺乏抵抗力,同時先天愚型患兒的出生率大大增加,另一個原因是文化素質低的人,近親結婚者多。經調查,在近親婚配的人中,文盲、半文盲的占杯.7%,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2。我們知道,近親結婚遺傳病發生率極高,而且容易造成畸形怪胎和低能兒。再一個原因就是文化素質低的人影響後代的智力開發。文化素質越低的人越是學習麵窄,相應地胎教工作做得不好。我們知道胎兒期的智力發育,對整個一生有直接關係,胎教工作做得不好,胎兒的潛能開發不出來,胎兒出生後又得不到很好的早期智力開發,使後代的智力發展平庸甚至低下。由此看,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當優先提高婦女的文化素質。
第三,圍產期保健不利
婦女從懷孕時起到產後一段時期內得不到良好的衛生保健,會造成難產、早產、新生兒窒息等情況,由此造成許多的腦癱患者。我國現有的醫療衛生水平還不盡完善,尤其是廣大農村,因此,孕期的衛生保健工作要靠孕婦的自我保健,要相信科學,破除迷信。在我國一些偏僻農村,條件很差,農村的接生員大多文化素質不高,也沒有受過什麼正式培訓,接生的器械陳舊不全,有的甚至用一些極不衛生的竹片、瓦片及生鏽的剪刀割斷臍帶,對新生兒采取極不科學的土方法,結果造成新生兒破傷風而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