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敞開心扉,把握情緒的影響力——女人要懂情緒心理學(1 / 3)

先處理好心情,再處理事情

一個女人的美麗並不是僅僅因為年輕,或者一張漂亮的麵龐,而是她是否具有親和力,並充滿健康的活力。一個女人的美麗在於她的氣質,在於她獨一無二的個性風采。她們擁有自己的品位,對生活充滿熱情,內心十分充實,充滿了個性的魅力……所有的這些全在於女人是否有好心情把它張揚出來。

心情於我們是那樣重要,倘若要健康和美麗,卻沒有一份好心情,便猶如沙上建塔,水中撈月,一切都無從談起。心情是心田的莊稼,隻要心髒在跳動,心情就會不斷地生長。作為現代女性,我們可能沒有愛情,沒有自由,沒有健康,沒有金錢,但我們必須有心情。

有一個男孩,喜歡一個大學三年級的窮女孩,同時也喜歡另一個家境很好的女生。她們都很優秀,男孩卻不知道應該選誰做妻子。有一次,他到那個很窮的女孩家玩。女孩的房間非常簡陋,沒什麼像樣的家具。但當他走到窗前時,發現窗台上放了一瓶花——瓶子隻是一個普通的水杯,花是在田野裏采來的野花。就在那一瞬間,男孩下定了決心,即選擇窮女孩為自己的終身伴侶。促使他下這個決心的理由很簡單,那個女孩子雖然窮,卻非常熱愛生活,有一份美好的心情來對待生活,將來無論他們遇到什麼困難,他相信她都不會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對於每一個女人來說,出身、環境乃至某一段人生遭遇,都不是我們所能選擇的,我們唯一可以控製的,就是自己的心情。如果我們能擁有一顆寧靜廣博的心,就不會因為環境的壓力而灰心,不會因為眼前的困苦而沮喪。有好心情的女人,不論是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隨時都有碰到好機會的可能。

美國前總統夫人希拉裏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曾為費城IBM公司的部門經理。當時她已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在別人看來,她更是風光無限。可實際上,她的內心卻充滿了煩惱。

希拉裏想得到幫助擺脫這些煩惱,於是就找到了CMB公司。她向工作人員傾訴道:“我實在是太累了,周圍的人似乎都在奉承我卻又似乎都在算計我,我不知道該相信誰,我覺得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

CMB工作人員在聽了她這番話後,就問了她幾個問題:

“你喜歡養小動物嗎?”

“你常參加一些社會慈善活動嗎?”

“你和朋友間主要談些什麼?你的語氣又怎麼樣?”

對於前兩個問題,希拉裏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後一個問題她回答說,主要談些工作上的事,語氣也是像工作時那樣。

煩惱的症結終於找到了,希拉裏的不愉快正是由於她把工作和生活混在了一起,並拋棄了女性應有的愛心和溫柔。CMB的工作人員給她提了一些建議,要她抓住每一次出席慈善活動的機會,多讓自己感動,多抽出時間和朋友們聚會;工作之餘用一種平和的態度與人交談,使自己的內心得到放鬆。這樣就會從根本上改變自己所有的那種緊張氣質,富有愛心,以一種真正的成熟的女人味道去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敬。

希拉裏最後的成功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無論怎樣都不要把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拋棄了女性應有的溫柔,把在工作中的成功經驗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這樣不分時間地點的處世方法隻會帶來不盡的麻煩和困擾。由於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表達愛心,會使自己的情感處於壓抑的狀態,無從發泄,時間長了,自然會感到煩躁不安,並不經意地表現出來。

心理學研究認為,一切精神疾病的肇因,都起於不快樂,而唯一的藥方就是快樂。“疾脖的意思就是不快樂的狀況,在英文裏,“疾脖這個詞是由“不”與“安樂”構成的。在生活中,很多人對於快樂的看法,都是本末倒置了。 比如,“好好地做,你就會快樂”“如果我成功健康,我就會快樂”或“對別人仁慈,你就會快樂”。但是更接近事實的說法應該是:“你快樂,你就可以好好地做,可以更健康、更成功,可以對別人更仁慈。”

