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急轉直下(2 / 3)

這個時候的黃河、濟水可以說兩岸已經徹底不能通行,這時的黃河與濟水才真正意義上形成了一道足以抵擋北齊大軍的天塹。

這段時間裏,大河兩岸邊上的人每天晚上夜深人靜時都可以聽到大量浮冰在河水裏撞擊的聲音,甚至還有無數的浮冰順流而下漂入大海,形成大塊浮冰。

當初王澤回青州時在青州北部海岸遇到的,突然間就凍結起來的大麵積冰層就是因為這些從黃河與濟水中浮冰被北風吹到那裏的。

等時間進入了十一月份後天氣越發的寒冷,這時的黃河、濟水這兩條河流在流經河南後就分別從北豫州、西兗州這兩處地方轉向東北,兩條河流在後世山東這一段都是從西南向東北方向流去,這樣一來處於下遊入海的這一河段因為處於更北方的位置更加寒冷。

後世許多居住在山東黃河下遊沿岸的人,或者是內蒙古河套黃河沿岸的人都可能聽說過淩汛,也就是如今說的因為下遊溫度比上遊更低,導致下遊河麵比上遊河麵提前結冰,使得上遊河水流通不暢不斷堆積衝擊河岸形成的汛期。

如今的情況也是一樣,因為今年異常寒冷的氣候河麵上早就漂滿浮冰,多日後從大漠草原腹地吹襲而來的又一股強大的寒流吹襲而來,導致近百年來都沒有結冰的黃河、濟水竟然結冰了,大量的浮冰開始在黃河、濟水的入海口一段被凍結凝固在一起形成了一層厚厚的冰層。

隨著冰層的堆積導致河水流速進一步下降,水流速度下降意味著結冰的速度更快,於是冰層持續向上遊一直蔓延到了濟州河段,不過當冰層凝結到這一段的時候已經比較鬆軟,還承受不住人的重量的。

但是地處最北方入海口這一段河麵,因為氣候更加寒冷結冰的時間更長,導致這一段河麵上的冰層非常厚實,足可以承受大量人馬隊伍在上麵通行。

這時負責黃河南岸從齊州一直到入海口位置的正是騎兵衛將軍葛偉,在發現黃河上一直漂浮的浮冰突然被凍結形成一層厚實的冰層後,一直負責巡視黃河南岸的他自然不敢怠慢。

這一段河麵結冰就意味著原本可以依賴的天塹立刻就變成了可以讓齊軍行走的通途,萬一被齊軍發現這一段黃河、濟水全部結冰,而己方在這一段防守的兵力又非常虛弱,那麼隻要齊軍調集數萬騎兵從這裏渡河,那麻煩可就大了。

知道形勢不妙,葛偉立刻向齊州、濟州、濟北郡、青州、膠州等地派出親信送出急報,同時他又將大批火藥彈鋪到河麵上準備炸開河麵,同時還準備從齊州和青州這兩處調集大量的火藥彈,哪怕不能全部破壞掉冰層,也好使冰層不能承受太多兵馬的壓力。

可是沒等葛偉付諸實踐,數以十萬計的齊軍就忽然出現在了黃河對岸,這些齊軍好像早就提前知道了黃河要結冰的消息一樣,在黃河剛剛凍結的第二天一早天蒙蒙亮的時候就從齊州對岸安德郡下遊百裏之處開始渡河。

當知道齊軍渡河的軍隊足足有十萬人的時候,葛偉的心一下就涼了,這時身為衛將軍的葛偉身邊,竟然隻有不到兩千人的騎兵,黃河和濟水之間的這一大片區域的百姓早早的被疏散到了膠萊地區去屯田,葛偉就是想動員一些民兵來協助自己作戰都不可能。

葛偉手下雖然有一萬名騎兵,聽上去似乎人數很多的樣子,可是因為這支部隊要負責巡視從齊州一直到入海口的整個黃河南岸,這麼一萬騎兵分布在數百裏長的地方實在是太過分散,一時間也聚集不起來。

原本因為黃河、濟水兩條大河的阻擋,齊軍不可能從這裏渡河的,而且大河之上還有鍾離愷和張峰二人的水軍所部隨時在水麵上遊弋防禦可能渡河的齊軍,而葛偉的這些騎兵不過是用來防禦小股齊軍渡河用的。

可是如今因為河麵上漂浮的浮冰問題,鍾離愷、張峰二人早就撤到了長島上去躲避了,隻剩下葛偉這一萬騎兵在漫長的河岸上防禦齊軍。

早就做好渡河準備的齊軍,動作之快是毋庸置疑的,不等葛偉反映過來十餘萬齊軍就分布在十幾處河灘平緩處開始渡河了。

一隊隊齊軍士兵身上背著一捆捆的麥秸來到冰麵上,將麥秸打開散鋪在上麵很快就鋪出一條寬闊的大路,有些碎冰較多可能容易破碎的地方則是鋪完麥秸再用大塊的木板鋪在上麵,隨後大批的北齊鮮卑騎兵從冰麵上小碎步走過。

光是通過看戰馬就看得出來,齊軍明顯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每一匹戰馬的馬蹄上都包裹著一層厚厚的羊毛氈,這樣大隊戰馬在過河時產生的震動就會小得多,不容易將河麵上的冰層踩碎。

哪怕是葛偉將麾下的一萬人全部集中在一起也擋不住這十萬大軍,更何況如今葛偉身邊隻有這麼兩千來人,雖然葛偉也率領這兩千人襲擊了一波齊軍步軍,可是立刻就被齊軍渡過黃河的騎兵圍了上來。

當王勇收到齊軍渡河的消息時,齊州已經被斛律協占領了,王勇死死抓住眼前的信使紅著眼睛惡狠狠道:“濮陽勳先生下落如何?程雪瑩和周成又去哪裏了?”其實王勇不敢問的還有濟州、濟北郡前線的那數十萬大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