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何如今來自南朝的商船越來越多的原因,沒辦辦法東海這裏的錢太好賺了,就連一部分扶南國的商船都轉道南陳來到東海。
送走了老錢,李彪背著自己的多功能背包,又整了整身上的裝束,然後人模狗樣的往城內自己的家走去,半路經過南城區看到一個個仍然在賣各種雜貨小吃的店鋪,李彪想了想便往一家店內走去。
如今不同於以往,好久不回家,多少買上一些零嘴之類的分發給街坊鄰居家的小孩子,這也是處理好鄰裏關係的一種方式。
還有三天就是過年了,家家戶戶都開始了最後蒸糕、蒸饅頭的時候,之前的幾天炸魚、炸丸子、炸豆腐皮什麼的都已經做好,年前的忙碌也差不多該結束了,大街上可以聞到各家飄出來的香味。
街頭小花園以及大街兩邊的綠化帶旁,不時可以看到一大群兩三歲的小屁孩在姐姐們的帶領下四處玩耍,一個個手裏攥著各自家中帶出來的零食,然後用羨慕的眼神看著附近玩鞭炮的哥哥。
得益於王澤大力推行的鼓勵生育,整個東海可以說是掀起了一場生育高潮,隻要是來到東海的漢民無一不是放開了生的,反正又不用擔心自家養不活,多子多福啊!
大概是因為這幾年王澤強力推廣食用魚類的原因,明顯可以看出這些孩子手裏拿的零食絕大多數都是家中剛剛炸好的海魚之類的肉食。
這些海魚大多數是隻有一根獨刺,簡單的用鹽和香料醃製後稍微過一遍油,就可以很輕鬆的將那根獨刺抽掉,剩下的就全是肉塊,完全可以任憑兩三歲的孩子自己拿著去慢慢啃。
對於過去在老家連飯都吃不上的大人們來說,這放在過去的三齊之地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不僅僅是這些海魚都是不得了的好東西,更不要說油魚用的油多金貴了,在天天能吃到油炸魚的東海這裏簡直就是天堂。
當然了這些隻是大人們的想法,但是對剛剛兩三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可不這麼想,大概從他們生下來沒幾天就開始喝魚湯,然後是魚糜,在之後大一點就吃魚鬆、燉魚、煮魚、魚丸、魚幹、鐵板燒魚等等等等,簡直是整個人渾身上下都散逸著魚腥味。
如今在東海,最讓孩子們眼饞的還是從嶺南運來的大批熱帶水果,或者是水果幹,這些東西別說是在東海很難吃到,就連在嶺南也隻是剛剛開始大規模種植,因此凡是能夠偶爾吃到一次嶺南水果的家庭都是孩子們羨慕的對象。
以前嶺南也有俚人自己種植一些熱帶水果以供自己食用,大多數水果甚至都不用栽培,野外生長的都吃不完呢,不過隨著嶺南開發的深入,一些商人發現種植熱帶水果的利潤也非常大,幹脆就開辟出大片的土地來種植這些。
其中有不少王澤參與的種植園也在種植,這時候從嶺南運來的水果最受歡迎的無疑就是菠蘿、火龍果這些東西,甚至還有幾名商人不知道怎麼想的運來一船榴蓮,隻熏得附近的鄰居商家連連抗議這才作罷。
榴蓮這玩意李彪也知道,以前在船上見幾名水兵在吃,他們曾跟著何亮去過南洋,知道這東西的好,隻是李彪卻是對這個味道有些敬謝不敏,實在受不了哇。
等李彪來到自己家所在的街道時,頓時圍上來一大群小不點,這些都是過去李彪舊時玩伴們家裏孩子,周圍聽到動靜的鄰居看到後一個個熱情打招呼,李彪也是一臉笑容的和大家一一回應,說實話,古時候對鄰裏關係的重視程度遠遠不是後世人能夠想象到的。
特別是在李彪將手裏一大包嶺南最新產品的菠蘿味水果糖分給鄰居家的小家夥時,半條街的小孩子都被驚動了,李彪隻用一包水果糖和其他的一些小玩意就收買了幾乎全部的小家夥。
幾名李彪的長輩鄰居看到自家孩子手裏抓著的李彪分給的零嘴,心裏笑開了花,口裏卻還責備道:“你看看,大彪你這孩子回來還買什麼東西,太浪費了!”隻是大娘你這嘴角不要咧的太厲害吧!
李彪家這一條街上的鄰居大多是在東萊郡的老鄉親,大家千裏迢迢移居到東海後,還能夠在一起做鄰居,這實在是萬幸了,平日裏說說家鄉話,聊聊過去的一些往事,也是格外的親切。
給各位鄰居長輩打過招呼,李彪緩步往家中走去,相對於其他各家鄰居,李彪家還算是比較富裕的,在東萊郡時就雖然不是大富大貴的家庭,但也是小康之家,家中也有不少的產業日子過得比較和美。
後來在遷居到秦津後,因為家中有三個兄弟,兩個妹妹,因此在買宅院時李彪比較有文人情調的父親第一時間就相中了這個前後兩進的院子,一番整理後也是比較有情調。
李彪參軍前,就和兩個弟弟住在前院,而兩個妹妹則是和父母一起住在後宅,也算是少有的講禮之家。
看著眼前別離一年的家,李彪深吸一口氣大喊道:“爹娘,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