把自己從緊張情緒裏解救出來

在舊時的農業社會,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來臨,躺在床上,大概都可以一枕黑甜到天明。如今我們卻難得有這種福分了,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身體逐漸安逸起來,心上的弦兒卻繃得緊緊的。緊張、焦慮、急躁等不良情緒,時不時就要攪擾我們一番。

一般說來,緊張多是由於壓力所致,而對於許多白領女性,她們所感覺到的壓力,有時候恰恰是自己給自己壓上去的。

約蘭達是美國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有一段時間她常 被一種莫名的焦慮所困擾,感覺自己快要撐不住了,於是她來到心理醫生那裏。

聽了約蘭達的傾訴,醫生建議她不要工作太勞累,要適時休息。約蘭達說:“我每天都有許多工作要做,沒有一個人可以替我分擔。醫生,你明白嗎?我每天回家都要提一個非常重的公文包,裏麵裝的都是公司的文件!”

“不能找人幫你嗎?你的助手呢?”醫生問道。

“那不行,隻有我親自處理我才放心,否則我做這個事務所幹嗎?”

“這樣好了,我給你開一個處方,你是否願意照著處方做呢?”醫生想了一下說道。

醫生把開出來的處方給約蘭達,她看了一下,處方上寫著:每天散步一個小時,每星期抽出半天的時間去墓園一趟。

醫生說:“我希望你常到那兒走走,瞧瞧那些永遠離開人世的人的墓碑,然後,你再好好想想,他們活著的時候也跟你一樣,想把全世界的事情都扛在自己肩上,現在他們都永遠地沉睡在了黃土之中,以後有一天你也將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可是,地球的轉動還是永恒不變地進行著,其他人仍然像你一樣繼續拚命工作。我希望你站在墓碑前好好想想這些擺在你眼前的殘酷的事實。”

醫生的話猶如當頭一棒,敲醒了約蘭達。從此以後,她認真按照醫生的囑咐,減慢了生活的節奏,並且把一部分工作轉移給了其他人。她懂得了生命的真正意義不是焦慮和急躁,現在她以平和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不僅比以前活得更開心了,而且事業也做得很順利。

一個人應該對事業有責任感,但是不能妄想承擔天下所有的工作和責任。你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神,你隻要承擔自己本該承擔的那一部分責任就行了,每一個人都應該給自己留下一部分時間和精力去休息、去娛樂,一張一弛,鬆緊有度,才是健康的生活之道。

放鬆緊張情緒,根源還是在自己的心理上。對於許多用大腦工作的人來說,即使你已經把手頭的工作合理分配,下班後按時回家,可頭腦裏卻不見得一下子就可以空曠清爽起來。

心理學上的“齊氏效應”告訴我們:一個人在接受一項工作時,就會產生一定的緊張心理,隻有任務完成,緊張才會解除。如果任務沒有完成,則緊張持續不變。 比如新聞媒體的工作人員在節目播出之前的業餘時間裏,仍然會考慮編排、製作等情況;置身於某個攻關項目的科研人員,即使在休息的時候也難免“身在曹營心在漢”。此外,企業家、醫務人員、作家等,大多都難以避免“齊氏效應”的困擾。很多時候,那些未解決的問題或尚未完成的工作,會像影子一樣困擾著他們。因為腦力勞動是以大腦的積極思維為主的活動,其特點在於大腦的積極思維是持續而不間斷的活動,所以緊張也往往是持續存在的。

緊張的學習、工作節奏和高負荷的工作量以及各種競爭的增加,使腦力勞動者易於產生緊迫感、壓力感和焦慮感,若處理不當或不能適應,則對很多心身疾病的產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自我心理調適,以緩解精神上的緊張狀態。

