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端看到這幅場景之後,猜想這些土著應該是將當初慧深這些人寄存的國家給攻滅了吧,當初慧深弟子還說這片土地上的土著性格溫順,對於外來人也非常友好,想不到竟然就出了這樣的事情,想到這裏陳端不由得心裏一陣煩躁。
不過事實證明天無絕人之路,就在陳端煩躁不已的時候,前往另一方方向探索的糜柯卻忽然有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原來在南麵數十裏就有一條寬闊的河流。
目前扶桑國以這條河流為界,北麵是從更北方的土地過來的遊牧民族,他們趁著扶桑國內王位爭奪而國力大損的機會南下,不過在這條大河的阻擋下,他們隻是占據了北部的一部分國土,大河以南依然是扶桑國的土地。
換而言之,陳端等人就是因為正好來到了雙方交戰的中間位置,被這些入侵的遊牧民族當做了扶桑國請來的他國援兵,這才是陳端遭到這些軍隊進攻的最根本原因。
更讓陳端驚喜的是,糜柯不僅發現了還沒有滅亡的扶桑國軍民,他甚至還找到了慧深傳人如今所在的地點,正是在大河對麵一條河灣處,除了這些百姓其中還有本地土著做僧侶的寺院。
這些人生活的位置在陳端他們停留位置的南麵二三百裏處,這裏是一條大河的入海口,大河衝擊來的肥沃土壤在這裏沉澱下來,給兩岸提供了大片良田來種植作物,而大河寬闊湍急的水流也阻擋了來自北方遊牧的敵人侵襲。
唯一讓陳端覺得遺憾的是,這個小鎮是那麼的小,遠遠不如當初這些人生存的那座因為戰火而廢棄的小城鎮,而且說是鎮子其實也就是大一點的村落,整個定居點僅僅隻有兩千多人。
距離慧深當初來到這裏已經過去了五十年,那些跟隨慧深來到這裏的漢人哪怕最小的一人也在五年前老去,讓陳端覺得安慰的是這個小鎮的居民絕大多數都是當初跟慧深東渡時帶來的水手和本地土著女子生育的後代。
因為那些漢人老人死去的時間並不長,這些漢人後裔還能夠說非常流利的漢語,雖然這些口音都有濃濃的吳越強調,但總比什麼都聽不懂要強多了,更重要的是這些漢人後裔得知陳端他們同樣來自大洋對岸後,對於同樣乘坐大船來到的陳端非常友好。
有了本地人做介紹,陳端這才知道,在七八年前的時候,扶桑國老國王忽然得了惡疾死去,因為沒有留下遺囑,導致幾名都有實力的王子為了爭奪王位紛紛爭鬥,而偏偏在國內同樣有崇高地位的大祭司卻又突然意外遇刺身亡,於是整個國家徹底陷入混亂。
在王位爭奪戰中,有一名王子為了奪得王位,勾結更北方更加野蠻落後的霍皮人、阻尼人一同攻進了這個國度,可是這名王子卻沒有料到當初僅僅隻想要一些財物的這些野蠻人見到城池的繁華後,就再也不願意走了。
這名王子因為不願意自己的國度就這樣落入野蠻人的手裏於是決定殺死這些野蠻人,可是因為他自己手裏的軍隊戰鬥力實在太渣,結果不僅沒有驅逐掉那些雇傭兵,自己反而就此死去。
其他幾名王子雖然也不甘心國家就此淪落,可是誰也不甘心把國王的位置讓給別人,在其後不斷地與這兩個部族作戰時也是不斷失敗,要不是因為國都托蘭城城池高大,還有眼前這條大河的阻擋,恐怕霍皮人、祖尼人早已經攻占扶桑全境了。
戰爭持續了幾年後,原有國度的城池因為雙方不斷的圍繞城池進行戰爭,被大量破壞,因此阻尼人便離開了這裏,目前隻有霍皮人占據北方的國土,也就是之前企圖襲擊陳端的那支土著部隊。
小鎮上的這些人早在戰爭開始前,就因為老人有經驗,見勢不妙提前搬遷到了這裏,這才得以躲過了那場浩劫。
小鎮上的漢人後裔們對於中原的事情隱隱聽說過一些,以前那些漢人老人沒有去世的時候,不時就有人會懷念起當初的中原,不得不說南梁時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文化盛世,國家的經濟高度繁榮。
這些人離開南梁的時候,當時正是蕭梁處於一個國力上升期,也難怪這些老人會懷念中原,不過在這些老人全部去世後,出生在這裏的漢民後裔因為對中原不怎麼了解,就再也沒有人說起這些。
而對於慧深一名弟子前往中原的事情,鎮上一些五六十歲的老人也還有一些模糊的印象,說是當他們還小的時候,確實有幾名僧人曾經一起結伴乘船去尋找返回中原的航路,但是去了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在得知陳端等人就是沿著當初慧深的足跡來到扶桑的時候,鎮上的老人們不由唏噓萬分,想不到當初以為永遠沒有任何消息的幾人,竟然以這種方式吸引來了家鄉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