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朝,昌武二十一年,平良縣,定春鎮。

今天是定春鎮的集市,集市五天一次,附近村子的村民們每逢集市這天都早早來趕集,天剛蒙蒙亮鎮上的幾條街道就已經是人聲鼎沸了。

靈疏天不亮就從嚴家村趕到鎮上了,坐的是同村劉大爺的牛車,同來的還有自己認的大哥大嫂和大哥家的一對兒女。

集市的攤位全都支在街麵上,攤位的地盤誰先占就是誰的,每次定春鎮的集市,三條街道加起來,怕是有好幾百個攤位,吆喝聲、討價還價的聲音,一副鬧鬧騰騰的景象。

集市上賣什麼的都有,布料衣裳、雞鴨魚肉、蔬菜水果,各種農家自己做的小吃,包子饅頭糕點什麼的,小童玩的小玩意兒,北邊來的毛皮,南邊來的茶葉,看得人眼花繚亂。

靈疏一家子早早占據了一個臨街角的攤位,跟自家大哥嚴大川一起支起張木桌子,這桌子也很新奇,分為上下兩部分,桌腿兒撐開,再把桌麵架上去,不用的時候就收起來,這也是靈疏特意找村裏的木匠定做的,比起普通的桌子來,這樣的桌子不太占地方,用牛車拉到鎮上來也方便。

靈疏的大嫂陳蘭芝抖開一塊幹淨的麻布鋪在桌麵上,再拿了個新編的平底兒竹簸箕放上,又鋪上一塊小些的麻布,靈疏這才從自家帶來的竹筐裏取出今天要賣的一樣小吃。

這糕點也不算特別,就是米糕,用米漿蒸成的,但這米糕,又和別家的不同,這米糕白白嫩嫩,切成菱形,幾乎都是一寸見方的一小塊,中間還有紅紅的夾層,看著就惹人喜歡。

靈疏從自家帶來的籃子裏拿出一個小陶罐,又拿了一隻柄兒細長的小竹勺子,那小勺隻有小拇指大小,精致得很,靈疏從陶罐裏挑出一勺山楂醬,一個挨著一個將山楂醬點在米糕上麵。

山楂醬紅彤彤的,還帶著點兒晶瑩的質感,米糕頓時就看起來非常可口了。

靈疏還在忙活著點山楂醬呢,就已經吸引了好幾個人站在攤位前,先來的應該也是一家子,一位大嬸懷裏抱著個小男孩,身邊跟著個年輕的婦人,婦人一手牽著個小女孩兒。

大嬸問:“你這糕咋賣?”

靈疏笑眯眯回道:“一文錢兩塊,您別嫌貴,吃了就知道,這兒有試吃的糕點,幾位都可以嚐嚐。”

靈疏身上穿著最普通的麻布褂子,卻洗得幹幹淨淨,因為頭發還沒長長,未免惹人奇怪,頭上裹了個頭巾,一張小臉白白嫩嫩,俊秀無比,看上去不像鄉下小子,倒像是哪個大戶人家的少爺。

尤其是一雙靈動的眼睛,眼角微微上揚,笑起來像隻小狐狸,一團喜氣,單看著就讓人心生好感。

靈疏說著話,就讓自家大嫂端出一隻碗,那碗裏是切成指肚兒大小的米糕,每一小塊上麵都沾了一點兒山楂醬。

靈疏遞給那位大嬸一根細長的竹簽子,“讓您家小哥兒也嚐嚐,這不要錢的。”

那大嬸和她兒媳婦本來一聽這麼小的米糕兩塊就要一文錢,也太貴了點兒,要知道這集市上別家的米糕比這個大,一文錢能買四塊呢,但這會兒一聽還能試吃不要錢,便宜誰不想占?

大嬸按捺不住接過竹簽子,自己先吃了一小塊兒,隻覺得口感鬆軟勁道,那紅色的不知道是啥做的醬,酸酸甜甜的,一入口就止不住流口水,還真和別家的不一樣!

大嬸忙給自己懷裏的小孫子嚐了一塊,問他:“好吃不?”

小男孩吃完了嘴裏的果醬糕,饞蟲是徹底給勾上來了,他朝試吃的碗伸著手,嘴裏喊著:“還要!還要!我還要!”

“這……還能再嚐嚐麼?”那大嬸就問靈疏。

“能,不過每個人隻能嚐兩小塊,小本買賣,嚐多了咱可就虧了,”靈疏和氣笑道,“讓這位嫂子和丫頭也嚐嚐吧。”

那一家子倒是不浪費,每人都嚐了兩小塊。

大嬸懷裏的小男孩兒還沒解饞,鬧著要吃:“要吃!買!買!就要吃!”

旁邊年輕婦人牽著的小女孩兒,也是眼饞的盯著桌上擺的那些米糕。

大嬸見自家孫子不依不饒,也沒法子了,便問道:“能便宜點不?咱多買點。”

靈疏搖搖頭,“對不住了,真不能便宜,我們家這果醬得來的可不容易,而且我敢保證這是咱們鎮上獨一家,您到別處都吃不著的,這果醬能開胃消食,家裏丫頭小子吃了吃飯都倍兒香呢!”

站在旁邊的小丫頭拉了拉自家娘親的手,眼神渴望,“娘……”