再棘手的問題,隻要摸清根源,也會找到一種簡單的解法。對於那些陷入工作上的千頭萬緒的女性朋友來說,處理一些很容易就能看到成就的家務,就是一種讓自己放鬆的好方法。 比如,你可以清掃一下房間、擦擦地板、衝洗一下衛生間,等等。心理學家認為:這種行為,或者其他看起來毫無意義的類似行為,能夠打破持續不斷的齊氏效應的循環,使得當前應激物所產生的影響分散到其他事務中。這種方式有助於將壓力導向可以利用的水平,在這個水平上,人能夠獲得控製感,可以把不良壓力轉為良性壓力。

緊張是因某種壓力所引起的高度調動人體內部潛力以應對壓力,而產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應急變化。適度緊張有助於激發潛力,但如果總是過度緊張,如臨大敵,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把簡單的變複雜了,複雜的更加複雜,最後到無以複加的地步。隻有舒緩緊張情緒,放鬆自己的心靈之弦,才能在人生的路上踏歌前行。

氣大傷身,切忌動輒惱怒

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憤怒是一種激烈的情緒表現。在生活中,偶爾發泄一下怒火也沒什麼不好,人們不是常說“憤怒出詩人”嗎?那種熱烈和激情,對於我們漫長而單調的生活也是一種喚醒。隻是凡事都有一定的限度,有一些女性朋友,常常控製不好自己的情緒,一碰到什麼不順心的事,就大嚷大叫,甚至摔盤子摔碗,這就有些過了。

脾氣太大,不但會對我們的生活和事業產生不好的影響,對自己的身心也是一種嚴重的傷害。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在正好是零攝氏度的冰水混合容器裏,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氣水”,並描繪出人生氣的“心理地圖”。結果發現,當一個人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溶於水後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時,水中有白色沉澱;生氣時,有紫色沉澱。愛爾馬把人在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幾分鍾後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得出結論:生氣十分鍾會耗費人體大量能量,其程度不亞於參加一次300米賽跑。生氣所引起的生理反應十分強烈,產生的分泌物比其他情緒所產生的都複雜,並且更具有毒性。因此,動不動就生氣的人很難健康。

有些女性朋友可能有這樣的心理體會:生氣的壞處自己也明白,可就是一時控製不了自己的心情,於是怒氣就像火苗一樣越燒越旺。

實際上,要想克服一些小事引起的煩惱,隻要把看法和重點轉移一下就可以了——讓你有一個新的、開心點的看法。作家荷馬·克羅伊說:“過去我在寫作的時候,常常 被紐約公寓照明燈的響聲吵得快要發瘋了。後來,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出去露營,當我聽到木柴燒得很旺時的響聲,突然想到:這些聲音和照明燈的響聲一樣,為什麼我會喜歡這個聲音而討厭那個聲音呢?回來後我告誡自己:火堆裏木頭的爆裂聲很好聽,照明燈的聲音也差不多。我完全可以蒙頭大睡,不去理會這些噪音。結果,頭幾天我還注意它的聲音,可不久我就完全忘記了它。”

一個人的情緒好壞,是受當時的思維影響的,隻要我們不鑽牛角尖,你就會發現,世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尋找一個平和的解決方案。 比如,你在和一個人爭吵時,如果心裏一直在想對方做了很過分的事情,而且他就是錯的,情緒就會越來越糟,火氣也會越來越大;但如果這時理智一點,在心中告訴自己:也許我的觀點也有些不對,也許是對方有苦衷,也許這件事可以通過討論來解決……高漲的情緒就會降下來,心情也會好一些。所以,在遇到什麼事情感覺自己情緒不對時,可以提醒自己跳出當前的場景來仔細想清楚:“這樣發脾氣有意義嗎?不但對自己的身體有害,而且會對對方造成傷害,甚至會導致我們之間關係的惡化。這樣對解決問題有幫助嗎?其實我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解決的!”這樣想了以後,你的情緒就會緩和下來,也可以更好地處理各種問題。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經常遇到種種不如意的事情,有的人會因此大動肝火,結果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糟;而有的人則能很好地控製住自己的情緒,泰然自若地麵對各種問題,從而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能調動情緒的人,生活往往更有效率,更易獲得滿足,更能運用自己的智能獲取豐碩的成果;不能駕馭自己情感的人,內心激烈的衝突,會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他們本應集中於工作的實際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我們的生命中,情緒總是伴隨於我們的左右。若能恰當地處理,調動它們,這些經曆可以為我們的生命添加色彩,成為生活中的享受。反之,情緒可能會成為我們的負擔,甚至侵蝕我們的生命。

學會駕馭自己的憤怒情緒

要想關注別人,首先要管住自己,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在情緒這方麵。如果能很好的駕馭自己的情緒,那就證明你的心理素質已經非常高了。身為一個女人,能有效地駕馭自己的情緒,直接關係你的形象問題,千萬不可大意。

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的精神日益緊張,心理負荷不斷增加,人們變得脆弱易怒。從心理學角度看,憤怒是一種情緒,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有些人易激動,遇到不順心的事一觸即發;有的人會把憤怒壓在心底;也有的人此處受氣,別處發泄;還有的人自己錯了卻衝他人發火。這些都不是處理憤怒的好方法。因為人在憤怒時,意誌力會變得薄弱,判斷力、理解力都會降低,理智和自製力也容易喪失,會在情緒十分衝動的情況下,做出一些不適當的決定以及行動。

但是,引起憤怒的直接“元凶”卻不是事件本身。有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情緒不是由於某一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因為經受了這一事件的人對事件的不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形成了某種信念,在這種信念的支配下,導致了負麵情緒的出現。著名心理醫生卡爾·孟寧格說,態度比事實要重要得多。

當你爆發憤怒的情緒時,無論什麼原因,不但會使你的腎上腺分泌急速上升,更重要的是,你根本得不到任何益處。用怒氣恐嚇你的朋友或對手絕不是交流的最好方式。通過控製你的進攻的情緒,你不但能贏得自愛而且還可以提高你的說服力。這樣無論你是在同事、朋友還是陌生人麵前,你都會知道采取平和態度而不是輕易發火的重要性。這是情緒智商的一個基本原則。

你的憤怒情緒爆發之後,可能你會感覺舒服一些,但是這不應成為生活中的習慣,除非你想和你的朋友們對立起來。所以當我們被煩惱、憤怒、絕望等負麵情緒包圍時,不僅要從事物本身找原因,更重要的是及時檢查自己的態度,看看你是否在用消極的態度評價所發生的事情。

其實,使怒氣徘徊不去的正是你自己的消極的思維方式。一旦你意識到憤怒的情緒是源於自己考慮事情的方式,你就能負擔得起控製情緒的責任。要知道憤怒心理可引起血壓升高,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隻要把憤怒的情緒發泄出來,情緒鬆弛了,血壓也就跟著降了下來。如果憤怒的情緒受到壓抑,不能自由地發泄出來,情緒上的緊張就不能得以鬆弛,血壓也就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所以我們需要適當地疏導、宣泄心中的憤怒情緒,而不是積累壓抑,長時間壓抑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所以,心裏專家建議:①生活中要學會觀察周圍那些精神愉快的人,你不難發現,他們最為明顯的特點是善意的幽默感。讓別人開懷大笑,在笑聲中品味五彩繽紛的現實生活,是消除憤怒的最佳方法。②努力學會幽默。幽默可以讓人覺得生活醇香撲鼻,它是語言的調味品。幽默會使你和其他人都得到生活中最珍貴的禮物——笑。笑聲會使你的生活充滿陽光。

如果你依然不肯拋棄留存心中的憤怒火種,那麼你應以不造成損害的方式來發泄憤怒。以一種更為健康的情感來取代使你產生憤怒的情緒。你很可能會繼續厭煩、生氣或是失望,但至少你可以消除那種不利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